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荣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所提方案,今年全国已有10个省、12个地级市将美育考试纳入中考计分,明年将会全面开展美育中考这将是中考的一次重大改革,涉及千千万万考生,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中考改革推广之际,亟需思考两个问题:美育中考应该怎么考?考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中考考美育哪些内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考考美育哪些内容(明年全面展开的美育中考该怎么考和考什么)

中考考美育哪些内容

□廖建荣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所提方案,今年全国已有10个省、12个地级市将美育考试纳入中考计分,明年将会全面开展美育中考。这将是中考的一次重大改革,涉及千千万万考生,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中考改革推广之际,亟需思考两个问题:美育中考应该怎么考?考什么?

美育中考要厘清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考?即美育中考是选拔性考试还是非选拔性考试?

选拔性美育中考优点是效果立竿见影,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来学习艺术科目的知识和技能。但缺点也不容忽视——首先,加重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其次,或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平等——贫困学生无法负担昂贵的艺术科目课后辅导费用。再次,容易造成学生对艺术科目的反感。当艺术也成为应试对象,学生更多是出于功利的角度而非个人喜好来看待艺术科目,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将美育看作应试手段而非个人兴趣进行培养,亦违反了美育的规律。最后是某些地方将指定的艺术展演获奖等级,作为美育中考加分的依据,并将美育中考计入中考总分,客观上容易滋生教育腐败现象。

非选拔性美育中考目的是提升美术和音乐科目的地位,要求学校开足和开好艺术课程,重点促进中小学课内和课外的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养成艺术爱好。非选拔性美育中考的出发点是基于美学学科与美育的特殊性。美育不仅有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等审美素养的学习,还有审美兴趣的激发、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完善人格的培养。这决定了艺术类科目考试作为美育中考的一种手段,不但有选拔性功能,还有素质教育、浸润教育的功能。因此,非选拔性的美育中考,无疑更符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宗旨。

美育中考要厘清的第二个问题是考什么?即美育中考侧重终结性考查还是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查包括了试卷测试和实践测试。过程性评价分为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大部分试点省市都认识到,艺术科目有其特殊性,不能全部采用闭卷考试,必须结合初中三年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笔者认为,既要有终结性考查,还要有过程性评价。即在考查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艺术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的分值,要三面兼顾,可留意以下三点:

第一,增加美育课堂学习实践过程性评价分值。初中美育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避免增加课外辅导科目,这样可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课外学习压力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美育中考的考查应以日常美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这也是绝大多数美育中考试点省市的共识,然而,有的地方分值过低,建议不低于分值的50%。

第二,增加学校课外美育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分值。虽然不少省市美育中考包括了学校课外美育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但是有些省市的评价过于简单,如某地方只要求三年中至少参加一次校内艺术类社团活动。这方面可以参考云南省美育中考的“展示活动”考查部分,该考查以参加活动的出勤率和表现作为评分依据,这既有助于保证学校的艺术活动时间,避免实践活动沦为形式主义,同时也可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第三,增加各种校外艺术展示活动过程性评价。大部分试点省市尚未开展校外艺术展示活动过程性评价,有省份的校外艺术展示活动过程性评价局限于学校和教育部门举办的艺术展示活动,并以活动的级别和获奖等次作为成绩标准。建议校外艺术展示活动避免行政化和竞赛化倾向,以参加场次和实践活动而不是以行政级别与获奖等级为评价标准。这有助于艺术展示真正回归实践活动,并向教育部门和社会展示美育成果。

美育中考的目标是提升绝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可以受益终身的艺术兴趣。因此,美育中考需要平衡好知识技能考查与实践活动考查的关系,以此解决怎么考和考什么这道难题。(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编辑:正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