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全球最会养生,中国年轻人荣膺全球最会养生的年轻人。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麦肯锡近期向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巴西等6个国家的近万名消费者发起了一次关于健康消费观念的全球调研,发布的《麦肯锡健康消费图鉴》中得出的结论。

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26岁至30岁左右的90后成为真正的养生主力,有超过7成的90后年轻人把健康当成头等大事,90后的年轻人对健康的意识和状态的认知已经达到峰值。中国年轻人独有的“懒养生”理念,又让一款产品逆势增长。

所谓“懒养生”就是方便、快捷、省心的养生方式。今年以来,在年轻人群体中,功能性软糖悄然流行,睡眠问题、美容问题、便秘问题、缺钙、缺铁……没有两颗软糖解决不了的。

吃软糖是养生,更是时尚

在被贴上各种功能性的标签之后,软糖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打破了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固有印象,不是粉剂、片剂等形式,以零食作为载体,更好地满足了多场景、随时随地补充的需求。

对于我国市场而言,功能性软糖是新消费品牌中不容小觑的品类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的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而其中不乏软糖、果冻等零食形态功能性食品的身影。

年轻人更关注好玩、高颜值、方便等产品卖点。功能性软糖符合一切要求,自然也就备受关注。吸引年轻人的不仅是功能性软糖所宣传的功能,这届年轻人更看重颜值和味道。

市场上售卖的功能性软糖,大都以鲜艳、可爱的包装为主,软糖造型多样,动物类、花朵类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在颜值和味道上的优势,俘获了年轻人的心,吃功能性软糖已成为时尚,翻开年轻人的包包,大都含有各式各样的功能性软糖。

功能性软糖,资本市场的隐藏风口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功能性软糖在国内销售市场增长明显,预计2022年功能性软糖市场将突破86亿美元。从去年的食品投资动向来看,功能性软糖被资本市场所青睐,融资不断。功能性软糖或将成为下一个隐藏风口。

无论是食品企业,还是保健品企业都瞄准了这一赛道。汤臣倍健、英吉利、安利、仙乐健康等品牌均已开始布局该品类。其中出现直销企业的出现,也不出人意料,当然目前看来也不止安利一家,包括完美、嘉康利都已经布局针对细分人群的软糖产品。

黑色养生产品有哪些(年轻人离谱的懒养生)(1)

安利美国纽崔莱儿童DHA软糖

黑色养生产品有哪些(年轻人离谱的懒养生)(2)

嘉康利鱼油软糖

黑色养生产品有哪些(年轻人离谱的懒养生)(3)

自然阳光毅百分针叶樱桃接木骨莓软糖

目前,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软糖,益生菌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玻尿酸软糖等多种产品,虽然产品主打的功能性有所不同,但是大家纷纷看中了这个品类。

吃糖养生能有效吗?

功能性软糖在赢得市场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疑:功能性软糖算是保健品吗?服用后是否有效?

从政策上来说,2021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首次将属于食品形态的凝胶糖果纳入了保健食品备案剂型。这味着功能性软糖正式纳入保健食品范畴,行业标准更加明确。

但从功效来说,市场上最火爆的玻尿酸软糖、碳水阻断片等产品,都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夸大宣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虽已纳入备案,但只有带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是被国家认证的,其他产品均不能称为保健品。而目前市场上带着“蓝帽子”的“保健零食”屈指可数,功能性食品目前也只能是一种概念。

火爆是不争的事实,宣传仍需谨慎

据统计,我国保健品在电商渠道中的销量,占整个市场销量的40%以上,并且比例还在不断攀升。而其中的营养软糖产品,显著领跑于其他电商保健品,属于获喜爱程度最高的品类。

其实,功能性软糖破圈成为网红食品并非偶然,因年轻人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的变化,保健品零食化、即食零食化成趋势,结合了众多优势的功能性软糖天然就有市场基础,只要口感过关,就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但在产品宣传上,功能性软糖仍需谨慎。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今年以来陆续组织开展了特殊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保健食品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其中,重点关注保健方面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

前有景甜违法代言夸大功效产品的前车之签,近日,又有深圳荣格“柏力宝膜养TM压片糖果”、“牡蛎钛压片糖果”、“芦荟果粒”三款食品因宣传治疗功效被深圳市监局处罚。火爆的功能性软糖在宣传上需要避免引火上身。

功能性软糖的市场空间巨大,也面临不少争议,这波“糖衣炮弹”是真正具备其效果还是年轻人付出的智商税?是被资本市场利用的昙花一现,还是能够成为保健食品行业新的主力产品,需要企业和市场一起努力,护她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