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越山风 S

《雪花秘扇》是一部从国外的角度来阐述中国民俗文化的电影作品,影片的题材猎奇,将古老的老同、女书展现在世人面前,告诉观众除却爱情、亲情、友情之外,还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情存在。

因为电影中充斥着的“女书”和“老同”两个神秘元素,让略显缓慢的叙述变得暧昧而吸引人。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1)

《雪花秘扇》讲述了分别发生在清末和当代两个女人之间的凄美委婉的感情故事。两对女性的故事在不同的时空中交替展开,时光流转,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友情、希望和爱。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2)

影片中,“老同”的故事背景是清末的湖南江永。但并不是只有湖南才有这样的民俗,壮族民间也流行着相似的习俗,叫打老同,又称“打老庚”,不同的是壮族并无要求一定要从小结伴。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3)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4)

打老同是指当两个志趣相同或十分相近的人,彼此愿意结拜成兄弟或姐妹的,就可以结交成“老同”。

只要年龄大抵相当,甚或面貌相像者,只要情投意合,皆可结拜,类似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所以壮族人不叫“同年”,叫“老同”。结拜时,或有仪式,决没有“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 这很实在。遥想三国刘关张,最后还不是各死各的。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5)

打老同之风,在武鸣、上林、马山尤盛,且有其独特之处。

男老同:互称老同,男生之间常互换猎枪、尖刀以为纪念,称对方父母为“父同”“母同”,兄弟姐妹亦冠以“同”字称之,如“同哥”“同妹”。相逢必饮,有难同当,情若手足,终生不渝,年节皆来往,并有酒肉礼品相赠。当父母过世,须一同戴孝行礼,出丧时又另备牺牲祭奠。

如果用现代最广泛的说法来形容,可以叫做“基友”,只不过“基友”的责任远不如“老同”的重罢了。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6)

女老同:互称“娅买”,意为“相爱姊妹”,称对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亦冠以“买”字,如“妈买”“妹买”。 与男性不同,女子结为老同,一般都在出嫁之前。一旦结交,则来往亲密,农忙时节互为帮,闲时则相约游玩,同走歌圩。但成家之后,因家务繁忙,随着年联的增长,相互间的交往会越来越少,直至暮年时的音讯渺茫。

“娅买”是比“闺密”更执着一点的情感,有“娅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跟她们分享人生中最重要、最秘密的事情,彼此倾诉,给予意见。“娅买”是特别珍贵的情感,更是一种财富。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7)

“三合同”:壮语叫doengz samdoq,即三人结为老同。很少有三个人同时结拜而成为三合同的,只不过是甲与乙交,乙与丙交,则甲、乙、丙三人自然结为三合同关系。一般来说,一个人一生只结交一两个老同,多了,往往被人视为“滥交”。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8)

​“瑶老庚”:壮人与瑶人打老同,称对方为瑶老庚。一般而言, 壮族与瑶族极少通婚,但男性之间结为老同则十分普遍,其关系与同族老同别无二致,往来礼节甚至更为讲究。

壮族老同,是基友还是义气?看完这些讲究瞬间就明白了!(9)

打老同风俗在壮族地区盛行不衰,体现了壮族人善良友爱、义气团结的天性,它对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有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