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03号
用智慧化解孩子间的“小恩怨”——《敌人派》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对于小男孩来说,这原本应该是个完美的暑假,直到杰米搬到附近,成为他的头号大敌人,事情就接近变样了。幸好小男孩的爸爸有消灭敌人的必胜绝招敌人派。但是这个派的其中一个秘方,竟然是必须和敌人友好相处一整天!
二、绘本信息
书名:敌人派
文:[美]德瑞克·莫森
图:[美]泰拉·葛拉罕·金恩
译者:萧萍 萧晶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海豚传媒
出版社:长江少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听故事的名字就会很奇怪,也很吸引人,很新奇的一个组合,“派”可是一道经典的美食,可从没听说过什么“敌人派”!难道对敌人也需要像对好朋友那样,和他共同分享一个香喷喷的“派”吗?这个专门消灭敌人的“敌人派”已经做好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块别出心裁的“敌人派”里到底藏着什么吧!
看着小男孩歪着嘴、一脸严肃地端来的敌人派,几只从派中钻出的大虫子,是否太恶心了呢!派上长满了草叶,还有点发霉的痕迹,几颗肮脏的小石子点缀其中,献给我的敌人,这是在惩罚敌人吗?
既然是给敌人做的派,当然就不能好吃了,那敌人能吃吗?
红色的背景是斗志、是激情、是澎湃、是挑战、是警告,还有两抹腮红分明是在斗气,让我们继续看敌人派到底是什么味道吧?
【环衬】
解析:
从内页我们知道,这个红白格子的环衬是出自“我”家的餐桌的台布。作者以此作为环衬和来衬托一种美食“敌人派”是最好的选择了。
【扉页】
解析:
扉页采用纯白色的背景,而书名采用澎湃的红色,两个穿着棒球服饰的小男孩勾肩搭背,愉快地诉说着什么呢?他俩是敌人吗?或者曾经是敌人呢?
他们的眼睛互相盯着对方,他们身上都有污迹,显然这是从球场摸爬滚打下来的。从内文我们知道,穿白色服饰的为故事的主人公“我”,而对方则是他的敌人—杰米。一个是投手,另一个是击球手。团结合作才是他们努力的目标,为什么会成为敌人呢!
扉页中最大的细节之处是他们的装饰,有一排排触地的钉鞋,这是和足球鞋的最大区别。因为棒球钉鞋主要就是帮助球员快速启动和快速停止的。而在服装上不得有闪光的纽扣或附饰物,每队应有深浅不同的两套服装,先攻队穿深色,后攻队穿浅色,上衣必须扎在裤子里的,下装一般都是七分紧身或普通的直筒裤。看得出,他们都是满专业的。
【第1画面】
原文:这是个多么美妙的暑假啊——爸爸在后院帮我盖了一间树屋;妹妹要在夏令营呆上三个礼拜才回家;而我呢,刚进了全镇最厉害的棒球队!喔,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个暑假就太完美了!可惜,有的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解析:
一个美妙的暑假,为什么呢?爸爸给“我”盖了一间树屋,这是“我”之前或者说其他人所没有的;妹妹去了夏令营,免去了干扰;“我”又刚进最厉害的棒球队,尽管是镇上的。三重的高兴甚至是喜事,能不说这个暑假是最妙的吗?但世上十全十美的人不多,美中不足的是有的事情也是出乎意料的,什么事情呢?
首先中间蓝方投手向本垒的队员投球,被白方击球员重重把球击了出去,一个巨大的棒球高悬在画面一角的场地的上方。这让蓝方大吃一惊,其他本队的球员也很是错愕。
手持棒球棍,身穿白色球衣的“我”与蓝队球员展开了激烈的比赛,结果呢?有的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指比赛的结果或者相关事情呢!
整个画面色彩很明快,湛蓝的天空、黄绿色的草地、明媚的阳光和飞旋的白色棒球,红蓝白的服装色彩,即跳跃又有动感,让读者看到有某种愉悦的心境。但主人公“我”的心境又如何呢?并不像画面所回馈的那样。
【第2画面】
原文:
全都怪那个叫杰米·诺斯的家伙!他居然是斯丹利——我最要好的朋友的邻居!我不喜欢杰米,一点儿也不。我从棒球赛上败下阵来,杰米居然哈哈大笑。而且他搞过一次“蹦床派对”,邀请了斯丹利,却偏偏没我的份儿!
