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

“算法”这个词现在可以说无人不知,它不仅仅出现在学术圈,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听到这个说法。

得到上有一门课,叫做《老喻的人生算法课》,讲的是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如何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应对。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里欧几年前写的畅销书《原则》也可以看成一种人生的算法,再往前看,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讲的是人生的算法。

各种各样的算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获得更多的确定性,甚至走上人生巅峰。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3)

但是,你也一定发现了,到处都讲算法,各种原则、规律、模型,你也看花了眼。

大道至简,我认为在这些高级算法的底层,应该有一套基础算法,这就是我今天打算和你聊的:人生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一、加法,由少到多,积累生命厚度

我们会做加法,这个能力似乎是天生的。

心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对婴幼儿的学习能力做了很多维度的实验。

其中一项实验是对年幼的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小孩进行数字和运算的测验。这个测验很简单,实验人员让5个月的婴儿反复看2个物品,然后用屏风把物体遮住,接着往屏风后面再放入一个物品,最后移开屏风。

如果婴儿看到了3个物品,他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变化,但是如果他们看到的还是2个,或者只有1个了,他们会长时间的看着物品。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婴幼儿从小对数字和基本的数字关系,特别是累加,有着似乎天生的能力。也因为我们有这个基本能力,所以上学后,我们能“莫名其妙”就学会数数和加法。(补充:减法也如此)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4)

《人是如何学习的》

长大的过程中,据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才能真正懂得人情世故。当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想法很幼稚的时候就会说:“等你经历过了,就明白了。”

演员周迅,我谈不上喜不喜欢,但是有一点我承认,她的演技的确很不错,特别是眼神里,能流露出与角色相匹配的神采。

后来看了一些文章,才知道她经历过很多人不曾经历的故事,她在经历故事,故事在塑造着她。

有人说,演员有三种,一种是演谁像谁,另一种是,演谁都是自己,还有一种就是周迅,演谁,谁就是她。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5)

周迅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什么我们总说“老戏骨眼里有戏”,“小鲜肉总是出戏”,我想就是因为老戏骨做了这么多年的人生加法,不是小鲜肉靠颜值就能参透的。

做加法还不能停止。因为知识学不完,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人类积累了上千年的智慧,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全部学完,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学下去。

我们的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很多人5G都没整明白,无人驾驶还只能看看视频,元宇宙就出现了,不做加法,很快就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了。

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很多公司管理者都曾经抱怨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了,很多父母也抱怨过现在的小孩不像自己小时候那么乖了。但如果你反过来看,就明白其实是年轻人在进步,小孩子在变化,而管理者、父母都还停留在过去。

不做加法,就会一直停留在过去痛苦的挣扎。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6)

电影《头号玩家》海报

除了思想,身体也需要加法。身体机能是一个抛物线状态,青春期达到顶峰,中年后状态就开始下降,如果不通过锻炼减缓衰老,衰老速度就会加快。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主动做加法,身体会自己开始做减法。

生命,既要有厚度,也要有长度。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7)

二、减法,甩掉辎重,看清人生目标

日本的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是乔布斯的好朋友。

乔布斯有一次看到他穿了一件黑色的高领衫,就请他给自己也做一些。乔布斯当时用了一个单词“some”,本来是“一些”的意思,日本人很认真,“一些”就变成了100件。

当乔布斯拿到这100件衣服以后,他说:“够了,可以穿一辈子了。”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8)

服装设计大师 三宅一生(日)

其实如果你看过《乔布斯传》,就会知道,乔布斯只穿一种黑色套头衫和牛仔裤,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样酷,而是为了给大家留下一个一致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他的认知能量。

为什么哪些所谓的成功者,都穿着极其简单?因为他们不想把时间花在思考这些事情上。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9)

史蒂夫 · 乔布斯

奥巴马也说过:“你们会看到我只穿灰色或蓝色的西装,是因为我努力把选择变少。我不想在吃什么或穿什么上面做决定,因为我需要做太多其他的决定。”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0)

奥巴马

着年龄的增加,当加法做太多后,你有时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迷茫困惑,不是因为没什么选择,恰恰是有太多的选择让你难以选择。

这种感觉就像早上起来看到一柜子的衣服,但是不知道穿哪件,走到餐厅看到满满几页的美食,但是不知道吃什么。

可能你会说,如果我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我也就知道怎么做取舍了。这句话当然没错。但事实是我们不是没有大目标,而是有很多东西挡在目标前面,让你看不见那个目标。

所以这时你需要学会减法,帮你甩掉辎重,拨开迷雾,向目标快速前进。

怎么甩掉辎重呢?

