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黄靖、王振京、王永文
一座大山 两处院落
从看不见尽头的一端
到看不见尽头的另一端
一座“小站” 三尺机台
从朝夕更替的每一天
到朝夕更替的每一年
他们,走进大山
用青春去做这件热血且纯粹的事
大山的四季·春
大山的四季·夏
大山的四季·秋
大山的四季·冬
左滑查看更多大山景色
暮色四合,彤云向晚。此时此刻,信息通信部队驻晋某部机房里,值勤官兵正在细致地交接工作,多路信息汇成的“电子洪流”正有条不紊地通过这个节点,奔涌而前、生生不息,汇入信息通信“大动脉”。
走进山
凌晨的机房,灯火通明。中士安连政正带着人员,逐字逐句地复盘工单,闪烁的屏幕照映着几张年轻的面庞,仿佛不知疲倦……
像这样一个加班的夜晚,只是无数夜晚的一个缩影。这次为了研究掌握最新的业务系统,他们组成“攻坚”团队,理清流程思路,组织全员教学,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顶得上、过得硬。
“如果说大山启发了我什么,我觉得是‘厚重’”,安连政去年才“走进大山”,初来乍到的他觉得战友们都有股独特的气质,他将其称为“山”的气质。
大山深沉不语,千万年屹立于此,不因风雨打磨而消逝;大山的战士朴实纯粹,对待使命任务笃定而又坚毅,不因工作繁重而降低标准。
“读懂了眼前的大山,你就开始适应这里了”,接到安连政的第一天,副排长王振京和他笑着说道。
如今,来到这里一年多,“山”的种子已然在他心中生根,在值机员的岗位上也愈发得心应手,他和这里的战友一样,慢慢成为了山的一部分。
读懂山
巡线途中,外线班长宋治通正在给新同志授课,深山沟壑映衬着几张年轻的面庞,一如他刚来时那般稚嫩、懵懂。那一刻,宋治通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成了老兵。
这些年,他在齐腰杂草间摸索线路走向,在高空烈日下栽种标石,在瓢泼大雨中探测故障位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足迹早已遍布这座大山的角角落落。
“我当兵的意义,就是守好这座大山”。在大山的这些年,宋治通从巡护员一路晋升班长,高标准完成日常任务,用汗水和成绩交出满意答卷。
“如果问我从大山中读懂了什么,我觉得是‘踏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谈起今年9月即将满服役期,宋治通笑着说:“工作看我的,走留听党的”。
成为山
“卢健班长在旁边,我们处理业务起来,心里有底气!”战士们常常这样评价卢健,作为一名12年兵龄的老骨干,业务水平在单位首屈一指,已然成长为大家眼中的“山”。
“不够,还远远不够”,卢健常常自我鞭策,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还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因为大山教会他的,是“展望”。
“在改革浪潮中,我们是最幸运的一批人!”和周边战友谈起成长经历,卢健常常这样说起。
这些年,他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类集训演训,不断自我加压“充电”,个人能力素质得到飞速提升,渐渐成了连队的“主心骨”。
“山”的那边是什么?是喷薄而出的朝阳,破茧而出的新质战力,是奔流不息的奋进洪流……
“当我回望走过的路,每天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面对走留进退,如今的卢健有了自己的答案。
大山里的故事还在继续,黛色的山峦托举着浅红的朝霞,淡金色的晨光洒向大山里的院落,伴随着山间夏日凉爽的清风,大山的战士又开启了新的一天……
这里有着笃定的“坚守”,也有执着的“开拓”,所有理想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长河,托举强军的巨轮一往无前。
编 审 | 于 涛
主 编 |陈一凡
编 辑 |卜 耳
投稿邮箱 | ybxsddbpla@163.com
投稿电话 | 010-66-896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