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啥题材可以写的,不如就聊聊我喜欢的明星。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看电影,电视剧,特别是小时候,家里有个鱼骨天线,中间有一年的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有个美亚台,20小时轮播香港电影。在那段时间看了许多娱乐的电影。就认识一些影人。

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周星驰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童年的电影快乐有一半是来自周先生的。《国产凌凌漆》,《唐伯虎点秋香》,《少林足球》,《破坏之王》等等,都可以让我沉浸在快乐之中,笑餐饱。一直到高中之前,我认为和周星驰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相处一定是很快乐,因为他是个搞笑的人,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高中那会,读娱乐报,才知道和周相处的人全部的人都知道他脾气很臭,经常在片场骂人,很抠门,铁公鸡,严肃,大半的娱乐圈把他当成公敌,因为他是那种独来独往的人。张敏说过刘德华是八面玲珑,李连杰是功夫之王,周星驰是独行侠。我觉得张敏的评论很对,我在大学时代看过几本心理学,性格的书,知道有几类性格,那些人属于哪些性格,这些可以从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出来,没办法掩盖的。

周星驰真的是个独行侠啊,这些从他的生活,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就是2000年之后,大陆电影有些电影活动,邀请香港导演们参加。大多数导演都是结伴而行,特别是那个洪金宝。周星驰不是,他是一个人带着助理而去,应该是习惯。《国产凌凌漆》记得吧,电影里面的阿七是一个人去的香港,出发前打扮化妆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的。国产凌凌漆是他第一次有挺大导演权利的作品。《西游降魔》里面3个驱魔人打孙悟空,一个一个的上,一个一个的死,没有出现合作,或者群打戏。(让我想起大学时代沉迷LOL那会,有好多局,大家不会玩,看到对方残血,以为自己行,结果一个一个的上,一个一个的死,现在想起来真的挺好笑的。)在周的电影里面,大多数都是主角一个人打到反派的。《食神》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少林学厨艺。在生活中,周星驰确实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凤凰台有个脱口秀节目,那个女主持聊到他,他是个闷人,不会聊天,腼腆。女主持就说:“你觉得我们聊什么比较好?”周竟然低头说:“聊什么都可以”。给人一种想马上做完节目走人的感觉。《美人鱼》票房大卖那会,被记者拍到一个人去买餐饭。

周星驰为什么能火起来?

90年代,应该还是互联网2G时代,2G能干什么,大家都知道,视频一定是看不了的。所以,这些电影的传播就是主要靠vcd,cd等媒介传播。买一个vcd,可以看好几遍,好几十遍,为啥,因为除了看录像没有其他好的家庭娱乐方式了。不像现在,有网络电视,4G网络等,app有抖音,爱奇艺等,那时的人们看电视电影的可选择性低,所以关注力的集中度就特别高。一个电影看几十遍,就给这些电影公司,男女主角打广告。这也是香港那些影人为什么可以火10年20年的原因。我觉得现在的电影明星一般火不了10年20年,因为热点切换的很快,老百姓可以选择看的东西多,肯定是选择最好看,最有用,最喜欢的。除非这个电影明星真的很喜欢表演,又有过人天赋,在同行内特别突出,还要熬的住寂寞(那几年没有作品,观众不鸟你了)等等。

80-9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发展迅速,好多的有钱大佬投资这一行业,有钱自然好开工,电影票房好,投资回报率高。大佬喜欢找票房号召力高的演员,哪个冒起,就用哪个。所以啊,用来用去都是tvb无线训练班那些人。达叔,周星驰,成龙,周润发等等。演员们在一次一次的拍影视作品中把演技磨炼出来,长达5年,十年的时间,这个演技厉害了。所以在90年代的香港电影里面你会发现无论是主角,配角,他们的演技好的要命(哪怕这些好的镜头在他们的演艺生涯中算时间特别短的。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机会在电影电视锻炼。)后来在90年代后期,金融危机,那些大佬把投资在电影的钱撤走,所以香港电影就走向衰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很多事都做不了,做不好