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

宁向东老师在他的得到课程里,提到了一个【自我力】的概念,有点像心理学里的“自我认知”。

重点是他提到,要通过享受孤独来提升自我力。他在课程里说:“人在孤独的时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判断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都要想着通过怎样的办法最有效地解决问题。渐渐地,自我意识就开始形成。”

只有认识到自己是谁,才有可能知道要去哪儿。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1)

宁向东 老师

孤独还能训练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把问题思考得更深入。

禅宗一直有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传说。至于是不是九年,很难考证,但是达摩祖师为什么要一个人面壁打坐呢?肯定不是悔过,而是通过打坐入定,修炼佛法。

面壁打坐能让自己更专注,不受干扰。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2)

达摩面壁图

我在听李善友老师讲企业的“第二曲线”概念时,提到了进化论中的“生殖隔离”的概念。因为有生殖隔离,才能发展出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这个理论,企业开辟第二曲线的时候,也要把新业务与老业务进行隔离,让新业务不受原来的干扰。这其实也是一种形式的“孤独”。

我们的确也见过不少商业变革之所以不成功,有一个原因就是新的模式很难从老模式里逐步演化出来,老模式越成功,新模式越难孕育。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3)

李善友 老师

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去参加各种社会学习活动,觉得听的课多,认识的人多,就能开眼界,学到更多。

但实际上,喧闹过后,剩下的只有朋友圈的照片和一堆不再整理的笔记。后来我明白,如果要真的想明白什么,得靠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参加社交活动,只是为了给思考找到一些切入点,本身并不能代替思考。

学会孤独,并不是让你远离人群,

而是让你探索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4)

三、乘法,借力用力,扩大影响范围

如果有一道数学题,问你100个2相加,结果是多少?如果是1年级的小学生,他可能真的写100个2相加,而你一定知道,应该用乘法,是的,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通过相互合作来提高生活质量。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5)

要学会合作,可以从两个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一是向别人求助,二是帮助别人。

你可能会说,这太简单了呀!是的,听起来的确简单,但是真的要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比如向别人求助。

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在他的书《如何正确求助》里提到,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向别人求助,是因为求助会让我们显得“无能”,从而让我们感到心理上的痛苦,我们也认为会被别人拒绝,以及我们担心求助了自己就没有那么让人喜欢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错觉。

在一项社会实验中,心理学家向超过14000名陌生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帮助请求,结果人们愿意提供帮助的实际比率,比之前的预估高出了48%。也就是说,别人愿意帮助我们的可能性是我们以为的2倍。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6)

《如何正确的求助》

我记得畅销书《影响力》里面提到过一个实验:

哈佛商学院的经济学家 费利克斯在不同场合向排队的人付钱,请对方允许自己插队。实验结果是:拿出1美元时,50%的人让他插了队;拿出3美元时,有65%的人松了口;拿出5美元和10美元时,分别有75%和76%的人让他插队。如果你只看到这里,一定会想,当然啦,这就是交易嘛,对吧?

好吧,没错,只不过这里出现了一点儿意外:虽然其他人都接受了插队,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接受这笔钱。

这可让经济学家苦恼不已。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费利克斯放弃了明显的经济因素,转向了一个隐性因素:人们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困难的人。给钱越多,说明这个求助越急迫。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7)

《影响力》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说:“不要害怕提问,求助并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力量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做会使你学到新的东西。”

好吧,现在或许一定程度上,已经减轻了你不愿意求助的心理压力,那提供帮助呢?是的,同样的,我们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提供帮助。这在中国的父母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他告诉我说,他和他妈妈关系很不好。他在上海结婚后,妈妈也从老家过来,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是都在一个小区。他们上班后,妈妈就会过来帮忙收拾房间。

经常他们会为了收拾卧室的事情闹得不开心。因为他不希望妈妈帮他收拾卧室,但是妈妈却说:“你上班忙,没时间收拾,我帮你收拾,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8)

我想相似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里都发生过。父母的初衷一定也是为了帮助孩子,但是却得不到儿女的理解,似乎很可悲,但这又反应了一个问题:提供帮助的人应该在对方允许和接受的范围内。

提供帮助者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经历、权力等因素,在提供帮助的时候就显示出一种“因为你弱小,所以你必须接受我的帮助”压迫感。

帮助不等于施舍,帮助也不等于强迫。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19)

