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当中 河北后裔vs山东后裔 比例,河北的部分长期被低估,

下表的 齐vs曲 之比,是个绝佳指标。

【倍数】在1.2以上 说明河北(包括辽西)后裔多,小于1.2 说明山东后裔多。

另外,通过 关姓*10 数据(已区分晋豫关姓vs女真关姓)可知,东北各地的女真后裔(满洲/锡伯)比例为:沈阳 5.9%,大连 1.8%,鞍山 4.0%,抚顺 5.1%,本溪 5.1%,丹东 4.9%,锦州 2.7%,营口 2.7%,阜新 1.2%,辽阳 4.1%,盘锦 1.3%,铁岭 4.5%,朝阳 0.0%,葫芦岛 1.2%;辽宁全省 3.5%,吉林 1.9%,黑龙江 3.0%。

闯关东为什么山东人比较好?东北人如何看待闯关东(1)

闯关东就是一个正常的历史事件,它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但对它的评价应该是中性的。就像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好和坏的一面。比如,闯关东之后,东北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环境质量却有所下降。

然而,由于某些人对闯关东功绩的无限夸大,尤其是对当中山东人的作用的无脑吹嘘,反而使很多东北人对闯关东这件事产生了强烈反感。

“东北人都是山东人的后代”这种说法随处可见,虽然这个谬误极其明显,甚至不值一驳,但却总有人前仆后继地复制并宣传这个谎言。“都”是什么意思?100%才叫“都”。这可能么?在东北,山东后裔的比例有多少?各路吹牛逼的大侠们开动脑筋放卫星,70%,80%,95%,99%,甚至有说99%以上的。不要笑,这些数字都是我真实地在网络上见到的,不是知乎,我也没有截屏留念的习惯,所以就不拿出来展览了。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稍动脑筋也能想到,如果东北人真的都是山东后代,为什么东北人说东北话而不是山东话?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移民潮,其中,走西口的移民绝大多数来自山西中北部,所以河套地区的走西口的后代至今仍然说晋语;下南洋的移民绝大多数来自东南沿海,而他们到了东南亚也是宗族群居,所以闽南人的后代仍然说闽南话,客家人的后代仍然说客家话,福佬人的后代仍然说福佬话;援疆干部中,最大的一部分来自中原地区,所以新疆汉语的口音的主流归入中原官话。可偏偏闯关东这里出现了例外。“都是山东人的后代”,却不说山东话,这至少证明东北地区的山东后代比例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至少跟上面提到的三次移民潮的主体所占的比例是不能比的。

有人可能要反驳,“山东话”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因为山东本土就有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三种方言,而东北官话应该是这三种方言混合的产物。错!上网搜“山东方言地图”,可以发现,山东日照基本上述三种方言的交汇区,可是东北话跟日照话一样么?

如果单说语言上的明显差别还不够,那么再来看看饮食。闯关东的三大主力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都主要吃面,而东北人主要吃米。东北大米全国知名,可是有人听说过“东北麦子”么?其实关于东北人主食的说法,最准确的应该是“米面不拒,米七面三”,也就是两个都吃,米吃的多一些。而东北黑土地的粮食种植,基本也就是稻麦七三开的比例。也就是说,东北人吃大米种稻子,就是饮食倾向使然,水土条件的问题完全不存在。事实上,肥沃的黑土地上稻子麦子都能长。

如果闯关东对东北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东北人无论从语言上还是饮食上都与闯关东的起源地差别那么大?其实,不仅是闯关东的山东人alone对东北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即使是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加在一起对东北也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闯关东的影响力被过分夸大,但也不能说它就没有影响。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它的影响力才是正确的。闯关东的东北人占多大比例,恐怕无从知晓了。因为新移民与本地人通婚的现象是一种常态,汉族与蒙古族结合的后代,到底算哪个民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位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山东热河,你又如何界定自己到底是哪个省闯关东的后代?辽宁中东部的三代以上的辽宁人,又有哪个敢说自己一个满族亲戚都没有?抗美援朝的四川老兵,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他们一辈子留在东北,他们的后代难道就要被你闯关东给代表?

无论你来自哪里,你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爱东北,你就是东北人,何必探寻那个虚幻的“祖籍”?往上数n代,你就有2的n次方个祖先,他们如果各自来自不同的地方,哪个才是你的“祖籍”?凭什么重男轻女?这样做讨好了你爷爷,是不是也伤了奶奶姥姥姥爷的心?你难道就敢确定,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你的祖先就一直呆在山东?如果不敢确定,为什么追溯到山东却不再往上追溯?难道往上的不是你祖先?

最后show一下我高中部分同学的“籍贯”。都是笔者脑补出来的,但对数据的准确性都敢确定。因为笔者当年是班里的副班长,同桌是卫生委员,我们俩负责整理体检表。高中生活很累很枯燥,所以偷看他人体检数据都能成为一种简单的娱乐。很多人想知道谁视力最好,谁体重最大,哪个女生胸围最大(对,我们干过这事),而笔者由于喜欢地理,所以对籍贯这玩意儿感兴趣,所以有好多都能记住。

为了不泄露隐私,只以姓氏首字母表示,会多有重复。

小G,小T,小M,小Z,小S,小W,小W,小X,这8位是满族;

小L,吉林吉林;小S,辽宁抚顺;小M,辽宁抚顺;小D,辽宁盖县;小J,辽宁盖县;小L,河北迁安;小G,北京;小W,山东黄县;小W,四川重庆;小F,四川自贡;小Y,云南保山。

我能记住的大约这么多。当年班里一共52人,笔者和同桌各收一半体检表,也就是落入笔者手里的大约26份,笔者还能记住当中的19份。笔者班级的统计数据显然不能代表整个东北,但至少可以管中窥豹。单凭籍贯判断,这19位有哪位有可能算是闯关东的后代,见仁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