周是个聪明的人。他有表演欲,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电影,用心去做;他善于发现观众的需求。在和达叔合作的初期,他俩都不知道该如何表演,说啥台词讨观众的欢心。所以他俩就在茶楼里面看年轻人(年轻人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喜欢做什么,说什么,结果发现年轻人都喜欢九不搭八的说话。所以他俩就把这一套运用在电影里面,这就是无厘头的雏形;90年代后期,有个电影叫《风云》,运用了特效,票房很好,周星驰一看观众喜欢这个,就在少林,功夫等后面的电影都加上特效,结果喜剧加特效,效果很好;他是个天才,吴孟达说过,周星驰在片场上有许多即兴的想法出来,拍出来的喜剧效果很好,有的人就是这样子的,他们天生就有天赋,感觉脑子被上帝亲过一样。就好像周杰伦的音乐才华,能唱能曲能词;周星驰能演能编能导。黄一山说过,周星驰除了天赋,他可以突破常规的框框条条,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拍出来。就好像回魂夜里面,他都被鬼掐的七孔流血了,下一秒爬起来立刻走。这是突破了七孔流血必死的常识。我记得那一段让我笑了好多回,笑出眼泪;他出身低微,是个穷人,小时候住在穷人区,这反而成为他电影里面的一个优势。电影观众是穷人多,比富人要多许多。所以感动,讨好穷人很有必要。周星驰许多电影里面都是小人物奋斗,最后成功,报得美人归。破坏之王,食神,功夫,少林足球,长江七号等,背景都是穷人区居多,台词,行为都是和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相关,因为他经历过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拍出来也是真实的。长江七号把农民工的生活搬上大银幕,少林足球把生活中活在底层的那些失败者的艰难在喜剧效果中呈现出来,让大多数人在笑后摸一把眼泪,这不就是我吗?周星驰的童年生活让他容易知道大多数人喜欢看什么,他就站在这些人的角度思考,拍出这些人熟悉的生活形态,触碰内心的情感,观众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自然就愿意买单。那么利润就来了,电影自然就大卖了。就算电影票房不好,如果是好电影,日后的评价也会好起来。这种出身的喜剧演员还有一个叫许冠文,他的出身也是低微,所以他拍出来的东西也很接地气,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特别受普通市民的欢迎。还有个叫郑中基的,他是富二代,所以他的作品不接地气,当然他也很努力的拍。周很认真做电影,在他的电影里面,许多的台词深受粉丝观众喜欢,电影的背景,画面,背景音乐选的特别好。《长江七号》快上映时,拿去审核的前一天,他后一分钟还在看这个电影有没有地方没做好。对自己和电影里面的演员的要求特别严格。这也是他做人辛苦的一面,同时也是自己作品为什么可以出那么多的经典的原因。(以后我有孩子,我会对他说,做人上人很累的,你只要在13亿中国人中那50%上层再往上一点点就可以了。)

周星驰有个好母亲。他母亲是个单身妈妈,离异。一个妈妈带三个孩子不容易。有个姐姐,有个妹妹。女孩总要嫁人的,母亲对周特别的关爱,吃饭的时候总是给他碗里夹多几块肉。我的个人理解是,周妈是个好母亲不假,同时也是个重男轻女的,给了周星驰许多额外的照顾和爱。这也是周星驰在日后影视生涯中奋斗的动力来源之一。这也是他比姐姐和妹妹要出色成功原因。生活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吗?父母偏爱哪个,哪个就出色许多。我感觉周星驰自己都看出来了,所以在年初的电影里面他就把这个表现出来,在那个电影《新喜剧之王》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家庭元素,亲子关系,相比那个《喜剧之王》。就是有个主题:家庭的支持对孩子的成功很关键。当那个父亲听说女儿要去北京试镜,开始生气,接着就是支持:买头等舱,让我感动了。这样就对了,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那个女主没有成功,回到家里还是普通人一个,她也会开心,因为父亲支持了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心的做她的普通人。《新喜剧之王》是个好电影,只要它有这个主题,它就是个好电影。周和他的妈妈关系很好,有一次凤凰台邀请他做节目,他就带她妈妈去,让大伙认识认识。

周星驰是个幸运的人,他活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大量的有钱人投钱拍电影。有一群喜剧导演,编剧,演员,培养他,配合他,相互合作。许多导演和周合作之后,都感觉他大牌,不好,不想和他合作。但是有个导演叫刘镇伟的,和他关系一直很好,周拍功夫也邀请他一起合作。有个女主持问刘镇伟,你为什么可以和周星驰合作这么久啊,他说一个人是有很多性格的,你要选择合适的性格和他交往。我就是把他当成儿子,像妈妈那样去付出,不计回报。这句话把我震撼了。原来刘镇伟可以出人头地,除了拍喜剧,还有在这方面的过人之处,难怪刘镇伟可以成功,虽然他现在拍的电影不好看,但是他一样有电影的ip和资源,也难怪他可以和周撸出一部评分很高的大话西游。吴孟达,和周在电影里面的对手戏特别出色,破坏之王达叔骗周学功夫的那一段真的很赞。没有像吴孟达这一类出色的配角,周星驰的电影也会黯然失色。以前我听到有人说吴孟达没什么演技,我就呵呵了。

