韶山毛氏和南塘刘氏分别因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伟人而名震天下,这两支著名的家族历史上有何关联?笔者根据一则史料试作探讨。

韶山毛氏始迁祖毛太华,配王氏,子清一、清四。清四有三个儿子:有伦、有智、有诚。长子有伦,岁贡生,载县志,配杨,子一:翔。第四派 翔,明永乐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生,成化十二年八月初七没。葬长沙府城南门外黄坛岭,墓前有石碑为志。配朱氏,子一 从宁。第五派 从宁,明正统三年十一月十五生,没葬未详,配氏未详,子一 月。第六派 月, 明景泰七年十月十四生,没葬未详,配氏未详,子一 立乾。第七 派月之子 立乾,生没葬未详,配未详,子一 廷松。我们具体来看看廷松的信息。

第八派 廷松,生未详,嘉靖十年月日没,葬宁乡县四都(应为五都)华表冲壬山丙向,有墓志,入赘宁乡康家,详老谱。配康氏,生未详,嘉靖三十年没,与夫合冢同向,子三荣黉、荣政、荣佾。

关于湖南平江刘氏的资料(韶山毛氏与宁乡南塘刘氏的关联探讨)(1)

毛氏乾隆谱 第八代 廷松

据毛氏乾隆谱载,廷松于嘉靖十年(1531)殁,葬宁乡华表冲,妻康氏七娘。廷松原系韶山铁陂人,因宁乡谈家湾谈某作媒,廷松入赘宁乡康家。岳父康一阿公将华表冲庄园三十亩作为陪嫁,廷松就此立业。子三政一、政二、政春。

九派 廷松长子 荣黉,字正一,明万历四十一年没,葬华表冲住屋上首,配万氏,没未详。

次子 荣政,字政二,生没未详,葬寻山塘,配氏未详,子一 应伍。

三子 荣佾,字正春,号桦峰,生没葬未详,配易氏,未详,子二 应学、应文 (其分支派是朝派)。

第十派 应伍,往外。

应学,字少池,崇正十三年生,康熙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四申时没,葬宁乡四都三角寺下手山。配罗氏,子四:魁宇、明心(出家,住三角寺)、腾宇、元吉。

应文,字爱池,葬四都(应为宁乡五都,其他记载四都均误)华表冲园内,配李氏,葬四都小塘大园内。

第十一派

应学长子 魁宇,生没未详,葬四都罗湖塘,配邓氏,生没未详,葬四都钱家塘,子二 坤福、坤寿。

次子 明心,出家为僧,住三角寺。

三子 腾宇,葬钱家塘。

四子 元吉,(乾隆谱载,血盆出抚南塘刘宅为子,字楚珍)生没葬未详,配胡,子一 坤圣。

关于湖南平江刘氏的资料(韶山毛氏与宁乡南塘刘氏的关联探讨)(2)

应学四子 元吉,出抚南塘刘氏为子。

第十二派 魁宇长子 坤福,字君伯,葬四都白土岭,配崔氏,葬四都东北塘,子二:方鼎(葬东北塘)、方立(葬田心南岳坝)。女二,长适张、次适刘。

魁宇次子 坤寿,字玉伯,顺治十七年正月初五生,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没,葬四都道林全木冲,配黄氏,子五:方开、方奇、方昌、方俊、方炳。除方炳外均往川。

关于这一支毛氏的情况,乾隆谱主修十二派文伯(尔达)有这样的记载:清乾隆二年(1737),当毛氏集众修谱时,主修人员遍访第四派 翔公后裔而未果。次年夏,士旭(旦卿,第十一派)第三子文翠(仪生) 与侄方清(康子)自县城归家,取道高塘、过道林,至妹夫萧植三(注:萧植三,官学生,字圣公,子名顺照,曾募建花明楼双江口北的鸦鹊桥,又名双江口桥)家住宿。闲聊中,肖提及其处有毛姓居住,自称其祖出自铁陂。次日,文翠、方清至毛姓家详细了解,得知其祖立乾,自府城迁宁乡五都,又出示其先人手卷,查其世系,与韶山毛氏历史吻合。文翠、方清归家后,与族老交流,确认此处毛姓为韶山毛氏第四派翔公之后。

乾隆谱因刊印问题,上述支系录入补遗,续谱则列入正谱,称翔公支。记载至十三派方派止。而出抚南塘刘氏的元吉(楚珍),只记载其子坤圣之名,元吉为毛氏十一派,出生即出抚南塘刘氏,未知详细信息。可以肯定的是元吉有一子坤圣,毛氏谱只记载了坤圣之名,其他信息未录。按一般情理分析,自第八派廷松入赘康家,其后代应以康为姓,而元吉出抚南塘刘氏,肯定改为刘姓,但他在南塘刘氏谱中是否有记载尚末知。

据宁乡文史调查人员陶子林先生实地走访调查,民国学者刘宗向自称出自南塘刘氏,所在刘氏亦采用南塘刘氏字派,经查刘宗向的曾祖方旼,祖绍權,父允孝,均未录入宁乡南塘刘氏民国谱,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其先人系南塘刘氏某人抚子,按当时族规抚子不入谱,但抚子姓刘,其后代肯定采用南塘刘氏字派。

过继到南塘刘氏的元吉,其子坤圣,是否是刘宗向这一支的先人,这只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还需要进一步求证。但不管求证结果如何,韶山毛氏与南塘刘氏存在一定的关联,这是能确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