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晒了一张冷门茶具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里。
结果有好多人,没能猜出它的用途。
如图所示,这看起来像一个叉子。
只不过中间开了口,后面还带有长长的木质把柄。
奇了怪了,这到底有什么用?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它的名字叫“茶杯叉”,简称杯叉。
它的使用原理,和叉车类似。
放入茶杯底部,轻轻一抄,能顺利叉起茶杯。
这时无需用手,也不必担心在客人杯子表面留下指纹印,能顺利将茶汤递到对方面前,更加卫生。
杯叉这个物件在茶桌上很冷门,出镜率不高。
因为它很鸡肋,万一遇到杯身宽窄不适合的茶杯,宽了窄了都用不上。
正式喝茶待客场合,茶杯底部还要加上杯垫。
比起单手用杯叉递上一杯茶,双手持杯垫递上更显诚意。
一来二去,茶杯叉在茶桌上存在感弱,没多少茶客会专门购入一件没有实用性的摆设品。
和杯叉相比,下述这些茶桌物件,泡茶实用性更高!
《2》
一、茶盘。
泡茶喝,茶盘是茶桌的身份标志。
若是缺了茶盘,整张桌子看着和书桌、饭桌,并无区别。
摆上茶盘,放置相应茶具,看起来才像泡茶台面。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茶盘,让不少茶友犯了选择困难症。
其实,不同材质的茶盘,各有优缺点。
竹木茶盘,入手成本低,性价比高,但是怕潮湿,用久后遇到南方的回南天,容易发霉。
藤编茶盘,造型古朴,风格百搭。
乌金石茶盘,沉稳大气,手感掂起来比较沉。
砚石茶盘,经久耐用,不易磨损,养护简单。
诸如乌金石、玉石、砚石等材质制成的茶盘,外形美观大气。
不易吸水,不易变形,容易清洁。
但在泡茶使用期间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将茶具底部磕损。
二、盖碗。
泡功夫茶,主泡茶器无非是壶与盖碗。
二选一选项里,建议优先选白瓷盖碗。
盖碗泡茶,适用范围广泛。不存在繁琐的一壶一茶要求,几乎所有的茶叶都适宜冲泡。
只要泡茶使用过后,及时清洗干净。
再去冲泡另一款新茶,丝毫不存在串味影响。
白瓷盖碗,有盖也有碗。
完整配套的三才盖碗,底部还配套底托。
泡茶使用期间,盖碗的合盖角度可自由调整。
倒出茶汤时,顺着合盖缝隙缺口,茶水直泻而下。
比起用壶泡茶,盖碗倒出茶汤用时更快、更利落。
快速出汤,沥干茶汤后,趁热揭盖闻香。
揭盖一闻,丝丝绕绕的馥郁茶香,立马飘入鼻端,美妙不已。
三、公道杯。
公道杯是白瓷盖碗的黄金拍档。
盖碗,负责主泡。
公道杯,则是分茶器。用途是盛放茶水,倒茶分汤,均匀茶汤。
买公道杯,主流首选玻璃公道杯。
玻璃材质通透美观,性价比高。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汤色是深是浅?茶毫是多是少?汤水是否浑浊?一眼就能看清。
假设一款茶,品质糟糕,汤水浑浊不堪。
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后,先观察汤色,再分汤饮用。
这样也能得到提前预警。
不至于让自己在不知不觉间,饮下一杯又一杯问题茶!
四、茶杯或主人杯。
主人杯,仅限自己私用。
客人上门喝茶,千万别将主人杯递给对方使用。
比如,养好的建盏、养出漂亮金线的汝窑主人杯等,随意递给他人使用并不卫生。
选主人杯时,没有太多讲究,符合自己眼缘即可。
哪怕容量选大一些,也无妨。
自己独自喝茶为了省事,将完整一道茶水冲入主人杯内,直接饮用即可。
但普通茶杯的容量不适合太大,40-50毫升左右,绰绰有余。
毕竟,喝功夫茶,贵在小口细品,而不是大口牛饮。
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泡出来的茶汤,数量有限。
假设同时有四、五人在场喝茶,每人都拿着大茶碗等着分汤。
将茶汤匀分后,每人只能分得浅浅一层,着实尴尬。
倒不如选小巧细致的白瓷小茶杯,更具实用性!