我把杰米写在我的“敌人”名单上了,不过他是名单上唯一的名字。在他搬来前,我根本就没想过搞什么敌人名单,可是现在我有了。我不仅要把他的名字列在名单上,而且还要把这个名单钉在我的树屋里,那儿可是禁地,敌人杰米休想进去!
解析:
把杰米写在“我”的“敌人”名单上了的原因其一是球场失败了,他居然还取笑“我”,尽管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的邻居,其二是在“蹦床派对”中居然没有邀请“我”。所以,“我”要把杰米视为“敌人”了,而且是唯一“敌人”。这原本应该是个完美的暑假,就因为杰米事情就完全变样了。
孩子眼中的敌人是什么样的呢?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自我意识特别强的时期”,一点点的“看不顺眼”就会变成死对头。成为“敌人”的原因很多,打架、吃饭慢、经常玩别人的玩具,这一点点不顺眼的事都成了变成不喜欢对方的原因。
“我”还把名单钉在“我”的树屋里,这样杰米看不到,他也不知道“我”把他视为敌人了。一方面,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不能放松警惕。另外,还不让对方知道,只是自己内心深深的嫉恨着。
这是在树屋,细节为鸡窝和三个蛋。13号球衣又暗示着什么呢?
外国人眼中的13就像中国的4一样,大家都有些忌讳。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作者在此用13来暗示我的不愉快吗?
画面也是一改明快的风格,大片的灰色暗示内心的阴霾,而窗户露出的自然的成分又是一种希望。
如果,你担心孩子会因为不喜欢某个小伙伴而不开心;如果,你已经感受到了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个或某些小伙伴而产生了焦躁不悦的情绪;如果,你期待孩子能够和小伙伴更加友好的玩耍、拥有一个更加愉快的童年;那就和孩子一起坐下,翻开《敌人派》,学会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去“消灭”敌人吧!
【第3画面】
原文:
我爸爸可是对付敌人的高手。他告诉过我,他和我一样大的时候,也有几个死对头,但他就有办法消灭他们。我赶紧问,爸,说说看,你的经验是什么?
爸爸说:“经验?天机不可泄露啊!不过我倒是可以试着做给你看看!”他从厨房的柜子里拿出一本发黄的食谱来,里面还夹着张破破烂烂的、字迹模糊不清的小纸片。爸爸拿着它,眯着眼看了半天,然后得意地对我说:“嘿嘿,敌人派!”
解析:
“我”有了一个叫杰米的敌人,“我”很郁闷的将这个敌人告诉了爸爸,希望爸爸能帮“我”一起来对付敌人。
这是一个机智的值得学习的爸爸,首先,爸爸知道儿子的烦恼时,给予共情。他告诉儿子他这么大的时候,也有几个死对头。这让男孩觉得自己的爸爸理解他,是和自己站在一个战壕里可并肩作战的“战友”,从而赢得了孩子极大的信任。其次,他的爸爸投其所好地说,要做一种叫做“敌人派”的东西,来帮助孩子打倒敌人。这太让人好奇了,会是什么呢?
爸爸说过他是对付敌人的高手。他从橱柜里找出一本破烂发黄的食谱,从里面拿出一张字迹模糊的小纸片,得意地对我说:“嘿嘿,敌人派!”敌人派?
这本大书是发黄的食谱,暗示爸爸的做饭的学问。挂在头上的眼镜暗示爸爸锐利的目光和办法,四只眼睛的对视更是信任与爱的传递。
三个餐盘、三把椅子,妈妈已经吃完,还是妈妈在烹制?总之,把故事与画面留给了我和爸爸,一个父与子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个红白方格子的餐桌是一个纾困的舞台,“我”紧紧抓住桌子的边沿,就像是抓住了惩罚杰米的手段,而整个故事又都是围绕着餐桌开始的。环衬正是基于这一点,采用了方格子花布为背景来引出故事的。
这个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是否让小读者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是不是也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呢?
【第4画面】
原文:
敌人派?我立刻好奇起来。爸爸越发神秘兮兮的,还说什么这是他的独家秘方,不能告诉我。哎呀,它一定很神奇吧!我不住地央求爸爸,告诉我,告诉我吧,哪怕透露一点点也好啊!
