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后的挑选、生活和命运是怎样的呢?明熹宗天启帝的皇后张嫣,来看她是怎样度过其作为皇后的一生的。

天启皇帝有多少儿子(天启帝的皇后张氏)(1)

一、皇后挑选

明朝皇后挑选,是在全国海选。

明熹宗天启帝的皇后张氏,名嫣,祥符(今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她的父亲张国纪为生员。张皇后出生,有一个传说:张国纪家很穷,早上起来出去,见道旁有一个丢弃的女婴,躺在霜雪中,没有死,也不哭,很奇怪。这时有一位和尚路过,跟张国纪说:“此女当大贵,可收养之。”张国纪便抱起这个弃婴回家抚养。时间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月初六日,这个女婴就是后来的张嫣皇后。

天启皇帝有多少儿子(天启帝的皇后张氏)(2)

张嫣小时候纯洁娴静,笑不露齿。七岁时,或洒扫庭院,洗衣做饭,或习做女红,阅览书史。十三四岁,窈窕端丽,绝世无双。

天启元年(1621)三月,天启帝诏选天下十三到十六岁的淑女。张嫣随参选的淑女约5000人,到了北京,经历初选、复选、终选等复杂过程。

天启帝循照祖制,命礼部,选淑女,择为后,充正宫(《明熹宗实录》卷六)。首先,分遣太监初选,每百人一组,内监观察其高、矮、胖、瘦,落选者千人;其次,太监察视淑女的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声音等,有一项不合法相者,去之,落选者又2000人;又其次,由太监拿量器,测量女子的手足,量完后让她们分别周行数十步,以观其丰度等,淘汰者复千人。再次,遣老宫娥引淑女到密室,探其R,嗅其腋,扪其肌理,入选者得300人。最后是,在宫中考察其性情、诗书、修养等,入选者仅50人(《明懿安皇后外传》)。从海选得到的5000人,再经过多次筛选,最后选中50人,真可谓百里挑一。

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克敬,总理皇帝选后之事。后宫由住在慈宁宫的刘太妃(万历帝的刘昭妃),掌管太后宝玺。最后由天启帝钦定。

初试:刘克敬主持,查其书法、口算、诗词、音乐、歌舞等,测评文化素养,从中选中三人,就是张嫣、王氏和段氏。这三人,“面如观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鬓如春云,眼如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齿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颐广颡(sǎng),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青云之出远岫,吐音如流水之滴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明懿安皇后外传》)。

这些过程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健美标准。

复试:由宫女引张氏到密室,由刘太妃进行复试。

前文述及刘太妃选出三人,是在什么地方选的呢?《明实录》记作元辉殿。在元辉殿选定的三人,暂居此殿,以待钦定(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

钦定:最后将张嫣引见到天启帝面前,天启帝非常喜欢张嫣。这年张嫣十五岁,长得身体修长、丰满、清爽、秀丽。钦定:张氏为皇后,王氏和段氏为皇妃。

二、端庄皇后

天启元年(1621)四月二十七日,天启帝与张皇后大婚,时天启帝十七岁,张皇后十五岁。张皇后因得宠爱,而受到客氏和魏忠贤的嫉恨。因此,张皇后在坤宁宫并不安宁,未能躲过“三灾六难”。“三灾”包括:

小人难防,险遭伤害。魏忠贤用万金招募一个大盗,夜里潜入坤宁宫。夜晚,皇后关门,将就寝,卸妆后,坐在紫檀马桶上。突然听到声音,见贼影晃动,皇后一声喊,贼惊吓坠地。皇后惊起,呼召宫人,以绳缚贼,将奏交天启帝处置。魏忠贤害怕,请交给他处理后命锦衣卫杀之。

客、魏设计,受到诬陷。当时有个孙二,犯重罪,在狱中。魏忠贤以出狱和重金为诱饵,设计孙二编造张皇后为自己所生,给张国纪为养女。客氏又在宫中散布流言,并对天启帝说:罪人孙二之女,不宜玷辱宫闱。天启帝曾怀疑,几次打算废后。天启帝到坤宁宫见皇后,又恋恋不舍,便开玩笑说:“你是重犯孙二之女吗?”皇后答道:“皇上若信浮言,妾岂敢久辱宫禁,愿早赐废斥。”(《明懿安皇后外传》)张后起身进入内室,天启帝跟过去道歉。两人对坐御膳,和睦如初。

