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有话要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汉文字到底有多老)

汉代官方标准文字

【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有话要说”

汉文字到底有多老

甲骨文距今4000年左右。

文字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是文字数量由少向多的积累,汉文字由独体文向合体字的演变就是一种文字的积累;

二是文字本身图画性向图案化再向抽象化演化,甲骨文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图案化文字了;

三是是文字独立性向体系化演化,比如,成体系化的造字,成规模化的组词;

四是文字与语言的结合,在甲骨文时期,文字已经是记录的载体,显然与语言已经融为一体了,语言文字融合的过程非常漫长。

这四个演化过程不是一两千年就能完成的。

贾湖的契刻符号距今9000年左右,可以确认的契刻符号共有17例,其中刻在龟甲上的有9例。联系5000年后的甲骨文,不仅刻划形态上高度相似甚至一致,如:眼睛形态的刻划与甲骨文的“目”字高度一致,其刻划符号的载体也是一样的,都是在龟甲上记刻符号。

如果溯源甲骨文的话,目前发掘到的9000年前的贾湖契刻符号无疑就是她的源头。

这样算来,汉文字可以妥妥的有案可稽地追溯到9000年之前!

西方人喜欢拿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埃及人的“法老文字”跟汉文字比老,我总觉得这两种文字是“量子纠缠”的产物。

楔形文字挖出来的时候是刻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土坷垃是真硬啊!刻在上面的文字历经几千年不分化、不褪色、不漫漶。是否应了文物修复遵守的“修旧如新”的那句话?

有网民心疼苏美尔儿童,上学时要背多少块泥板啊!网络上所谓“开着拖拉机去上学”,笑话的就是“泥板文字”。

法老文字据说用红黑两色的墨水写在莎草纸上,历经5000年鲜艳如昨,神奇不?

这两种文字的发现和破译都有共同特点:

一是失传了几千年突然被发现,就好比传说中的某一种族几千年影踪全无,突然有一天在某一山旮旯里冒出了该种族的传人,传人们捧出了用“天书”写就的完整的家谱,这“天书”没人能看懂,只有传人们读得津津有味!

二是破译这两种文字的都是被那些有编制有职称还有经费的所谓“官科”狂喷的“民科”,只不过他们是西方的民科!破译楔形文字的罗林森就是英国派到东印度公司一个当兵的,在派往印度的轮船上,罗林森闲极无聊,搜罗奇闻异事,在轮船上办起了报纸,由此结识了波斯语专家约翰·马尔柯姆爵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啦!马尔柯姆爵士没有破译那些鸡爪印似的文字,倒成就了徒弟罗林森成为了“楔形文字之父”。相比之下,悬赏10万元破译一个甲骨文,中国的那些皓首穷经的专家也只能望钱兴叹!愧赧得很啦!

更有趣的是,每当人们追问罗林森解读楔形文字的经过时,他回答道:“我已经讲不出我当时确定每个字母读音的方法。”

看来楔形文字的破解方法,不乏诸多好事者的演绎。

破译法老文字的商博良上学时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据说全靠自学精通十几种语言,其中包括中文。无疑商博良也是一个“民科”。神奇的是,商博良出生前巫师就预言他母亲肚子里怀着的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天才。还有一个看骨相的人,甚至能看出商博良是个语言天才。

呵呵,神话本就是某些文明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