爸爸说:“我只能告诉你,敌人派是消灭敌人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唔……你想啊,能让敌人落荒而逃,这个“派”里面一定得放些让人恶心的东西吧?我从后园里拔了些乱哄哄的杂草交给爸爸,可他却摇了摇头;我专门找了好些脏兮兮的毛毛虫和小石头交给爸爸,可他却说根本用不上;他还把那黏糊糊的口香糖还给了我——那玩意儿吐出来前,已在我嘴里嚼了一早上!
解析:
爸爸吊足了儿子的胃口,还以独家秘方为噱头,让儿子信以为真。爸爸还说:“我只能告诉你,敌人派是消灭敌人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这让小男孩“我”产生“敌人派”的制作方法的猜测:“派”里面一定得放些让人恶心的东西吧!把乱哄哄的杂草交给爸爸,还专门找了好些脏兮兮的毛毛虫和小石头交给爸爸,还把那黏糊糊的口香糖交给了爸爸。这不就是封面中的“敌人派”吗?原来封面是主人公“我”一个臆想中的画面。可这些爸爸都说不是。
一个神兮兮的秘方,调动出了孩子对待敌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眼中的敌人派一定是臭的、脏的,这样才让敌人吃了才会悔改,自己才会解气。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让敌人怎么恶心才是重点,这样才能解心头之恨。
爸爸明亮的额头,低垂的眼镜,会心的微笑,把“我”的内心想法看在眼里。爸爸背后的暖黄色的墙面是温暖的,也是爸爸内心感受的体现。爸爸上衣的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叠加而成的,体现出作为父辈的爱护与智慧。
【第5画面】
原文:
算了算了,我一个人出去玩吧。可你猜怎么着——我打篮球,球被卡在屋顶上;我去丢回飞棒,可它怎么也飞不回来!不过玩的时候,我听到厨房里剁啊、搅啊、挺热闹的,没错儿,我爸爸正做那个敌人派哪!
我想,敌人派一定很恶心!我敢肯定,它闻起来一定很臭很臭!也许比这还要糟一万倍呢。要不它看起来特别恐怖……正当我在后院找瓢虫的时候,我突然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是啊,那味道是从厨房飘出来的。呀,可真奇怪!
解析:
爸爸开始为“我”做“敌人派”, “我”则带着很多对“敌人派”的想象独自在外面玩,“我”很好奇“敌人派”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会让“敌人”头发掉光光吗?还是让“敌人”哭笑不得呢?爸爸在厨房发出的声响,让“我”在期待中认真揣摩着“敌人派”,也吊足了小男孩的胃口,让他在自己的内心尽情地想象如何“整蛊”敌人,悄悄地释放了内心的“怨恨”
正是带着这样的情绪自己玩结果会如何?打篮球,球被卡在屋顶上;丢回飞棒,可它怎么也飞不回来!都很不顺,暗示自己想像的“敌人派”不会如他意吗?
“我”把对敌人的憎恨,放在了“敌人派”的食物上,让敌人派闻起来一定很臭很臭!也许比这还要糟一万倍呢,以此来解恨。“我”想尽了一切手段,让敌人陷入窘境中。总之,这样才能出气,才能让敌人屈服,才能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去。
孩子的想像往往处于一种狭义,不成熟的想法,而事实也是相反的结果。从厨房中闻到一股香味。让他非常奇怪。
这是小男孩的篮球场,灰色的场地,棕色的篮板,红色的篮筐。多彩的色彩,是其内心丰富的想法吗?三个半圆的含义呢?
【第6画面】
原文:
我跑进厨房里,问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这么香啊?难道敌人派是这样的吗?爸爸真不愧是个聪明人,他说:“如果敌人派的味道很难闻,敌人才不会上当去吃它呢。”我敢打赌,我爸爸以前一定也做过敌人派!
定时器响了,老爸戴了手套,把敌人派从烤箱里拿出来。它怎么看也就是个普通的派嘛,不过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呢!我想我有点领会爸爸的用意了。
只是,我还是搞不懂,吃了敌人派到底会发生什么呢?头发全掉光?嘴巴里变得臭烘烘的?或者,会让那些可恶的家伙哭个不停?我问爸爸,可是,他什么也不肯告诉我。
敌人派烤好了,老爸说,接下来就要看你的啦!
