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达人

什么力量更让人彰显自信?什么力量更让人凝神聚气?什么力量更让人奋勇争先?体育精神,就是这种力量。

有一群来自番禺的体育达人,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诠释者。本期,微社区e家通的小e们将走近一批体育民间达人,他们将太极、武术、自行车、铁人三项、篮球等玩得出神入化,造就了一段酷炫精彩的人生。

彭定仪和邬洪仔是南家拳的第七代传人。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1)

邬洪仔、彭定仪

彭定仪9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彭子平学武,邬洪仔15岁时拜入师傅彭子平门下。

今年,彭定仪67岁,邬洪仔69岁,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与南家拳结缘五十余载。

为了让南家拳后继有人,2014年11月,彭定仪和邬洪仔成立南家拳馆,传授拳艺。

小时候 | 有空就去练拳

彭定仪和邬洪仔小时候练拳的地方,就在现在南家拳新拳馆的附近,位于南村村里。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挣工分,没有手机、电视、电脑这些娱乐项目,下工之后,洪叔(邬洪仔)就跟着师傅彭子平学南家拳。刚开始他只是为了好玩,年深月久,就爱上了南家拳。

在洪叔的记忆里,师傅武艺高强,修养极好。当时武术盛行,流派繁多,不同派别武术切磋是一种流行,洪叔说道:“师傅很少会当街跟人比武,遇到要切磋的都会说,‘来家坐坐’。但也有一些不依不饶的,师傅两三招就可以打倒对方。师傅教武不要钱,只要你来他就高兴,我一空就会找师傅练拳。”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2)

邬洪仔和彭定仪切磋

与洪叔不同,彭叔(彭定仪)很小就知道自己要传承南家拳,九岁开始练拳,并且跟着父亲四处去教拳。他说:“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外村打拳,我们兄妹几个在空地上表演,那时候没有电视手机,村里的人都围来看,我们表演完,村里就会给我们杀鱼或者杀鸭子吃。”

拳馆里放着两把仪叔小时候练拳时的刀,彭叔说:“练拳很辛苦,刚练时候的刀很重,练拳时也因用力太大受过伤,不过父亲会帮我们用药酒包扎,后来就好了。”

长大后 |独自去外教拳

彭定仪是南家拳第七代传人,父亲彭子平(又名彭尧)是南家拳第六代传人。彭家三代人无论男女,都从小习练传承南家拳。

17岁时,彭叔就去谭山村独自教拳,逢三六九就开课,一次两个小时。彭叔回忆,从80年代开始,教拳每个月可以赚500元了。

洪叔则回忆说,在成家之后,自己教拳的时间少了,因为有家有孩子要照顾,但是南家拳对自己确实受益终身。“身体比较好,而且也不怕被别人欺负。”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3)

彭定仪打拳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4)

邬洪仔打拳

古稀之年 | 开设拳馆,传授拳艺

南家拳以前作为防身之用,不轻易传人。上一代传人年事已高,南家拳面临失传,为了让南家拳发扬光大,2014年11月,彭定仪、邬洪仔及南家拳同门师兄弟的努力下,番禺南村南家拳馆正式挂牌成立。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5)

南家拳馆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6)

练习南家拳

拳馆属半公益性质,每月只收取学生300元费用来补贴拳馆开销。“基本都会亏一点,不够了就自己补贴进去。在这里开办拳馆,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想让爱好武术的小朋友来学习,将南家拳发扬下去。”洪叔说。

据了解,拳馆第一年的时候只有六个学生,到了第二年就多一点,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今年已经有四十个左右。当初那六个孩子现在还坚持学习,并且每次出外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

失传已久的朱家拳(南村这两位老人)(7)

年轻一代人学习南家拳

【图文记者 阿朱】

【编辑 方米妮】

来源:微社区e家通活力南村( xxsbejt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