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单独总结了A律13折线法,供读者学习是参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通信原理求量化间隔例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通信原理求量化间隔例题(通信原理基础--A律13折线法概述)

通信原理求量化间隔例题

本文单独总结了A律13折线法,供读者学习是参考。

A律13折线

1)均匀/非均匀量化取值

均匀量化的编码取值,导致对高信号的信噪比偏低,低信号的信噪比偏高;而低信号的比例远大于高信号。

例如: 输入范围100V,

均匀量化时,95V的信号取值为90,信噪比为95V/(95v-90v)=19;

而对2.5v的信号,取值为20V,信噪比为25v(25v-20v)=5;itu要求信噪比大于20Bd,显然很多低信号无法保证音质。

非均匀量化编码取值,采用2的多次方为单位进行取值。例如,输入范围100v,1、2、4、8、16、32、64处进行取值,对90v的高信号,在32处取值,信噪比90/(90-64)=3。对6v的低信号,信噪比为6/(6-4)=3。这样可以保证信噪比维持在一个平均水平。

2) A13折线

取样8个bit,

采用正弦波表示。a0代表 -电平。a1,a2,a3代表7折线,由于第一折点,第二折点使用曲线几乎相同,所以使用了6个折点,上下共13个折点。在每两个折点间划分为4个均匀区间进行取值,用a4,a5,a6,a7表示。这样对一次取值,采用8个bit表示。

3)e1

乃奎斯特定律,取样8000hz,非均匀量化取值每次取值8bit,故每秒传输64k,这就是一个帧,占用时间为1s/8000=125us!

TDM把每个帧划分为32个时隙,分时传输(每个速率64kbit/s),

一个e1传输速率为2m=64k×32;

加入微信

更多内涵你懂的

搜索电子产品世界

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