解析:
敌人派不像想象的那样臭,而是很香,道理已经明白,“如果敌人派的味道很难闻,敌人才不会上当去吃它呢。”以至产生“我”爸爸以前一定也做过敌人派!对爸爸的注意深信不疑。
这是一个特写的镜头,大片蓝色的背景是爸爸的上衣,用两只红色色块的手套,从烤箱拿出了敌人派。“我”面带微笑侧身贴近看着敌人派,瞪大眼睛要看明白敌人派的真实面目。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派嘛,不过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呢!“我”想“我”有点领会爸爸的用意了。爸爸用实际行动,引导了小男孩内心的想法,并让其能领会其意。
吃了“敌人派”到底会发生什么呢?“我”还是很不解,又发挥出充分的想象力:头发全掉光?嘴巴里变得臭烘烘的?让那些可恶的家伙哭个不停?都是充满怨恨的想法,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此刻孩子的内心已经很不健康了,充满了恶意和陷害。爸爸没有回应“我”的想法,而是说就看你的了,让其用事实说话。
这仅是一个做敌人派的过程。“敌人派”烤好了,老爸说,接下来就要看你的啦!这预示着什么呢?紫色的上衣象征着智慧,而深紫中泛出的明亮色彩是给小男孩带去一种内心的指引吗?是要照亮小男孩的心扉吗?是暗示敌人派带来的作用吗?
没有看到爸爸完整的身段,而是用特写的方式,从我身上着墨,体现出一种贴近儿童,以幼儿为中心的创作手法。
【第7画面】
原文:
爸爸小声地告诉我说:“这个敌人派,还有个最关键的地方,是我没法插手的。如果你想要敌人派发挥作用,那么,你就得花一整天时间,和你的敌人呆在一起。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对敌人很友好。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可它是唯一能让敌人派发挥作用的方法。你确定自己办得到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没问题啦!
和我的敌人呆一整天,这事儿听起来的确有点恐怖和疯狂。可是,一想到只要花一天时间,我的敌人杰米从此便会在我生命中完全消失,这当然值得啦!于是我立刻骑着脚踏车去杰米家,敲响了他家的门。
解析:
爸爸告诉“我”“敌人派”起效果的最关键地方,爸爸是没办法插手的,这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然后又激将“我”,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可自己是唯一能让敌人派发挥作用的方法。
爸爸做好“敌人派”以后,要把这个派发挥效力的原则告诉“我”,那就是必须去跟自己的敌人待在一起一整天的时间,而且还要友好相处。开始“我”显然是不情愿的,但是经历了前面的铺垫后,“我”的情绪已经有了一定的释放,欣然接受这个要求,并立刻行动起来。
爸爸把接下来的难点点了出来,并用激将法,你确定自己办得到吗?” 此话一出,“我”先感觉到被尊重,再而无法不去解决,给了孩子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既然一想到这样可以把敌人在自己心中完全消失,也就没有顾虑了。
没有交往,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足够的了解。小男孩与杰米之前因为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彼此缺乏了解,于是产生了种种的误会,才把杰米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当“我”的爸爸让“我”去和敌人好好地相处一天的时候,我们似乎有点明白这位父亲的用意了,或许在听故事的孩子还没有领略到这一点,还一心想着如何去消失敌人,到了最后,当孩子怕所谓的“敌人”吃了派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大叫的时候,孩子也明白了,原来这个派,是这个用意啊!
画面中的“我”开始了行动,但是满脸的不高兴和疑问。
画面的角度很有讲究,自己家的小院,门外的小路,坡下的另一家,蔚蓝的天空,绿色的植被,文字的位置,都很美好而协调,而右上角的树枝起到了平衡感。
【第8画面】
原文:
杰米打开门,看到我,他吓了一跳。杰米隔着纱门瞅着我,在等我先开口。我咽了口吐沫。
“可以出来玩吗?”我问他。
他脸上有一丝疑惑的表情,不过还是很快就回答说:“我去问问我的妈妈。”杰米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鞋子。
他的妈妈从屋角转过来,微笑着冲我们说:“好好玩,可别闯祸哟!”
