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1)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2)

每逢周末,岑溪市义昌江畔便会传出牛娘戏别具韵味的吟唱,虽然都是业余团体的演出,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3)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4)

牛娘戏起源于岑溪地区,融戏曲音乐、唱腔艺术为一体,表演以吟唱为主,唱腔简洁、柔美动听,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在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岑溪市在用好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对牛娘戏的扶持力度,搭建起牛娘剧场、露天舞台共103处,并为表演团队配置灯光音响、演出服装等。同时,该市还不定期举行牛娘戏展演和常态化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推动牛娘戏更好地传承发展。

牛娘戏队伍坚持常态化演出,大力培育市场和观众。目前,岑溪牛娘戏队伍已发展至97队,积极参与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演出,还经常受邀参加新居、新婚、祝寿等群众喜事演出。据不完全统计,各牛娘戏队伍年均到乡村演出5360场(次),观众达40万人次,其中马路五星队、归义恒利队、糯垌绿云队、南渡六丰队、三堡沙村队等热门戏队每年演出30到100场不等。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5)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6)

在政府扶持和推动下,岑溪市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牛娘戏剧创作人和表演队伍。在糯垌镇,喜爱牛娘戏的村民自发组建了龙母牛娘戏队,常到各镇、村开展惠民演出,与当地牛娘戏爱好者交流;南渡镇黄练村村民自发组建的牛娘戏队伍,主动向牛娘戏传承人唐远桐请教牛娘戏唱腔、剧本、舞美、导演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演出水平。

(梧州日报 记者 李欣鞠 通讯员 曾丽敏 梁新民)

梧州岑溪牛娘戏(常态化演出培育市场观众)(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