提供帮助除了要有界限感以外,还需要有闭环感,也就是帮助过后,最好能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帮到了别人。

你可以很简单地问一句:“上次你和我说的那个事儿,后来还顺利吗?”这倒不是去问别人要感谢,而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的靠谱的标准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如果一切顺利,对方就知道未来这个事儿还可以找你,你的影响力就出来了。如果不是很顺利,你可以进一步了解是什么原因,自己能不能从这个过程中再学到一些什么?马上你就从一个提供帮助的人变成寻求帮助的人,多了解一些信息,学习新东西,不也就是做加法吗?所以就问一问,让帮助也闭环。

当然,合作并不是你帮我、我帮你这么简单,但如同

加法到乘法,从简单到复杂,

量变才会带来质变。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0)

四、除法,化整为零,局部即使全部

除法很神奇,通过一个简单的除号÷,就可以把一个大数字立即转换为一个小数字,比如100000÷100=1000。

商和除数,原本都是属于被除数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折射出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完成一个大目标,比如100000,可以分成100个小阶段,每个阶段只需要完成1000的小目标即可。

我们可以做两个方向上的除法,一个是在时间上,一个是在空间上。

在时间上做除法,就是按照时间把大目标切分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标,逐个实现。但是今天我们不谈目标管理这件事,而是和你聊聊最近我感触很深的“节奏”。

节奏这个词,在《礼记》里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叫做“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意思是,节奏就是进行和停止的关系,进行叫做奏,停止叫做节。

我们说一个人唱歌有节奏就是说他知道什么时候唱,什么时候停顿。当然,在音乐里专门有一个概念叫做“稳定拍”,也就是一分钟能打多少拍,如果稳定拍是60,就是说1分钟60拍,相当于1秒1拍。能很好地控制节奏感的意思就是能稳住这个节奏。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1)

但是要稳住节奏谈何容易。有一个很棒的演讲视频,叫做《不要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视频里,一群兴奋的11年级的学生期待着校长的发言。胖胖的校长说:“再过两年,你们就会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业。再过三年,你们就会去到自己想去的国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学。再过五年,你们就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再过十五年,你就三十岁了,你的人生轨迹就会定型。”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2)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3)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4)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5)

他话还没说完,有一位小帅哥就站起来,说:“抱歉,校长,我想告诉你为什么你的这些话是错的。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有的人在16岁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在26岁时改变了想法。你身边有些朋友也许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6)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7)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8)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29)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30)

校长的言论代表了我们身边很多长辈、权威的看法,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会给出你一个生活节奏的建议。

我们很熟悉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在三十之前就独立吗?当然也有人四十岁还是不能理解什么叫独立;难道四十岁以后就没有疑惑不再学习了吗?有的人终身学习,有的人毕业后就不再看书。

我们不评论对错,只想说,人生节奏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最重要的是,你得找到和拥有自己的节奏,你才知道如何在时间上做除法,走好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路。

那什么叫在空间上做除法呢?

请你想象一个场景,你晚上加班写一份工作报告,这个时候,你的微信跳了一个提醒,是学习群里一位同学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你围观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到报告的思路上,微信又跳了一个提醒:你关注的主播开始直播了,你犹豫了一下,心想,今天就不看了吧。刚写了两行字,你们家猫跳到了桌上,似乎希望和你玩一玩,你刚把它抱下桌,孩子大喊到:“爸爸,我作业做完了,帮我签个字!”等你忙完一圈,回来看你的工作报告,居然还是一开始的两行字。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31)

或许你还面临的情况比这更复杂。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困境,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要应对的事情太多了。

或许你想到了柯维的四象限,或许你想到了番茄钟,是的,这些方法论和工具,是帮我们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

而我的思考是,为什么我们总想什么都做,什么都照顾到呢?

在使用各种工具方法的背后其实是自我的觉醒,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或许你就不需要番茄钟的提醒了,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或许也就不用在什么是重要什么是紧急的事情上纠结了。

不过不好意思,我暂时也没有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只是想到佛经有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有的时候我们很希望自己能做好很多事,但真正有价值的或许就是做好当下的这一件事。

局部就是全部

人生最难做的是选择题(先做好这几道题目)(32)

写到这里,我回头看了一遍文章,有好多地方我觉得还没讲完,本想再写一写,但是又把手从键盘上挪开了。

人生的复杂,哪里能用简单的计算公式就概括掉。

我只是想通过人生四则运算的讨论,给你我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如果你也有对人生算法的思考,欢迎留言交流。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