解析:
行动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我”来时还是一脸的不情愿,但情绪已经舒缓了一大部分,“我”也相信爸爸敌人派的妙用。
这是两个孩子结梁子后的第一次相见,有些尴尬的四目相对,好像杰米内心也有一些忌惮,以至“我”的到来有些猝不及防和疑惑。
书中人物全是大头像,面部表情很突出,文字也略多,但非常符合孩子的审美观,文字也注重口语化和生活化,更接近日常孩子们的思维。
对于“我”上门的相约,杰米一般是很难拒绝的。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社会交往圈的扩展也是孩子内心发展的需求。妈妈此刻的助力与叮嘱也是长辈的期许。
图画书不简单,要搞清楚《敌人派》故事情节的发展却需要费点神的。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仅止于传递一个事件,而少了前因后果的说明和感想,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
小朋友之间没有敌人的,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和爱心去相处,都能解决问题,这是《敌人派》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第9画面】
原文:
我和杰米骑了一会儿脚踏车,玩了一下蹦蹦床。最后我们还灌了些水球去丢邻居家的女孩子,可惜一个都没丢中!吃过他妈妈为我们做的午餐,我就带杰米去我家玩了。
要说起来,这种感觉真是很奇怪——和自己的敌人一起玩,好像也蛮有趣哦!我已经开始觉得杰米——其实……还挺不错的。只是我还不敢把我的想法告诉爸爸,因为他是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敌人派做好的啊。
杰米很喜欢我的篮球架,他说,他要是能有一个就好了,可他家没那么大的地方。玩篮球的时候,我可是故意让他赢的,因为老爸说过,这一整天要对敌人友好再友好啊。
解析:
通过亲密接触,内心有了转变。“我”开始觉得杰米——其实……还挺不错的。
两个孩子在一起相处以后,彼此友好对待,互相理解,以前的小恩怨自然就会化解掉了。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 “敌人”并不是那么坏啊。
故事的转变,也就是感受从“敌人” 向“朋友” 转变的过程。其实就是亲密的接触,骑脚踏车、玩蹦蹦床、丢水球和共进午餐。这也是爸爸的诡秘之处。
“我”和杰米投出的水球尽管没有投中女孩子们,但已经引起了她们的注意。他们之间没有对垒,投不中更多映射之间的交际的距离,而红色的气球更是女孩子们发出的交往的信号。
这样一个活跃的故事,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绘本阅读已经成为幼儿的首选,但如何更好的读绘本呢?在绘本中,文字说出了图画无法表达的部分,而图画又扩充了文字未达的境地,两者交互作用。绘本阅读不同于讲故事,如果仅仅是讲述,不质疑、不点拨、不指导,绘本阅读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绘本更不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如果一味引导学生研读绘本,这样只会拉开学生与绘本的距离。因此,绘本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第10画面】
原文:杰米的回飞棒玩得可真棒啊!他一丢,回飞棒就自动转回来;换我丢,回飞棒居然飞到后院去了。我们爬过围墙去捡回飞棒的时候,杰米看到了我的树屋。
解析:
他们又一起玩回飞棒,回飞棒投出去,能飞到远处目标,画出优美轨迹后飞回抛投者身边。可是小男孩投出去的回飞棒却飞到了后院,指向了他内心的秘密点。
这是他们在草丛上尴尬的场面,一个对回飞棒的俯瞰的特写镜头,来突出回飞棒的飞行状态,飞过了棕褐色的块状房顶,看到了白色的烟囱。
回飞棒是一种掷出后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飞回来的玩具,蓝色的呈现直角的回飞棒,在端部有两道红道,特别的醒目,给人以提示和追踪。但意外的偏颇引出树屋里的秘密,引发小男孩对于“敌人”的初步理解。
敌人派的秘诀——友好相处一天。友好会给人一种快乐、 喜欢在一起的感觉。
旁边是一棵大树,下部用木板隔开。上部是树屋吗?
【第11画面】
原文:
那可是我一个人的树屋,由我说了算。要是妹妹想进去,我可以不让她进去;爸爸想进去呢,我也可以不准啊。至于杰米嘛……
“我们进去玩一会儿好吗?”杰米问。
我就知道他一定会这样问的!可是杰米是唯一被我列入敌人名单上的人,怎么能让敌人进我的树屋呢!
不过,杰米刚才教我丢回飞棒,请我吃了午餐,还让我玩了他的蹦蹦床。这样想想,他是不是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敌人呢?
