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回暖,气温升高  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  开始纷纷冒头  比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  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  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幼儿园易感人群密集,  是各种传染病聚集和暴发的易发场所  以手足口病为例,2021年我市40%以上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发生在幼儿园,因此加强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要  那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应该采取哪些主要防控措施呢?  1.职工查体  ▶定期组织教职工健康查体,对重点岗位人员(保育员、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必须每年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合格才能上岗,杜绝“带病上岗”若体检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或患有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某些皮肤病等,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凭据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才能返岗  2.晨午检制度  ▶建立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晨、午检严格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学生脸色和肤色、有无皮疹;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 37.3℃)、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疑似传染病早期症状,由班主任或保健教师及时进行排查,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各班教师应在教室门口进行晨间接待,与家长做好交接晚来幼儿应由教师迎出接待,家长门外止步,防止外来病菌的输入  3.教室通风  ▶对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两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幼儿户(室)外活动时  4.卫生消毒  ▶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  5.卫生习惯培养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6.户外锻炼  ▶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注意关注易出汗幼儿,及时为幼儿擦干背部的汗  7.减少聚集  ▶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应避免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活动,园方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8.家长沟通  ▶利用宣传单、微信群、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对有出疹子、发热幼儿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患有传染病的幼儿未过传染期禁止入园幼儿病愈后返园需提交当地具备资质  9.疫情报告  ▶发现传染病疫情,尤其是聚集、暴发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疫情处置幼儿园要根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风险评估意见,执行有关防控措施(如停班、停园、应急接种等),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春季如何防止儿童传染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春季如何防止儿童传染病(提醒预防儿童春季传染病幼儿园应该这样做)

春季如何防止儿童传染病

春季,天气回暖,气温升高  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  开始纷纷冒头。  比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  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  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幼儿园易感人群密集,  是各种传染病聚集和暴发的易发场所。  以手足口病为例,2021年我市40%以上的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发生在幼儿园,因此加强幼儿园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要。  那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幼儿园应该采取哪些主要防控措施呢?  1.职工查体  ▶定期组织教职工健康查体,对重点岗位人员(保育员、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必须每年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合格才能上岗,杜绝“带病上岗”。若体检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或患有流感、活动性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或患有某些皮肤病等,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凭据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才能返岗。  2.晨午检制度  ▶建立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晨、午检严格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学生脸色和肤色、有无皮疹;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 37.3℃)、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疑似传染病早期症状,由班主任或保健教师及时进行排查,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各班教师应在教室门口进行晨间接待,与家长做好交接。晚来幼儿应由教师迎出接待,家长门外止步,防止外来病菌的输入。  3.教室通风  ▶对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必须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两次,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一般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幼儿户(室)外活动时。  4.卫生消毒  ▶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  5.卫生习惯培养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6.户外锻炼  ▶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注意关注易出汗幼儿,及时为幼儿擦干背部的汗。  7.减少聚集  ▶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应避免举行大型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活动,园方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8.家长沟通  ▶利用宣传单、微信群、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另外对有出疹子、发热幼儿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患有传染病的幼儿未过传染期禁止入园。幼儿病愈后返园需提交当地具备资质  9.疫情报告  ▶发现传染病疫情,尤其是聚集、暴发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疫情处置。幼儿园要根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风险评估意见,执行有关防控措施(如停班、停园、应急接种等),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