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慈禧太后清宫秘史的书籍层出不穷,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出现。若要是论起尺度之大与惊爆眼球,当属英国作家埃蒙德·巴恪斯的《太后与我》最为出众。可是小编却觉得,此书中部分内容相当不真实且涉嫌造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埃蒙德·巴恪思,英国约克郡人,其祖上是显赫的奎克家族。埃蒙德·巴恪思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在当时属于高材生。由于他本人精通语言类专业,因此在汉语、蒙古语以及满语方面都十分擅长,这也是他成为《泰晤士报》以及英国外交部翻译的原因。
埃蒙德·巴恪思从1898年来到北京,在中国生活了多年,还曾经被满清政府提拔为京师大学堂的法律和文学教授。1910年时,巴恪思与《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共同出版了《太后统治下的中国》一书。在书中埃蒙德·巴恪思宣称自己是慈禧太后的“入幕之宾”,一度让不少英国人对其刮目相看。
《太后与我》这本书,是巴恪思在发行完《太后统治下的中国》后开始动笔的。巴恪思的后半生几乎都在为这本书努力,直到他去世在前一年即1943年,才算彻底完成这部著作。
埃蒙德·巴恪思去世后,《太后与我》的手稿由其生前好友贺普利医生整理完成,继而转交给牛津大学博德莱安图书馆珍藏。由于战争和国际形势的原因,这本书迟迟未能出版,直到68年后才与世人见面。
《太后与我》一书中,埃蒙德·巴恪思用自传回忆录的方式,记述了自己早年在中国的一切。书中所载的大部分内容,尽数为宫廷秘事,晚清朝廷名人如荣禄、李莲英等人的名字也多次出现过。在书中,巴恪思称自己是慈禧太后的“如意郎君”,并且和这位“大清国的圣母皇太后”有着不可描述的“爱情”经历,甚至连他自己秽乱宫廷的事迹都写的一清二楚,为时人所震撼。
可是,不少人都认为巴恪思无非是一个骗子,因为《太后与我》一书中简直是漏洞百出。书中曾提到Ching-shan(庆亲王奕劻),作者宣称自己发现了庆亲王的生前日记,可日记中记录的却是Jung-lu(荣禄)的言行,这还仅是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的谬误之一。
还有学者认为,巴恪思的《太后与我》只能算是“这些搞历史考据者的梦幻逸品”,认为其书内容放浪不羁,距离史料有相当大的距离,当作小说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可以。即使是负责整理文稿的贺普利医生也说,《太后与我》很多的章节纯属想象,只有一少部分是事实,更多的作者因记忆混淆或观念扭曲,而搞出的一部怪胎作品。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也能证明《太后与我》的造假性,这便是东陵盗宝案发生后,满清遗老遗少们开始对陵寝进行了善后的处理工作。
清东陵盗宝案发生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地宫里一片狼藉,为了让祖宗得以安生,恸哭不止的溥仪派皇亲宗室人员爱新觉罗·宝熙前去善后,众多遗老遗少们都参与了此项工作,爱新觉罗·宝熙还专门对此进行了全程记录。
巴恪思在《太后与我》中提到过自己曾参与此事,按理来说,如此大的事件有洋人参加必然会被记录在册。然而在宝熙的记录中,专家们查阅全篇都没能找到巴恪思的身影,也未对其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众多的迹象表明,巴恪思在《太后与我》的记录中,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切实际的记载。
至于巴恪思为何要写这样一部著作,估计就是想借着西方人对慈禧太后的好奇心给自己蹭些热度,达到某些目的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