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途(艺术微喷) 余海波浪潮汹涌,狂飙突进,历史上肩负全球化和经济试验场的珠三角地区从未停止“浪奔”,而在此地100多年的全球化进程中,摄影也从未缺席,如影随形地成为全球化的典型切片和平行历史9月11日至10月14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浪奔时代——馆藏影像研究展(1980-2020)”试图借助摄影家的镜头,呈现珠三角从特区到湾区建设40年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广东省美术馆看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广东省美术馆看展(广东美术馆办展)

广东省美术馆看展

深圳通途(艺术微喷) 余海波

浪潮汹涌,狂飙突进,历史上肩负全球化和经济试验场的珠三角地区从未停止“浪奔”,而在此地100多年的全球化进程中,摄影也从未缺席,如影随形地成为全球化的典型切片和平行历史。9月11日至10月14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浪奔时代——馆藏影像研究展(1980-2020)”试图借助摄影家的镜头,呈现珠三角从特区到湾区建设40年的历程。

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展览项目之一,以馆藏广东摄影、录像作品以及广东摄影文献相结合展示为基础,邀请当代活跃的影像艺术家、几位曾供职于广东平面媒体行业的摄影记者共同参展。展览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作为珠三角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广东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依托1990年至2000年间广东报业黄金时代,以影像观照社会现实,强调自我和个体价值诉求的同时,对影像语言展开了积极且具有个性化的探索。而在面对数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图像泛滥的当下,他们把图像当作媒介,重新审视其自身发展机制,试图探讨背后演变规律与地缘、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

摄影的发明催生了海德格尔宣称“世界图景的时代”的到来,他认为这个时代的世界图景“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而罗兰·巴特则点出摄影的本质是“此曾在” ,他说,“我绝不能否认相片中有个东西曾在那儿,且以包含两个相连结的立场,真实与过去” 。在“记录者·时间叙事”部分,安哥、叶健强、许培武、张新民、余海波、全南海等广东摄影家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录者,以个人视角记录下从日常生活到社会变迁、从城乡一体化到经济全球化下的各自时间叙事,这批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广东影像,正是全球化与在地化交织于此的“世界图景” ,以“此曾在”的照片自主构建了浪奔时代的平行历史。

随着珠三角城市化进程日趋剧烈,身处其中的摄影家们就像是手持相机的波德莱尔式“漫游者”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市摄影实验者张海儿,以具有张力和风格化的黑白摄影,启动了个人视角和个性体验的影像漫游浪潮;及至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广东传媒业迎来黄金时代,广州、深圳两地率先市场化的报纸杂志,为摄影师既提供了职业发展和生存的后盾,又提供了传播摄影作品的平台,王宁德、亚牛、颜长江等一批依托于媒体的摄影艺术家应运而生,纷纷展开自己长达数年的摄影创作探索与构建,发展出精彩各异的个人影像体系;同时,陈劭雄、翁奋等独立艺术家也通过摄影媒介的跨界实验,探讨个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

伴随着信息技术、数码和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兴起,作为书写历史和艺术创作的摄影似乎已渐渐失去了鲜活能力。视频影像和社交媒体图片正在成为当下最受追捧的视觉创作,它们重新定义了图像与时代的关系。新一代的影像创作者不再恪守于直接摄影的规条,他们热衷于营造和虚构、利用现成图像再造影像,像周滔、张兰坡、仇敏业、李政德、郑龙一海等影像“炼金术”的造影者们,正在这个图像泛滥时代追问着:图像何为,图像何求?

展览通过影像回顾珠三角从特区到湾区的40年历程,正如策展人曾翰所说: “此次展览既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展望。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摄影形式与题材的诞生,而更是个体生命本身与大时代共同的浪奔与爆燃,因此,本展可以构成一种史诗性,是一种创新性与时代性强烈的艺术现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