明星眼中的星爷(我所喜欢的明星--星爷)(1)


达叔把一个骗子良知发现的过程从眼神里面表现出来的,演技都在脸上,他担心周真的从阶梯上滚下来

以前我在初中,汶川地震,许多明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周星驰那边没动静,有个主持人就说周星驰没有用,然后班上有个陈同学就在我面前把这个话带出来:你的偶像没有用。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周星驰不是不做,他只是默默的做,低调,不想太多的人知道,这也是和他的独行侠性格吻合。他默默做了许多善事,只是不吭声。他对自己很抠门,对身边的人也抠,但是对家里人特别是妈妈就大方。再说人家有钱就一定要捐吗?一定要捐钱才有用吗?我都不知道那个主持人和那个陈同学是什么逻辑。周星驰是一个大爱的人,因为他愿意把普通大众的艰难生活搬到到大屏幕展示出来,拍出搞笑的电影让大众笑。少林足球那会,给周派奖原因就是2000年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大众的生活质量下降,这时候有少林足球出来让大伙笑。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社会价值。

我喜欢周的电影就是除了喜剧,还有一个就是他在电影里面揭露社会的丑,表现出残酷。《食神》那个电影我一开始看的感觉恶心,史蒂芬周怎么这么恶心啊,一碗普通的街边面买到99.9元,骨头还是垃圾堆捡回来的。长大后才发现这是商业规则,基本上所以的企业都是这么搞的。电子烟知道吧,一个主要芯片10元,加上人工,其他成本等40到50元,价格就买200元,利润很大。暴利啊。呵呵。原来星爷不是恶心,他是在揭露和讽刺。《百变星君》他妈说生个叉烧都好多生你,然后他就回答你不是为了生我,你是为了享受生的过程。呵呵,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啊。《功夫》里面开头那些杀人砍人挺残酷的。《长江七号》就展示了农民工的残酷的工作环境和辛苦。周星驰为什么拍长江七号,我觉得是童年父母离异,爸爸就离开了,他是缺乏父爱长大的。所以他就在长江七号里面扮演一个父亲,去爱徐娇,其实就是去爱自己心里的小孩,因为他渴望父爱,所以他就这样子拍。很多人都是缺什么,心里就渴望什么,是这样子的。

总之,周星驰的成功,我觉得是天赋,兴趣(兴趣同样重要,香港演员黎耀祥说过,选择感兴趣的行业,才能深入研究,这样子才可以做出成就),家庭环境加当时的电影市场环境,便成就了一代喜剧之王。

美国有卓别林,英国有憨豆,我们很幸运,因为中国有周星驰,在相近的年代,这样子就不会感觉电影里面的台词,服饰很怪,他给我们带来欢乐。很多90后在7,8岁看周星驰的电影,那么年轻,不会带着自己的看法挑剔电影(成年人爱干这事),这样子就乐上加乐了,感觉电影好美。就好像功夫我是在小学6年级看的,包租婆追星爷的那段,追不上不就是个bug吗?毕竟包租婆功夫那么好。不要想着周星驰还可以拍出多好的电影了,因为人的体力,智力都是有个曲线的,星爷都57岁的人了,再过15年,走路都成问题了,拍喜剧是个需要智力活,我觉得他也很难创新了,再撸出什么新的桥段来。所以我会用包容的心态看他以后的电影,少点找渣就行了。

如果有个机会,可以见一见这个人就好了,主要是和他在性格上有接近的地方,喜欢独处,特别省,不爱说话,严肃,认真。他的“缺点”我都占了,唯一没有他最值钱的喜剧天赋。哈哈,惨了。我想问问他,(我个人是很喜欢独处的,只不过独处久了就有难受的感觉)独处久会难受,难受时,如何度过,有什么好方法。那个在《少林足球》的下一字马的人,是你本人,还是替身?或者是不是你独处时间长,然后靠拉筋骨来降压,所以练成了那个一字马横叉?以前我在每一个年级的时候,老师都说内向不好,就连我家里那个环境长辈也是这样说的,让我感觉自己价值不大,自信心不强。可是,我学了心理学书籍,我发现内向,喜欢独处也是有很多长处的。就好像,你让一个外向,大大咧咧的人研究一门学科知识,写一篇博客,呵呵,看他们怎么写出来。所以做人要看到自己的亮度,肯定自己,让自己开心。就好像星爷,他一样在电影世界里面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在演员的生涯活出自己的价值,有一年黄百鸣找他演家有喜事,他就叫价几百万(当然,内向不是主因,主因是他很高的喜剧天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