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有一个相声节目,说的是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事情,名叫《如此家长》,这个相声把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那些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搬上春晚舞台,也足以见得,这个情况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戳中了无数父母的心,网友纷纷直呼:“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日常吗?”
如今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辅导孩子写作业,这让很多家长觉得是在“渡劫”。很多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孩子却不会做,甚至屡做屡错,让人抓狂。
家长出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很容易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失控,失去耐心。网友们都说,《如此家长》告诉了我们2个道理:
01 辅导孩子写作业,父母的确很容易发火恼羞成怒;
02 父母越生气,孩子害怕,越不会写作业。
辅导孩子学习写作业,到底怎么样才能摆脱“鸡飞狗跳”的场面?如何才能让爸妈心平气和,让孩子提升效率?
很多家长都觉得是自己心态不好,其实辅导功课,我们还是得了解这2个脑科学知识才行!按照科学方法去做,孩子更配合爸妈也轻松~
01 脑靶向教学:引发真正的学习
认知神经科学家哈迪曼基于来自脑科学、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创立了“脑靶向教学法”,在情绪和认知、注意力和记忆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脑靶向教学法提出从情绪、环境、设计、掌握、应用、评估这六个方面,改进教学。
包括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建对学习有利的物理空间环境;设计学习体验;勾勒知识大图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
2017年,一档《灰质:用大脑学习的方式来教学》(Grey Matters:Teaching the Way the Brain Learns)的纪录片,用一年时间跟踪记录了美国中小学各科教师们在课堂上实施“大脑靶向教学法”的成果。
记录片中解释道,课程设计总体原则是以新融旧,将每个习得知识点都无缝整合到学生既有的知识网络中,借此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尊重大脑神经元“互相连接,一起激活”的规律。
在教学策略上,增加课堂辩论、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这是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大脑进行信息反复“输入”和“提取”的训练和刺激,真正改变大脑神经结构,形成永久性的连接。
更值一提的是,有一所学校走廊的壁画,都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尽量选用广受学生欢迎的艺术家和流派的作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脑科学角度解释,这是为了突破拦在前额皮质(主宰认知)前面的边缘系统(主宰情绪)的阻碍,孩子如果处在压力、负面情绪的包围下,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会明显减退。
02 大脑需要更个性化的学习
大脑在学习和认知方面,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什么“一刀切”的学习方法,适合所有学生。
哥伦比亚大学的大脑研究员LaraBoyd博士,在一次题为《颠覆你对大脑的认知,我们是如何学习的》Ted演讲中分享:“鉴于我们每个人大脑的独特结构和功能,神经可塑性的模式,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而别的孩子却不能;为什么有的人能轻松地学习语言,而另一些人却能学会任何运动并表现出色。
这一发现也给我们带来启示: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擅长的学习领域;而且由于大脑接收知识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课程同一位老师,有些孩子学起来就是要比其他人更吃力。
通过以上2个脑科学知识分享,相信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01 为什么陪孩子学习写作业,爸妈情绪越失控越吼叫,孩子效率越低?因为大脑更喜欢接收正向刺激,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状态更佳。
02 想要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一味依靠家长和课外辅导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用更为专业的方法,更深入地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取长补短,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升认知力。
比如我们常提到的心理认知训练,其实与认知神经科学家哈迪提出的脑靶向教学法,有很多共通的理论和教学法则。
即充分从情绪、环境、设计、掌握、应用、评估等多维的角度,从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力强弱、兴趣动力等多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认知训练方案。
这样训练可以多维度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从情绪上、从作业上、从时间管理上做到自我规划和自我调整,养成有序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如果爸妈想要少受“辅导作业”的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辅导作业,那就需要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完成,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