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了两个大丫头的死,都非常惨烈。
金钏儿因贾宝玉调戏,被王夫人迁怒撵回家,又不堪赵姨娘等人语言暴力,选择投井自尽了结性命。让贾宝玉“顿足嗟叹”。
晴雯因人诬告,被王夫人认定是勾引贾宝玉的狐狸精撵回家,病上加病一气而死,让“多情公子空牵挂”。
《枉凝眉》中,曹雪芹借贾宝玉的立场,“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就说的是金钏儿和晴雯。尽管贾宝玉最终以妾看待她们,到底有缘无分。
金钏儿和晴雯,恰恰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象征。代表了贾宝玉对钗黛的情感。
原文在她们死后,也分别安排了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出场,且都引起了争议。
金钏儿死的消息传来,薛宝钗正和袭人说话。袭人听到消息就哭了,而宝钗只说“这也奇了”便直接去到王夫人房中。
薛宝钗贴心安慰王夫人说了一番话,最终拿出自己的两套新衣服给金钏儿装敛。只是她的话不免让人不舒服。
(第三十二回)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薛宝钗并不见对金钏儿之死有任何伤心,反而劝王夫人说金钏儿的死是她自己贪玩和糊涂。未免有点冷血。
但其实易地而处,与薛宝钗互换位置,你我也只能如此妥帖。
首先,金钏儿只是王夫人的丫头,并不是薛宝钗的姐妹。
这就好比姨妈的保姆去世了,外甥女不可能如丧考妣,只会好好安慰姨妈别难过。
若她真伤心难过,反而失了身份和体面。
其次,身份不同,薛宝钗也不能伤心。
袭人伤心,在于她与金钏儿身份相同,从小一起长大处境相同,不免物伤其类。
如果金钏儿不是丫头,而是薛宝钗的某个姐妹,她也肯定伤心。或者金钏儿是她的丫头莺儿,薛宝钗也会伤心。
问题是金钏儿只是别人的丫头,与薛宝钗无关。她的当务之急是劝慰王夫人解开心结。
最后,薛宝钗说金钏儿糊涂,或者贪玩落水,便是借解释金钏儿死因,给王夫人的自责解开心结。
人毕竟死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下去。说白了就是“节哀顺变”。
王夫人心中最大的担心,是金钏儿被她撵走,源于贾宝玉的调戏。他们母子实为“真凶”。
薛宝钗知道也故作不知。才会顾左右而言他宽慰王夫人。讲那些话是她的本分和人之常情。
她要真哭天抹泪的在王夫人跟前哀悼金钏儿,才是有失体面。现实生活中谁也不会那样做作和不识大体。
无独有偶,晴雯死后林黛玉也是第一时间出场。
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时,林黛玉适逢其会,却对晴雯之死只字不提,反而与贾宝玉有说有笑的讨论祭文的内容。
(第七十八回)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答道:“我想着世上这些祭文都蹈于熟滥了,所以改个新样,原不过是我一时的顽意,谁知又被你听见了。有什么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一读。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林黛玉也没伤心晴雯,很轻松的讲解祭文,并不是她无情冷血。而是她没立场对表哥的丫头之死作伤心状。
林黛玉会出场,就是对贾宝玉的最大安慰。
薛宝钗及时出场,也是对王夫人的最大安抚。
为人处事方面,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都是一类,知道如何珍视心中最重要的人,如何能够让对方获得最好的安慰。
薛宝钗告诉王夫人,金钏儿的死与她无关。王夫人获得安慰。
林黛玉告诉贾宝玉,祭文可以更好。贾宝玉获得安慰。
这才是最合适的为人处事,也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最应该做的事,以及最合适的“立场”。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