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孩子在洗漱。我在做早餐,她爸在刮胡子。

突然孩子跑过来说,妈妈,我听到处处闻啼鸟了!窗外有小鸟在叫,你快听!

我哑然失笑。昨天 陪孩子复读古诗,其中有孟浩然的《春晓》,烂熟于心的一首五言绝句。她听见鸟声,便联想起这句诗。在表达上有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便问她,为什么小鸟起的这么早呀,像我的宝贝一样早起?

孩子回答,因为,春眠不觉晓啊,天太亮了,小鸟睡不着了,这你都不知道吗?我.......无语了哈哈,是这个意思吗?那好,这首诗很有趣,据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有雨呢,估计今天晚上会上雨哦。她回,是吗?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妈妈这孟浩然在哪里呀,他怎么会知道我早起,鸟早起,今晚会下雨,明天会落花呢?他也太厉害了吧?难道他是叶萝丽精灵吗?

我摸摸她的头,你这小脑袋瓜里有好多奇思妙想呀。你坐下好好吃早餐,妈妈给你讲讲孟浩然吧。

孟浩然是唐朝人,唐朝是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呀,有一千多年那么久。所以他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人,并没有生活在现代。他很厉害,是著名的诗人,写了很多古诗,都被大家所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比如他写的这首《春晓》,是首五言绝句。写的是一个春天的早上,他一觉醒来,看到的听到的。小诗非常浅显易懂,你这个四岁的小娃娃都能理解意思,但又非常优美,朗朗上口。你最喜欢哪句?妈妈最喜欢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因为,这句诗,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你可以想像到,被风雨吹打时花瓣飘摇的样子,可以想像花瓣在风雨中被吹离树枝的瞬间,可以想像它们忽上忽下,刚要落在地上又被吹起,最后一片片一朵朵散落四处的情景。一个普通的日子,通过他的小诗,被描写成一幅浪漫的画卷,令人爱不释手。

孟浩然写新月(梦里花落知多少)(1)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谢谢妈妈,我去上幼儿园啦,晚上回来你接着给我讲吧。

孩子出笼了。我却思绪万千,明明在给宝贝讲孟浩然的一首小诗,却让我联想起另一个著名的作家三毛。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学时候的我,读了不知多少遍。也许是因为诗句的相似,不过更似乎是他们都具有的羁旅的情思,和浪漫的笔法,和不尽的回味。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三毛的浓妆酷眼,伴着潇洒的长发,撒哈拉寂寞沙漠上的白色长袍下的倒影。那个勇敢的女子,既是书中真实的存在,又像梦一样缥缈。令人心生神往,魂牵梦绕,沉醉与她的文字里,无法自拔。

现在想想,在单纯的学生时代,对世界的充满好奇,但又缺乏想像。三毛的出现,就是对想像最好的注解。

所谓诗与远方,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在这二十三篇文章中,有她与爱人荷西相处的过程,有失去爱人后她的心路历程,人生平平淡淡并不意味着低谷不会到来。一字一句痛彻心扉,令人感同身受。她的文风,至此大变。虽然坚强依旧,但情花之伤至深,虽勉力自救,实已无药可救。

文字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词藻的堆砌,而是貌似朴实无华的文字下面,最真实的情感。风景也好,故事也罢,一花一叶总关情。人生一世,让别人理解了解是多么困难的事,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描述到令人如亲历一般,更是难上加难。

千年前的孟浩然,仕途不顺,以隐士终身。隐居在鹿门山之时写下这千古绝句。诗中韵味悠长,绵绵不绝。他可能有寂寥,有过不平,但在这首诗中,让人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眷恋,对世事的旁观与思考,对自己处境的淡然处之。几十年前的三毛,在痛失所爱之后,写下的名作,亦是将情感的说不尽,将思绪的曲折婉转表现得回味无穷。她的神秘她的凄美,都化成孤单的身影,浮现在眼前。

纵千年之久,他们的情绪思绪仍然会感染感动我,幽然的历史长河,人类的思想却可以共通,伟大而动人。

窗外,阳光明媚,碧天如洗,而我的心,却忽然下起了花瓣雨,纷纷扬扬,无休无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