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姜峰家族之神)(1)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2)

家族之神——千古春秋家国梦(7)

文/姜峰

在黄材姜姓发展史上,一直有个家族保护神,这就是姜公庙的主人,姜九郎。

《九郎公传》收录在姜姓族谱里,同时,在黄材民间流传很多姜九郎的故事,传得神而又神,那么,姜九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3)

南宋孝宗时期,姜德厚的第八代孙姜绍兴的妻子谢氏怀上了二胎,大儿子已满五岁,在堂兄弟中排行第六,称小六郎。中年再得子,全家非常高兴,

可是,谢氏怀胎已过十月,一点动静也没有。预产期过了二十多天,谢氏开始感到一阵阵腹痛,知道孩子快要生了,家人忙去请来接生婆刘氏,过了两天两夜,谢氏已是痛不欲生,孩子还没降下。

第三天午后,天空一声惊雷,只见一团火滚进了姜坊。孩子终于生下来了,却没有哭声,接生婆一看是脐带绕着了脖子,忙把脐带剪下,在屁股上拍了两下,还不见哭,家人正急。

这时,姜坊外面来了一青衣道士,在门口问道:“贵府是不是有公子降生?”家人回答:“正是,正是,只是还没哭声。”道士问:“祠堂在哪?”到祠堂神龛前,道士焚香,作三揖,念叨:“仙道茫茫,人道茫茫,进了姜府,正道茫茫。”

又是一声惊雷,暴雨倾盆而下。

“哇—哇—”,伴着雨声,婴儿的哭声响彻姜坊。

道士看了一眼孩子,说道:“六年后,我再来。”

因为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九,故称小九郎。

小九郎自幼聪明好学,两岁就能认字,背唐诗,别的孩子教很多遍都背不下,教他一次就会。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4)

九郎六岁那年,道士果然来了,说要带走孩子,母亲谢氏舍不得,硬是不答应。

道士悄悄对孩子祖父姜舜钟说:“这孩子八字中有喜用神,却无力护主,和命主相克,我不把他带走的话,要么活不过十岁,要么会让家人蒙难。过了十岁,我定将送回。”

九郎的祖父是姜舜钟,曾祖父是姜琴;姜琴和姜明(哲夫)是共祖父(姜杰)的堂兄弟。

姜舜钟道:“这孩子可能和常人不一样,当初也是道士救下的,就让他带走吧,也许这对孩子有好处。”

一晃四年,小九郎十岁生日那天,道士送回了孩子。

母亲谢氏看到久别的孩子,左看右看,个子高高的,比同龄孩子要高许多,只是显得有些清瘦。谢氏做了一桌好酒菜招待道士,特意煮了鸡蛋让孩子吃。

小九郎“体质清癯、风姿秀拔,飘然若仙”,且善观天象,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5)

秋天的某日,艳阳高照,熟乐田的农户正晒着谷子,小九郎突然对众人喊道:“快收谷子,快收谷子,马上就要下雨了!”

邻居们没有一个人相信,大家都笑,这孩子又胡言乱语了。

然而,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顷刻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甚感惊异。

还有一日,小九郎午睡醒来,对母亲说:“刚才洞庭湖水猛涨,雪浪浮空,有两条重载有豆和麻的船在波涛风浪中几乎要翻了,船上商人在哭泣,是我刚才救了他们,护送他们上岸了。”

母亲骂他:“小孩子又胡言乱语什么!”

小九郎就提起鞋袜给母亲看,都是湿湿的,还从衣襟中拿出豆和麻,说是船上商人送的。

诸如此类的惊异事情很多,大家认为他从小外出学道,学到了真传。

十八岁那年,生日刚过两天,小九郎说,过两天要去洞庭湖云游,可能再不回来了。母亲以为又是孩子胡说,也没在意。

第二天早上,一直不见小九郎的房门打开,母亲进去叫他时,发现儿子端端正正盘腿坐在床上,可是,已经叫不醒了,但面色未改,和活着一样。

母亲大哭。

正筹办后事,青衣道士又来了,说道:“我来迟了,我来迟来了!路上耽搁了,如果早几天过来把他带走,就不会这样了。”

道士又说:“九郎不是死了,而是上了天。是上天打发他下凡短暂现身,现在重返仙班了。你们可以为他建庙,春秋祭祀,有事就来占卜吉凶。”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6)

南宋孝宗25年(1187年),姜姓合族在姜姓祠堂相连之地建立小九郎专祠,后人称为姜公庙,以姜九郎肉身塑成金身安放庙里。

姜姓族谱《姜公庙记》记载“姜公庙者,小九郎公祠也”。也就是说,姜公庙是姜九郎专祠,并非姜姓始祖祠堂。后人总是把姜公庙和姜姓祠堂混为一谈。其实,姜公庙只是和姜姓祠堂相毗连,但是,是两个不同的建筑,一个是供奉祖宗的,一个是供奉神的。

族人购田五亩,作为姜公庙田产,其租税作为姜公庙之用,雇佣一人住庙里,负责司钟鼓、点香烛以及其他日常事务管理,每年三月初三、七月十四、九月初一、冬至日,姜姓族人都会在姜公庙举行祭祀,各种大事小事,也会来庙里占卜吉凶。

