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起洛阳》中张俪饰演的窈娘身份曝光,高秉烛和观众们都一样,到最后都不愿意承认,窈娘就是十六夜,可现实偏偏如此残酷,一个高秉烛最信赖的人,就是手上沾满鲜血的春秋道杀手,一个连小孩子都不会放过的杀手。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

窈娘最后选择自杀了,还是那句话,她不值得被同情,因为她身上背负的血债太多了,如果只因为她的身世比较悲惨,就认为她可怜的话,那么被她杀害的无辜之人,谁去怜悯。

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人生悲惨,就可以成为其残暴行为的开脱理由的话,这是不是莫大的讽刺。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2)

所以说《风起洛阳》中张俪饰演的窈娘作为杀手十六夜,她的死是大快人心的,但是之论她对高秉烛的情感的话,确实值得惋惜,因为作为一个杀手,她已经给了高秉烛最的全部了,没办法,作为十六夜,想要保留这份情感的一丝美好,她都需要拿自己的命去换取。

对于大多数人,爱都是甘露,但对于窈娘来说,爱情就是毒药,又是她必须喝下的毒药。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3)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4)

同时在窈娘换上夜行衣后,她一度说过,自己很羡慕武思月,武思月可以光明正大站在高秉烛身边,为他做很多事情,而窈娘,顶着春秋道施加的压力,想要极力保护高秉烛的个人安危,她的确把只能给的都给高秉烛了。

就像张俪的台词那样,高秉烛不知道窈娘为他都做过什么。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5)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6)

不过《风起洛阳》中黄轩饰演的高秉烛,说出窈娘不配和武思月比较的时候,窈娘着实心碎了。

站在高秉烛的角度,他这句,窈娘不配,没有问题,因为窈娘当年杀了高秉烛的7个兄弟,同时窈娘杀害了太多无辜的人,和高秉烛护卫神都,锄强扶弱的观念完全是背离的,武思月当初和高秉烛一起救了一个不良井的小女孩。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7)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8)

所以窈娘和武思月的比较,高秉烛说她不配,并没有什么问题。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9)

但是《风起洛阳》中张俪饰演的窈娘肯定是心碎的,因为当时她接到了春秋道上级的命令,杀了高秉烛和百里弘毅,而且这是她最后的机会,因为随着柳襄和宋凉的暴露,让春秋道开始忌惮高秉烛这个人。

春秋道欲除之而后快,而窈娘多次不执行春秋道的命令,还一度精心布置了假死的计划,希望让高秉烛在完成复仇后,远离神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0)

可以预想到的是,如果当初高秉烛被完全欺骗了,自认完成了复仇,那么没准窈娘就带着高秉烛远走高飞了,或者用自己的能力,帮助高秉烛在一个远离神都的地方,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只不过,她的身份已经暴露,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当高秉烛找上门来,窈娘和高秉烛就注定了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去。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1)

高秉烛虽然不想杀了窈娘,但是肯定会抓住窈娘,只要窈娘被带回联昉,后面的事情就不是高秉烛一人可以掌控的了。

高秉烛说她不配和武思月比,但是高秉烛不知道的是,窈娘已做好了为高秉烛而死的准备,窈娘明白,自己没有杀了高秉烛的勇气,而她也不能活着根高秉烛走,她的命运尽头已经来临。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2)

武思月有没有甘愿为高秉烛而死的勇气,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窈娘有,的确想窈娘自己说的那样,高秉烛永远不知道她为高秉烛做过什么。最后一声“高郎”,诉不尽窈娘对高秉烛的眷恋和情意。

她只能杀了十六夜,让窈娘还可以活在高秉烛心里,这是她最后的奢望了。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3)

风起洛阳高秉烛之死(风起洛阳窈娘自杀)(14)

总之,窈娘自杀,算是自有应得,不过她也的确是一个痴情的女子,高秉烛说她不配,令她心碎,也更加坚定了她自杀的举动,只论感情的话,窈娘的确有资格和武思月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