五、杯托/杯垫。
杯垫别称杯托,作用是承托小茶杯。
烧水泡茶喝,滚烫热茶刚冲泡出来时,温度还很高,不适合直接拿起茶杯饮入。
需要将茶杯往自己的方向移近一些时,双手并用。
拿在底部的杯垫上,更加稳妥。
另外,主人在招呼客人喝茶时,不适合用手去碰客人的茶杯。
要么像开篇提到的那样,用上茶杯叉。
要么避开小茶杯的口沿,尽量拿在杯底。
要么在正式喝茶场合下,使用杯垫,双手给对方奉茶。
选杯垫,一般与茶杯配套使用。
茶桌上,杯垫虽小,但作用却无可替代。
六、茶盂(水盂)。
干泡茶台上,茶盂必不可少。
从湿泡台到干泡台,最大的区别时,茶桌底下撤掉了可以连接茶水桶的橡胶管。
湿泡台泡茶期间产生的一切废弃茶水,都可以往桌面直接倒。
倒在桌面后,水流自然往下,能统一汇入下方的茶水桶。
而干泡台,并没有这套繁琐的“下水设施”,得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多数时候,为了布置整齐美观的茶席,会往台面铺上素色防水桌布再泡茶。
在干泡台上泡茶,烫碗温杯的废水、喝剩下的残茶、冷透后不打算继续喝的茶水,一概倒入茶盂内。
茶盂,可视作干泡台面的废水收集处。
不过要注意,泡茶使用过后,及时倒掉茶盂内的废水。
用清水加以冲洗,更能确保卫生。
七、茶针、茶刀。
之前在朋友圈内,看到这样的一幕。
有位熟人在围炉煮茶,烧烤桌上,正加热着一壶老白茶。
一旁还顺便烤着几个砂糖橘。
乍一看,颇有过年的气氛。
但看到他发出来的撬茶图时,差点被逗乐了。
哎呀,这不是菜刀吗?
撬茶饼,直接上菜刀,真心没必要!
万一这把菜刀没洗干净,弄脏了茶饼,导致串味怎么办?
菜刀毕竟不是专业撬茶工具,容易将茶饼撬碎。
撬出大量碎茶渣末,损耗太大。
稳妥起见,为避免撬茶过碎,用上茶刀、茶针等专用撬茶饼工具更好。
习惯喝老白茶饼的茶客,家里买一把趁手的茶刀撬茶,很有必要。
八、电子克秤。
过新年,春节的茶桌上,少不了准备几泡好茶撑场面。
比如,荒野银针。
比如,桐木正山烟小种。
又比如,5年左右的高山白露寿眉饼。
但喝茶时,别忽略一个重要细节——称茶。
动辄好几千的荒野银针,随手往盖碗里投入一捧茶芽。
未经称重,本身仅需5克就能泡出味醇香隽、鲜醇甘爽茶味。
硬生生随手抓到了8克、10克,严重超量。
泡出来的茶汤,茶味过浓,有损好茶本身的鲜醇特色。
积少成多,一次浪费3克、4克。
连泡一个月,按每天泡一次茶来计算,浪费接近一两。
换算下来,着实可惜。
为了精准投茶,在茶桌旁备一把电子克秤,很有必要!
九、茶剪。
很早之前,有位外地茶友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福建人的茶桌上,总要放一把剪刀?”
这个嘛,是用来剪泡袋的。
曾经晒过一张鹤嘴茶剪的图片,结果接连好多位茶友都表示,他们家里有同款。
可见这把小巧的剪刀,看似轻巧,泡茶过程却大有用处。
独立泡袋密封的武夷岩茶,包括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即便泡袋旁另设有竖向开口。
类似扯开一袋薯片那样,轻轻一扯,就能扯开一个口子。
但这样倒茶,并不顺畅。
并且万一扯袋口时,用力过猛,还会将里面的干茶条索弄碎。
稍不留神,洒出一大片干茶,那就尴尬了。
拿出一把小茶剪,剪开袋口后,稍微撑开。
投茶进入盖碗时,举动会更优雅。
十、茶巾。
茶巾是茶桌上的清道夫。
在干泡台面泡茶时,但凡有滴落、洒出、倾洒在外的茶水,都要及时擦干。
用公道杯分茶进入小茶杯前,最好用茶巾将底部擦拭一番。
以免一边分茶,一边又有茶水顺流而下,很不卫生。
不过要注意,茶巾不等同于抹布。
除了擦拭茶桌外,其余场合,不要使用。
为了考虑实用,选茶巾最好是选深色耐脏、吸水性好一些的。
泡茶使用过后,将茶巾摊开。
千万别继续堆叠在一起,容易发散出不好闻的气味。
用上几次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再整齐叠放在茶桌上备用!
《3》
泡功夫茶,最基础的三元素,无非是盖碗、公道杯、小茶杯。
剩下的零零散散小工具,挑选起来时只有一个原则——实用为上。
没必要为了买全、买齐,而去买下一大堆闲置物品。
举个例子,像开篇提到的茶杯叉。
这个物件冷门得很,连许多老茶客都认不得,买回来后压根用不上几次。
将这些零碎物件,杂乱无章地摆放在茶桌上,会影响茶席整体美观。
最关键的是,买回来后,根本派不上用场。
长久闲置后,落上厚厚一层灰。
平日打扫卫生时,还徒增麻烦,何苦来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