姜九郎经常显灵,渐渐成了黄材地方的保护神。农民们有去洞庭湖区扮禾、做生意的,在水上的船遇上大风大浪,只要喊一声姜九郎,便可逢凶化吉。其他各种船在洞庭湖经过时,遇上风浪,危险之时,也经常能见到一神人在空中护佑,他自称姜氏小九郎,船就能在汹涌波涛中安全通过。后来,人们把他的功德上奏给朝廷,朝廷为褒奖其功德,封他为水神,并赠予冠带。

人们在洞庭湖以及河中有洲的地方建水神庙,里面供奉的神像就是姜九郎,每当船经过水神庙时,人们纷纷抛下酒与牲品进行祭祀。

历经宋、元、明,姜九郎在姜公庙的肉身不坏,坚如金石。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7)

明代末期,隆回新化安化境内匪徒四起。一日,姜九郎托梦于族人说:“过几天,就会有匪贼到黄材,见到我真身,一定会残害于我,请你们早日把我真身藏匿起来啊!”

族人们还没来得及把姜九郎的身像藏起来,这伙匪徒就到了黄材。

匪徒在宁乡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黄材离安化最近,首当其冲,被杀的人众多。姜中洽率领姜姓族人以及乡勇奋起抵抗,每当危急时刻,姜九郎身穿红袍、骑着白马,时不时出现,攻击匪徒,族人得以保护。

气急败坏的匪徒听说姜九郎的真身在姜公庙,转而攻入姜公庙,将满腔怒火洒在姜九郎的肉身神像上。匪徒把神像抛入塅溪水中,神像竟逆水而上,其肉身神像倒流三个河坝。后人将姜九郎肉身神像抛入的第一个坝称为“姜公坝”,倒流至的第二坝称为“洗尸坝”,倒流至的第三个坝为“红绿坝”。

匪徒退后,族人从河中收拾姜九郎的遗骸,用木盒装好,埋入庙里原神像的底座下面,后来,又雕塑了一个木像立于姜公庙中。

呜呼,九郎的真形虽然不在了,但他的英灵永在。一直保护着族人和当地民众。

(专栏姜峰家族之神)(8)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张献忠部进攻长沙,不久进攻宁乡。

姜姓族人某公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特异之人,对他说:“又有贼兵快来了,不怀善意,你赶快通知族人躲起来,不然,会招致祸害。”某公问其姓名,他说:“我小九郎也”。说完就不见了。

某公甚感惊异,赶快把这消息传遍族人,让族人早作准备。但道林一支族人离黄材比较远,没有来得及通知。后来,居住于道林的姜自明等姜姓族人被张献忠的兵杀害的众多,而黄材的姜姓族人得以躲避了祸害。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张献忠的兵又占领宁乡,并进入黄材,一路上见物抢物,见人杀人,姜氏合族商议抵御兵难。所有姜姓族人躲进寨子山,然而,毕竟是老弱病残者多,身强力壮者少,况且没有打仗的武器装备,几日间便无还手之力。而寨子山却被张献忠兵团团围住,一山民众恰如待宰羔羊。

正在兵匪呼啸上山,刀光剑影威胁着一山百姓之际,人们记起了姜九郎,于是齐声呼喊:“九郎!九郎!”。霎时,只见一朵白云飘来,身着红袍,骑着白马的姜九郎从天而降,挥戈奋战,英勇无敌,围绕寨子山来来往往,指挥族人杀敌,一会儿迷雾重重,一会儿石如雨下,一次次击退了张献忠兵的进攻,寨子山牢不可破。

张献忠兵惊异道“这里有神人相助啊!而且整座山烟雾弥漫,大石头如雨一样的落下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攻破呢。”于是解围而去。姜姓族人得以保存下来。

呜呼,仅明朝末年,黄材两次遭受大难,姜姓族人得以保全下来,都是因为有姜九郎的护佑,得以躲避祸害。九郎公的功德不朽!

《九郎公传》详细记载了这些神话故事。

一千多年前,姜德厚移民黄材时,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姓氏。从姜家最早的十代找的媳妇上来看,就有娄、华、喻、赵、杨、李、谢、陈、罗、吴、刘、黄、张、万、佘、贺、安、朱、苏、高、江、卢、范、彭、萧、周、林、伍、吕、尤、颜、余、袁、王、胡、陈、莫、文、金、宋、欧、秦等众多姓氏。2017年的人口普查,现黄材镇209个姓共6万多人,姜姓近2万人,为什么一家多大?其他姓氏的人呢?特别是娄姓,在前面姜家五代里,好几个媳妇都是娄氏,现在大蒿溪也有娄家山,说明当时娄姓还是挺多的,但现在黄材娄姓仅仅9人。

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元明清的动乱年代,姜姓家族有姜九郎为保护神,护佑族人免遭灾祸。姜九郎是家族的精魂,人们每年在姜公庙祭祀,家族大小事情,在姜公庙占卜问凶吉,姜公庙是把这种家族保护神的崇拜仪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地方。

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作为唯物主义者,我更相信历史事实。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姜峰,本名姜太军,宁乡市黄材镇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高校教师,副教授,现任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