“好吧,”我说,“不过你要先等一下。”
解析:
这是一个俯瞰的镜头,一个木房子坐落在大树杈上作为前景,背景是一片鲜嫩的草地,草地上站着两个男孩。杰米发现并惊奇地指向树屋,“我们进去玩一会儿好吗?”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整个画面把大树和树屋作为中心,还垂下一架直梯。
这个树屋的所有权是属于小男孩的,这也是这个阶段对物品归属的霸道的看法,是自己专有的,这样自己有权利让其他人进入。至于妹妹胆小不敢上,也不愿意让其上来。如果搭建树屋的爸爸呢?也可以强权不让上来。如果是杰米呢!原来是敌人的杰米,是绝不能上去的。可已经是朋友的杰米,怎么会拒绝呢!而最关键的是那份敌人名单,是不能让杰米看到了!况且,杰米还让自己玩了回飞棒、吃了午餐、还让我玩了他的蹦蹦床,这怎么能拒绝呢!他也不是我的真正的敌人了。
经过这一番心理上的较量后,小男孩已经认同了杰米的要求,只不过是他要先上去处理一下。总不能让朋友看到自己先前对杰米的敌人的认定吧!
【第12画面】
原文:
我爬进树屋,一把撕掉了钉在墙上的敌人名单。
我们在树屋里玩棋盘和扑克牌什么的,一直玩到爸爸喊“吃晚餐啦”,我们还假装没听见。爸爸出来找我们,我们还和他躲猫猫,可惜最后还是被他找到了。
解析:
地板上那团纸团,分明是写有敌人字样的纸片,行动也足以说明杰米已经不再是小男孩的敌人了。
小男孩在树屋里干什么?玩棋盘和扑克牌。一直腻在一起,直到爸爸在树屋找到他们为止。
从上到下一个垂直俯瞰的镜头,让爸爸竟变成了一个小人,直梯则是长长的,而盖板上大大的×字,代表着你不能上来,你不能打扰我们的活动。
这是他们的私人空间,小男孩和杰米成为一对朋友,这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有其独立性的。
我们看到小男孩和杰米在树屋中的画面很温馨,很自在,也很舒服。
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叠加而成,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令人迷思的紫色。在感情上,它给人安全感和有点儿梦幻的沉思,紫色也是创意和好主意的体现。恰恰这一点能体现出两个男孩从结怨到化解的感情变化。
你是否已经看到,这个故事从敌对到转化的过程,没有一点道德的劝说,没有一点的说教意味,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们彷佛如大头一样,无法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朋友和事情的原本真相。智睿的爸爸想了一个方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开问题;自己去面对人际关系的冲突;且让孩子自己真实地学了人生一门很大的功课。生命里许多的憎恨来自不了解,而爱却是化解仇恨的关键力量。有时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他的处境替对方想想,那么一定会有不同的发现。
【第13画面】
原文:
爸爸做了起司通心粉,这可是我最爱吃的,也是杰米的最爱啊!也许,杰米真的没有我想的那么坏。我都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忘掉那个敌人派。
可是,晚餐后爸爸还是端出了那个派。我看着老爸把敌人派切成了厚厚的八块。
“爸爸,我有个新的朋友,他真的很棒哦!”我大声地说,想引起爸爸的注意,还想告诉他,杰米已经不再是我的敌人了。可是老爸只是笑笑,点了点头。哎呀!糟糕。他一定以为我是在演戏呢!
解析:
在爸爸的机智的方法下相处一整天后,误会消除,杰米也不再是“我”的敌人了。爸爸觉得两个男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喊我们一起来吃晚餐。
还没有上派之前,“我”已经感觉杰米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之前要做的那个敌人派,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了。因为杰米已经不再是“我”的敌人了。
可爸爸在晚餐后,照例端出了敌人派。这可急坏了“我”,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怎么能让好朋友吃敌人派呢!“我”甚至用话“爸爸,我有个新的朋友,他真的很棒哦!”,暗示以至阻止爸爸的行动,可爸爸像是没看见,或甚至以为“我”在演戏。
起司通心粉一种西方的主食,是有面粉、奶酪、黄油和芝士酱的加热混合搅拌的食物,热量较高,是美国人超级喜欢的食物,这也是我和杰米的晚餐。做法简单,每个家庭都会做,杰米和我也都喜欢。
画面中的爸爸夹在我和杰米中间,一脸的笑容,显得特别和蔼可亲。杰米张开大嘴,看到好吃的,非常高兴。“我”的表情呢?没有看到嘴,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的茫然。
他们身后的绯红色的墙壁暗示着什么呢?兴奋、着急和一片爱心?
