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主打“社交阅读”这一概念,既涉及到陌生人社交也涉及到微信朋友的熟人社交。本文作者从读书的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角度,对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微信读书主打“社交阅读”这一概念,既涉及到陌生人社交也涉及到微信朋友的熟人社交。本文梳理了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着重从读书的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基于趣缘的陌生人社交更适宜读书这一私密场景。
一、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梳理1. 打通微信关系链
微信读书在苹果的APP store里的介绍是——【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同时支持iPhone和iPad两大终端平台。在提供美妙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
微信读书可授权使用用户的微信朋友关系,从而关注微信好友或被微信好友关注。早期版本的微信读书曾用“一次性授权”、“自动关注”等方式将微信关系链直接转移至微信读书以实现裂变。还因此被用户告上了法庭。
2. 小圈子
微信小圈子可以视为微信读书里的社区板块,在“发现”中可看到“小圈子”入口。用户可以选择圈子,发表自己的想法。目前的小圈子有书友、理财、文学、社会等29个小圈子,均由官方创立,用户暂时不可创立圈子。值得注意的是,小故事为邀请制,不支持普通用户发表,并且阅读完整小故事需要成为付费会员。同时,微信读书团队将其中的“小故事”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颇有点知乎“盐选”专栏的味儿了。
3. 写想法
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针对书刊内容,进行划线、发表想法、查看他人想法等。写想法、发表评论跟书友互动,是基于共同阅读的图书,所提供的更场景化、基于趣缘关系的互动方式。
4. 好友
这里的好友即包括用户主动添加的使用微信读书的微信好友,也包括素不相识由于共同兴趣而关注的普通书友。这两种好友有着本质的区别:微信好友往往是基于熟人关系(包括血缘、地缘,业缘)基础拓展。而普通书友则主要基于趣缘关系(兴趣、志向)基础结成好友。
5. 读书小队
在“我–关注”中或“发现–福利场”中,都可看到读书小队的入口。点击会跳转至微信读书小程序,引导用户邀请微信好友加入队伍,一同读书。读书小队成员完成相应任务,可获得积分奖励,用以兑换一定天数的体验卡。一方面,通过拉好友组队,实现老拉新;另一方面,通过共同任务辅以好友监督,提升用户留存和使用时长。
二、从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角度,看微信读书的社交阅读
微信读书和微信的好友关系链条打通,你的微信读书有被微信里的好友关注吗?你又是否希望他们关注并了解你的读书状态呢?对此,可能不少人会像起诉微信读书的那名用户,感受到一种被侵犯的不适。笔者认为,微信读书主打“社交阅读”,在前期通过微信社交关系进行用户裂变,有一定的效果。但长远来看,从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出发,基于趣缘的陌生人社交更适宜读书这一私密场景。
1. 社交裂变:基于社交关系链实现用户裂变
微信读书,主打社交化阅读。在前期,通过同步微信好友关系,实现用户裂变,来抢占市场无可厚非。但这种略显激进的增长手段也引来了不少用户的质疑。对此,有不少相关新闻,甚至有用户将其告上法庭。这都从侧面说明,基于社交关系链进行粗暴的裂变增长,这种见效快但忽略用户体验和价值的手段,难以长久,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微信一直奉行“克制”、“用户价值至上”的产品价值观,微信将社交关系粗暴的提供给微信读书,实际上也与其初衷有所背离。后期,微信读书对此进行了优化调整,将是否授权使用微信关系的决定权交给了用户。
2. 读书场景:趣缘关系>熟人关系
“每个人的气质中,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电影《卡萨布兰卡》
一个人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对不同的书有怎样不同的思考和感受,无一例外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志趣和价值观。因此,在微信读书里主要基于趣缘关系结成的书友比基于熟人关系结成的微信好友之间,更容易产生动态积极和自然的互动。
举个例子,你和书友一同看了某本书,你们有共同的记忆和思考,所以产生了互动,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基于趣缘关系,书友的点赞往往是对你关于这本书某个情节的想法的认同和赞赏。而关注你的好友(可能一大部分是你的微信好友,并不一定跟你一同阅读这本书),他也可能会给你的想法点赞,但更可能只是处于交情,“礼节性”的点赞。
相比之下,同读一本书的书友的点赞和互动会让你更惊喜,更有被认同的感觉!没有共同阅读的基础的点赞给你带来的激励和成就感大打折扣。陌生人的赞同比熟人的赞同少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更纯粹,“含金量”也更高,对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总之,获得陌生人的认可总是比获得熟人的认可让人有更强烈的成就感。
3. 用户心理:阅读行为的私密性
阅读实际上是个很私密的事情。一方面,如上文所说,读书和想法等涉及到个人的价值观、情感、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这些其实都是很主观很私密很内在的东西。
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朋友,有亲戚、有同事、有不熟的同学,大部分人不会希望将自己的思想赤裸裸的展现在这些半生不熟的人面前,接受他们的审视和评价。要么我们很熟,我愿意你通过图书看到真实的我;要么我们完全陌生,我不在意你对真实的我的评价。
翻翻朋友圈,朋友圈里给大家看的内容,往往都很少涉及到价值观、思想等的讨论,毕竟价值观的争议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这不是大部分微信用户所期望看到的。所以,读书所具有的反映个人价值观、思想的特质决定了读书相对其他活动,需要更私密的空间。
另一方面,不知何时起,看书和学习被当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大家总是遮遮掩掩,生怕被别人看见,招来冷嘲热讽。
当然,这跟周围的社会环境和风气等都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处于“合群”的心理,用户不愿意让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朋友们看到自己在看书,以及看什么书。生怕看书这个行为太不合群,或者自己看的书、发表的想法与大家不一致。
微信朋友关系如果肆意闯入微信读书,会让单纯的、私密的、个人化的读书学习场景再次变成另一个需要背负他人眼光、打造人设的地方。这将会与用户看书学习的初衷相背离,最终用户可能由于顾虑太多而选择离开。
为了解决微信读书用户阅读私密性的需求,微信读书官方特意推出了替身书架、私密阅读等功能。这样看似解决了微信朋友关系对微信读书用户带来的种种顾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又和微信主打的“社交阅读”的理念相背离。
毕竟,用户只是不想让微信朋友看到自己的阅读情况,但依旧渴望跟志同道合的陌生书友一起交流、讨论,以此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作者:卷心菜,卷心菜的产品手账
本文由@ 卷心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