怀孕堕胎,失去元子。天启三年(1623),张皇后怀孕。客、魏设法使皇后堕胎,天启帝竟然失去元子。

天启皇帝有多少儿子(天启帝的皇后张氏)(3)

张后闯过“三灾”,又有“六难”。

水火不容,以正对邪。张皇后与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为天敌。客氏见天启帝宠爱中宫皇后,内心嫉妒,非常不悦,常诘问天启帝:“陛下取少艾而忘我乎!”意思是您娶了美貌少女而忘了我耶!客氏过生日,天启帝亲往祝寿,酣饮三日,笙歌喧庆。但皇后千秋节(生日),宫中冷清。

拒看内操,严守宫范。一天,天启帝召皇后一同观看内操,就是太监和宫女共同操练。天启帝亲自为将,一列是宦官300人,绘制龙旗,迎风招展,列队于左;另一列是宫女300人,绘制凤旗,排列整齐,列队于右。皇后一看,说是有病,退席先回。

清静身心,自爱自重。天启帝常携带“房中药”到坤宁宫,皇后收起来投入井中。她劝天启帝说:圣上身体清弱,宜为宗社自爱。张皇后在官中,正襟端坐,暑不挥扇。

设计调包,魏氏摄政。天启帝患病,病情危重。这时,魏忠贤想让张皇后假装怀孕,取他侄子魏良卿的儿子为皇后的儿子,张皇后垂帘听政,立魏良卿为摄政,等儿子长大再立。张皇后说:我从命也死,不从命也死,若不从命而死,可以见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坚决拒绝!

天启临终,以正相待。天启七年(1627)五月初六日,天启帝病。到七月末,移居懋勤殿。每召皇后侍疾。到八月十八日,病危。

劝立信王,稳定大局。天启帝病危,张皇后劝其立信王朱由检。天启帝召信王朱由检入宫受遗命。天启帝指着皇后说:“中宫配朕七年,每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年少嫠(lí)居,良可矜悯,吾弟宜善视之。”(《明懿安皇后外传》)信王点头。皇帝崩。张皇后传遗诏,信王朱由检即位,这就是崇祯帝。

三、懿安皇后

崇祯帝继位后,“上熹宗皇后张氏为懿安皇后,仍居慈庆宫,颁诏于天下”。(《明熹宗实录》卷一)懿安皇后喜欢读书,也爱写字,临摹颜体,书法秀劲。又选择聪明知书的宫女,给她朗读唐诗宋词,长夜孤灯,静心学习。她还喜欢女红,用白绫制衣如鹤氅式,穿上礼佛敬香,在宫中被称为“霓裳羽衣”,受到妃嫔和宫女们的赞赏。

天启皇帝有多少儿子(天启帝的皇后张氏)(4)

天启帝死后,二十一岁年轻美丽的懿安皇后,竟被大太监陈德润暗想和她成为“对食”,明宫没有儿子的妃嫔、选侍等,有的以太监为伴侣,叫作“对食”,或“菜户”。他们如同一家,貌似夫妇。魏忠贤余党、总管太监陈德润有个诡计。

一日,皇后晨起,宫人说:“宫监陈德润,人品清雅,性亦谨厚,皇后何不召之入侍,使为菜户,用破岑寂,诸事有所倚托?”(《明懿安皇后外传》)懿安皇后奏报崇祯帝,命贬陈德润到南京明孝陵去种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队攻陷京师外城。当天,崇祯帝和皇后自缢死。十九日,宫内传言,内城已陷。宫女哭声如雷,纷纷奔出宫门。懿安皇后自缢,但被宫女解救,自杀未遂。

懿安皇后的结局,《明史·后妃传》记载:“李自成陷都城,后自缢。”

还有三说:一说,逃到民间;二说,随李自成西去;三说,被李自成军师李岩解救后自缢。

天启帝张皇后的一生,既是荣华富贵的一生,又是悲惨结局的一生。从十五岁到三十八岁,作为皇后和懿安皇后,她自然是享尽荣华富贵,却又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幼年凄苦,青年丧夫,盛年遭变,自缢身亡,在悲喜交织的命运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天启皇帝有多少儿子(天启帝的皇后张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