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身体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

心脏需要一刻不歇地跳动

正常情况下

成年人的静息心跳次数一般为

每分钟60~100次

超出100次或少于60次

都被认为是非正常状态

在医学上分别被称为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那么,心跳偏快或偏慢

是得了心脏病吗?

心脏病主要是跳得很慢该怎么办(心脏跳太快就是有心脏病)(1)

1.心跳快慢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

我们通常说的心跳快慢是指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

心脏病主要是跳得很慢该怎么办(心脏跳太快就是有心脏病)(2)

01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药物性、病理性三种,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原因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等,也会引起心动过速。正常人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兴奋、焦虑时,服烈酒、浓茶、浓咖啡或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都可使心跳加速。

心脏病主要是跳得很慢该怎么办(心脏跳太快就是有心脏病)(3)

传导系统异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跳动过快则分为两种情况:

心脏病主要是跳得很慢该怎么办(心脏跳太快就是有心脏病)(4)

一是心房跳动过快,会有心慌、胸闷的感觉,严重时可能有脑梗死的风险;

二是心室跳动过快,会有心悸、头晕、室颤、猝死的风险。

02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或者“心跳过慢”的病因也很多。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及脉搏每分钟50~60次属正常现象,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或体力活动较多的人。

而冠心病、心肌病以及老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心跳变慢,有时每分钟只跳30次或40次;迷走神经功能兴奋,可对心脏起到抑制作用,令心跳减慢;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异搏定、麻醉药等,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高血钾、碱中毒、抑郁症等,同样会影响到心跳速度,造成心动过缓。

长期心动过缓,容易使身体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可造成头晕、乏力、心脏扩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猝死等危急情况。

因此,简单地以心跳快慢来判断是否患有心血管病不可取。心血管疾病可以影响到心跳快慢,但心跳快慢不能说明一定是得了心血管疾病。同样,心率一直偏快的人也未必比其他人更易得心脏病。

心跳快可能是一个指标,反映了身体的健康情况。那心跳的快慢跟寿命究竟有没有关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不过,有关研究表明,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钟,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增加人的死亡概率。

2.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我们习惯了心脏有条不紊的跳动,一旦心跳失去了原来的规律,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当出现以下几个症状,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01心悸

心跳异常明显时,我们会感觉心脏怦怦地跳动,或者前心有空落落的感觉。

02胸闷

胸部有沉闷感,或者有种压迫感觉。

03气短

心脏泵出的动脉血需要充足的氧气,情绪紧张、剧烈运动或发生心律失常时,原有呼吸节奏不能保证氧供,就可能有呼吸困难的感觉。

04眩晕

脑部是人体“司令部”,它对血液的供应非常敏感,如果你感到眩晕,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的信号。

05虚弱或疲劳

无论是肌肉,还是支配肌肉的神经,都需要血液的供养,如果供血不足,就感觉身上没劲儿,易疲惫。

06晕厥

晕厥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中常见的原因,如果有过晕倒,一定要检查心脏跳动是否正常。

心律失常常见于有心脏病基础的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相对正常的人群。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尽早发现和处理病情。

3.心律失常常见检查方式

心电图: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记录短时间内的心电变化,帮助缩小心律失常的范围,尤其是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很重要,务必复印或拍照留底。

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一天的心电活动,连续记录活动及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比心电图更全面,是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

心脏超声:可以帮助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从而进一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

食道调搏检查:经鼻腔插入食道电极至心房附近,测定心脏发电、传输功能,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诊断。

心内电生理检查:通过静脉途径,将多根电极导管放置到心腔内,记录心脏内部的电活动,精确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精准定位病灶位置,评估导管消融术的效果。电生理检查是目前对心律失常诊断和评估最精确的检查手段。

心脏病主要是跳得很慢该怎么办(心脏跳太快就是有心脏病)(5)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并不一定都是需要治疗的。除了病理性因素外,精神紧张、熬夜、过量烟酒、浓茶、咖啡等也会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心律失常,首先应明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其次看有无可纠正的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然后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给予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