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4岁半,已经进入了幼儿园生活,在家的时间大大地减少了,除了家庭 幼儿园成了他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小宝1岁半,她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就是家庭,3岁以后她也会像哥哥一样去到幼儿园生活。
3岁以后,孩子会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3岁前的主要教养者就是父母,0到3岁又是个体发展最快的阶段,所以父母要花一些精力想一想:养育0到3岁的宝宝,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分阶段写得更详细,这篇写1岁的宝宝如何培养,2岁3岁随后写)
养育孩子的两个目标:智力和心理
不管是语言、认知、思维还是大脑的发育,0到3岁都是发展最快的阶段,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为宝宝的智力发展做一些准备。新生儿的大脑重量为350—400克,仅占成人脑重的25%;而1岁时宝宝的大脑重量就增加至800—900克,占成人脑重的60%;2岁宝宝的脑重占成人脑重的75%;3岁宝宝的大脑重量已占成人脑重的80%。
0到1岁是大脑迅速发展的阶段,想培养好1岁的宝宝,就需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刺激和互动。让孩子接受外在环境的刺激,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和掌握多少知识,而是环境的刺激能够促进大脑智力的发育。
宝宝出生后,父母要帮助他在心理上建立对世界的信任。孩子对外界的人和事物有信任的能力,可以促使她进行探索和尝试,也能够帮助他更好地完成独立。这个过程,孩子会形成对自己的认可,心理上对自我的接纳和喜爱,会让他愿意接受其他的人和事物。
我们明确了养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智力能发展的好,心理也能健康发展。生活中具体该怎样去做呢?
如何培养0到1岁的宝宝?
0到6个月的宝宝,是通过听觉、嗅觉、触觉来认识世界的,并非是通过观察和思考。8个月后,孩子会把各种物体放进嘴巴里去尝试,这就是孩子通过感觉认知事物一种的方式。
1、通过刺激实现智力和情绪的发育
如果宝宝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声音、闻到同一种气味,会让孩子的听觉和嗅觉更发达,也会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情绪的识别能力和调控能力会发展的更好。如果给孩子的刺激过多,孩子会处理不了,所以宝宝接受的刺激要稳定、不繁杂,尽量不要更换主要抚养人。
确保宝宝的生活有规律,按时吃奶,按时睡觉,充足的睡眠会让孩发育的更好,规律的生活对智力的发育也很重要。
孩子出生后,已经具备情绪的识别能力,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互动,宝宝听不懂没关系,但他能感知父母的情绪。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多会动及时回应。
2、母亲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前,他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他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所以妈妈自身的状态和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妈妈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信任。如果妈妈面对宝宝,是面带笑容、言语温柔、和风细雨,孩子会认为世界是友善美好的。
3、尊重孩子的天性气质
根据孩子的气质可以分为:温顺、乖僻和迟钝。
温顺的孩子,脾气和性格都比较温顺的,哭闹的时候也比较好哄,生活方面有规律,总的来说比较好养。因为孩子比较好养,父母反而会大意,忽视孩子需求,因为他不会用特别闹腾的方式去表现需求。温顺气质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要更敏感一些,否则就有隐藏的需求没被满足的。
乖僻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比较难养,不管是睡眠还是饮食等方向,都有困难。但这种气质也会发生变化,2岁以后会好转一些。所以乖僻气质的孩子,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迟钝的孩子,反应会比较迟钝一点,这就是他的气质特点。孩子的气质天生就有很大差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气质,做出符合孩子气质的抚养。难养的要更有耐心,付出的努力多一些。
4、过度的视觉刺激阻碍大脑的发育
听觉和嗅觉以及情绪的识别能力,孩子出生时已经发育的很好了。所以0到6个月,宝宝是通过听觉和嗅觉来感受世界的。1岁以内的孩子需要的是情绪和语言的刺激,多和宝宝进行情感的互动,语言的交流。
视觉的发育相对于听觉和嗅觉会晚一些,视觉一直持续到6岁才发育完善。有的父母会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手机和电视,用来学习或者娱乐,这对孩子的视力、注意力、专注力起到的都是负面的效果。
视觉、听觉和文字对孩子的吸引力,是逐渐下降的,视觉刺激高于听觉,听觉又比文字吸引人。孩子习惯接受视觉的刺激,很难喜欢文字的东西,这是其一。从孩子的视力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5、保护好认生的宝宝
孩子认生跟孩子的记忆特点有关系,孩子出生后是不认识爸爸妈妈的,6个月以后孩子的记忆有了再认的能力,也就是他以前见过的人和物,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能够记起来,这时候孩子能认出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过一段时间记忆是会消退和改变的。
孩子认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有的孩子持续时间长,有的孩子持续时间短。有父母会认为孩子认生的行为不太好,就会把孩子强塞给某个人,让他抱着,希望把孩子认生的需求扭转过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妈妈是上班族,孩子跟妈妈不亲近
妈妈是上班族的话,白天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或者保姆来带,这种情况,很多妈妈就会很失落,因为妈妈发现孩子跟自己不亲近。
如果是奶奶带的,孩子更喜欢奶奶,这才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对孩子来说就是谁带得多更喜欢谁。如果妈妈跟孩子相处的时间短,但是孩子明显不喜欢奶奶,这说明奶奶和孩子的相处或者互动方式是有问题的。
妈妈选择谁来带宝宝,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不就是希望她和宝宝之间更紧密吗?宝宝和主抚养人关系越亲密,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大玉儿,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位有想法的二胎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知识,关注@小天宝大玉儿看更多家庭育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