故事到此,情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中找出故事中表现“我”态度变化的语句,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些变化。
“和自己的敌人一起玩,好像也蛮有趣哦!我已经开始觉得杰米——其实……还挺不错的。”
“这样想想,他是不是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敌人呢?”
“爸爸,我有个新的朋友,他真的很棒哦!”
小男孩和自己的敌人交往一天之后,他竟然不想让自己的敌人消失了,反而更加喜欢自己的敌人了!这就是面对敌人的最高境界——化敌为友!
孩子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很有智慧的人,很会处理人际关系,这可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哪天我们的宝贝撅着小嘴回来,伤心地说他有了“敌人”,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安慰他?如何让他和小伙伴化敌为友?孩子的烦恼需要智慧的教育,我们不妨也试试这个办法——为孩子烹饪一道“敌人派”。
【第14画面】
原文:
爸爸把三个盘子并排放着,在上盘子里都放了一块派和一大勺冰激淩。一人我,一盘给杰米。
“哇!”杰米盯着派惊叹道,“我爸爸可绝对做不出这样的派!”
我开始发慌了。我根本不想让杰米吃敌人派!他现在是我的朋友啊!绝不能让他吃这个派!
“杰米,别吃!这个派很难吃的!说不定还有毒呢!”
杰米的叉子在嘴边停住了。他皱着眉头,好奇地看着我。我大大地松了口气,突然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因为我救了杰米的命嘛!
解析:
爸爸按原计划做好了“敌人派”,一人一盘,一块派一块冰淇淋。在浓浓夏日,能吃上爸爸亲手制作的甜点可不是都能做到的,杰米就这样惊叹道“我爸爸可绝对做不出这样的派!”
画面中,“我”慌忙伸出手阻止杰米快到嘴边的派,而杰米不解地皱起眉头,停止了进食。这正是我要实现的,“我”就像一个英雄,做到了让朋友保全性命。
后面墙角摆放的是温馨的四口全家照,窗外是碧蓝的天空和碧绿的草地,我们生活的天地与家庭都让我们从小沐浴在幸福中长大,只是我们要走过那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接纳不喜欢的对方,接纳不喜欢的事情,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拥有的,就要大家一起去包容去理解。
在这个趣味横生的故事中,小男孩学会了将自己的头号大敌人变成好朋友的秘诀,敌人派是友谊盛宴中甜美的点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孩子,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如何去和人相处,才能化敌为友。这样的故事能够让爸爸妈妈静下来思考,当我们自己的孩子遇到这一类交往类的问题时,我们怎么去处理呢?
【第15画面】
原文:
“如果这个派真的很难吃,”杰米问,“为什么你爸爸已经吃掉一大半了?”我转头看着爸爸。不是啊,他正大口大口地在吃敌人派呐!
“真好吃!”爸爸的嘴巴里塞满了派,他只嘀咕了一下,就没再开口了。我呆坐在那里,看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爸爸笑个不停,杰米也开心得不得了。他们一块接一块地吃,也没见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看来,这个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啦!于是我也尝了一小口。哎呀,敌人派可真是好吃极了!
解析:
上图是一个“我”与杰米的特写镜头,更多关注他们开吃敌人派引发的组织的行动和表情的变化。镜头一转,三人入境。爸爸已经吃了一大半,似乎也很好吃。这引起了杰米的疑问“为什么你爸爸已经吃掉一大半了?”
“我”阻止杰米吃敌人派,爸爸知道“我”心中的疙瘩已经解开,烦恼已经变成了交友后的快乐,但爸爸不说话,让“我”自己去体验。他只是做成人之美的事,让两个伙伴享受美味的“敌人派”,让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的灿烂。这就是智慧老爸的高明之处。
当杰米与爸爸大口吃着派时,“我”才恍然大悟,此时已经没有“敌人”, “我”的“敌人”已经消失了。男孩为什么不让小杰去吃敌人派?现在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做敌人派呢?你觉得爸爸做的敌人派和我们平时吃的派会一样吗?爸爸为什么要做这个敌人派?
短暂的一整天时光过去了,当晚上面对着“敌人派”时,“我”的心砰砰直跳——难道真的让这样一位朋友消失吗?
【第16画面】
原文:
吃完甜点,杰米就骑着他的脚踏车回家去了。他还约我明天早上去他家玩蹦蹦床,还说要教我怎么在上面翻跟头呢!
