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为心之门,所以一个人说出的话,往往透着心之所想,也是认知的外显。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经常说正面认知的话,即使一开始是假装的,时间久了,也能通过刻意练习获得话语背后正面的认知,从而把话和正向能量变成自己真正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来分享这样的两句话,一句话要经常说给自己,无论是说出口还是心理默念;另一句是说给别人的,只要和别人交流,有观点表达的时候,尤其是遇见对抗争执的倾向的时候说的话。
第一句是“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这句话背后的认知支撑是,无论面对什么事情和状况,什么想法和情绪,都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思考和探索。
而不是用委屈,抱怨,羡慕嫉妒恨,……来蒙蔽自己的心,让自己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把这句话变成口头禅,你会发现,你很少陷在情绪里了,或者情绪来的时候你很快就能觉察出来。
而且也因为这个好奇让自己接收到了情绪带来的礼物——背后的问题创伤或者错误的认知念头。
从而为自我调整改变和成长打开了一扇门。
比如我,在大宝小的时候,自己经常会发脾气,忍不住了就会打骂孩子。
我只是过后后悔,很长时间里都不能改变。
直到后来,大宝学习拖延,我也认识不到原因,只是催他,不断的催他。现在知道自己还是只是活在生活的表面,或者说自己的表面。
后来小宝大点,我发现大宝打小宝,也会忍不住的打,似乎打的有理有据。
在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哪怕任何一个环节,开始用“这不是很有趣吗?”来问自己。
改变都会更早发生。
因为这样一句问话,会把我拉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看到孩子早上赖床我就会生气,“这不是很有趣吗?”
我看到孩子做作业慢拖拉磨蹭就会忍不住生气,担心他的未来,“这不是很有趣吗?”
……
这样的一句话,会让自己从眼前的问题跳出来,进入另一个维度,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所有问题都没有办法在这个问题的维度去解决。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降维打击。
其实高一个维度,问题立刻会呈现出它本来的面貌,所以也就很好解决了。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早上不起来,可能会不去叫他,让他多睡会儿,因为她觉得孩子一定是累了,需要多睡会儿。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早上起不来,可能也不会去叫他,因为她认为迟到不迟到是他自己的事,晚一次挨批了,他自然会长教训,想办法调整自己。
……
自己为什么会非要喊他,使劲喊他,还想打到他身上,自己会这样反应“这不是很有趣吗?”
第二句话是“你说的对!”是说给别人的。
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说这句话,表达了你是很能看见对方优点长处的,你有一颗学习的心。
假如交流中遇见了冲突对抗的意思。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工作伙伴。
这都能带来好多好处。
一是从对方角度看。
对方感觉到被看见,被尊重,(既然他据理力争,在他的角度和认知里,一定是对的)。
接下来就会有两个更好的结果出现。
一是他觉得被理解了,更愿意听进去你的观点和话语。
另一个是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是对的回应,接下来就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更加负责,他自己的观点或者点子,得到认同后,就会更加小心翼翼,认认真真的去反思和行动,对自己的话负责。
二是从自己角度看。
自己避免了对错之争,这本来就是耗费心神的事,这样能免了耗费,也去掉自己执着和傲慢。
而且当对方因为这句话也放下他自己的执着,更愿意听你说。
有了更好的合作态度,和负责任的态度的时候,无论你是他的妈妈,还是配偶,还是同伴,还是领导不是都更加轻松和高效了吗?
这也是所谓1 1>2理论,在生活中具体的一个操作心法。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她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不是很有意思吗?”会带着你,越来越多的了解自己,引领自己走向改变和成长。
“你说的对!”会让你和世界有更好的链接,从世界得到更多的回馈和指导和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