至于那个敌人派嘛,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它的用处。它真的能对付敌人吗?敌人也真的很讨厌它吗?吃了它到底会不会掉头发呢?或者变成嘴巴很臭的人?反正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答案,不过这好像并不重要了,因为,我的头号大敌人已经不存在了呀!
解析:
一个夸张的变形构图,一张幻觉中的想像图,一张草地上的特写镜头,一张大大的蹦蹦床,杰米做出了示范,男孩也要一试身手。镜头对准男孩,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至于那个敌人派有啥作用,它真的能对付敌人吗?敌人也真的很讨厌它吗?吃了它到底会不会掉头发呢?或者变成嘴巴很臭的人?你想明白了吗!
故事的结尾杰米有没有消失?可为什么“我”说“我的头号大敌人已经不见了”呢?就像小男孩的内心想法一样,是不是有作用,已经不重要了,快乐地在一起、共同游戏,让他们又变成了好朋友。
假如故事中的爸爸真的做了一个又臭又难吃的“敌人派”,故事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爸爸做的“敌人派”是否更是一个“朋友派”呢!用最好的手艺,把最好的食材,做成的“敌人派”你喜欢吗?
如果你喜欢,就和孩子一起动手也来做一个“朋友派”。然后让孩子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这个“派”上,可以对最好的朋友说,也可以对曾经的“敌人”说。
成长的智慧需要教育的智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小事”,却绝不能“小视”。童年的境遇与感受,极可能会对成年后的为人处世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老爸胸有成竹地亲手做“敌人派”来消灭敌人,实在是高明。
高明之处在于,他让孩子知道:有个把死对头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谁都会遇上几个。用“敌人”派来消灭敌人,吊足了孩子的胃口,让他尽情地想象如何“整蛊”敌人,悄悄地释放了内心的“怨恨”,这是情感上的疏导。用“敌人派”来消灭敌人的关键之处,就是与敌人友好地相处一天。由于前面的疏导与释放之后,与“敌人”友好相处有了一定的可能。双方相处之后,一起欢笑,一起玩耍,一切前嫌都冰消瓦解了!原来所有的敌人都是由于缺乏沟通与了解,误会误解造成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引导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自我认知的过程,一切都在无声中悄然进行,不着痕迹!
【后环】
解析:
读完《敌人派》不得不感叹绘本的强大,能将成人遥远的童年记忆唤醒,能让孩子们看到了也有代入感。我们没有办法保证出现在生命里的每个人都能一见如故,学会友好的化解人与人之间那些不可避免的磕磕碰碰才是更好的成长!
读到最后绘本终于揭开了“敌人派”的秘诀-----消灭敌人的好办法:那就是赶快把敌人变成朋友!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和敌人友好地相处,这样就能发现敌人的优点。而且,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样就能把敌人变成朋友了。
“我”以“我”的宽容与友好赢得了“敌人”的感谢与尊重,“我”用“我”的真诚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融化了心与心的坚冰。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对手,用心灵的温度温暖敌人,敌人才会脱去坚硬的外壳,向你投去友善的目光。
【封&底】
解析:
一本简单的绘本,却讲了很深的与人交往的道理!敌人,每个人都有敌人,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人,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呢!书中的爸爸想出了很好的办法,教会儿子如何面对自己的敌人,要平心静气的去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一起交往一天,不能吵架,不能发脾气,要友好!
我很喜欢这类故事,孩子成长中遇到了问题,家长用的不是说教,不是摆道理,而是用了特有的方法--爸爸动手做了一道美食,取名字“敌人派”,爸爸用机智与辛勤,帮助儿子“解决”了敌人。
问题:
1、你吃过“派”吗?都吃过什么样的“派”?你猜猜看给敌人吃的派会是什么样的呢?
2、为什么“我”说“我的头号大敌人已经不见了”呢?
3、真的是“敌人派”发挥了作用了吗?爸爸为什么还要做敌人派呢?
4、“我”以后还会有敌人吗?“我”会怎么做呢?
5、如果给”敌人派“换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
四、作者信息
德瑞克·莫森,写作是德瑞克酷爱的职业,户外活动是德瑞克酷爱的休闲方式。《敌人派》是德瑞克莫森为孩子们创作的首本图画书。
泰拉·葛拉罕·金恩,毕业于辛辛纳提美术学院,美国插画家和壁画大师。由她负责插画的另一本图画书《odd velvet》曾经被美国书商月刊评选为1998年度童书。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