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后台询问高顿君:几年考出CPA比较合适?一年三科的话备考难度大不大?

根据这个小伙伴的描述:他在一家私企做财务工作,最近两年会有一次晋升的机会。

和他竞争的几个同事大家在业务水平和司龄经历上都大体相当,所以他想尽快考出CPA,给自己增加晋升的筹码。

按照计划的话,他必须一年三科,才能在2年内完成目标。

现在问题是,自己好几年没碰过考试了,上一次考试还是几年前考出中级职称的时候,再加上平时时不时会有一些加班,每天空余的时间大约在2-3小时左右,所以有点担心一年三科的难度是不是比较大?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了,很多小伙伴经常会碰到工作生活和备考时间平衡的问题。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1)

一年备考2-3门是7成考生的选择

之前,关于“你觉得一年报考几科比较合适”,高顿君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

① 70%左右的考生认为一年两科或者三科最合适;

② 7%左右的考生认为一年四科比较合适;

③ 不到1%的考生选择一年五科甚至六科;

④ 另外还有大约22%左右的考生选择的其他,选择其他的考生大部分认为第一年报考一科,剩余的五门按照一年两科或者三科的速度推进比较合适。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2)

另外还有一组数据,经过专业学习的考生:

① 一年通过4门的概率6%;

② 一年3门概率15%;

③ 一年2门概率25%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3)

结合中注协公布的历年单科通过率,六科的通过率总体上在17%-26%的区间内,和一年三科或两科的数据比较重合。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4)

所以可以看出,一年三科或两科是最适合广大考生的备考搭配。

总结一下,

① 一年两科或三科:一般是在职考生,其中一年两科的考生多集中在一些偶尔有加班,但是每天都能抽出一定复习时间的考生;一年三科的考生多集中在一些朝九晚六、加班较少的考生,每天都有充裕时间安排的考生。

② 一年四科:可能是一些脱产在家的考生,比如宝妈、有一些较长休假安排的考生。

③ 一年五科或六科:完全脱产备考的考生,或者是在学习有足够时间精力的学生群体

④ 其他:各种考生都有,一般都是零基础的考生,第一年考试先考一门积累经验,之后几年按照两科或者三科的进度进行。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5)

所以,提问的小伙伴,之前有了中级职称的基础,在备考CPA的时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相通性,加上每天有2-3小时的备考时间,一年三科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时间总体来说还略显紧凑,一定要利用好周末的复习时间。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6)

科目搭配有诀窍,正确的组合可以缩短备考时间

参考上面的考生人群分类,大家可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备考时间。

不过仅仅确定一年几科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目搭配——CPA六科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对于一些知识点重合的科目,可以缩短备考周期,提高备考效率。

各科目之间的联系如下: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7)

另外,高顿君还根据各科之间的重叠程度列出了可以节约的时间,大家都可以做个参考: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8)

另外《经济法》脱胎于《税法》,《战略》脱胎于《财管》,这两两科目之间也存在于不少的联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各个科目的特点: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9)

CPA分为理解性、记忆性和计算性的科目:

① 理解型科目是只有理解了教材的含义,才能做题,否则就和天书一样,一头雾水

②记忆性科目就是需要背的东西非常多,一定要多花时间背书

③计算性科目就是计算题多,考场上需要计算器按到飞起那种,一定要提前熟悉机考。

往年经常碰到小伙伴反馈,同时备考《税法》和《经济法》,明明两科难度不大,但是一上考场就忘。这是因为,两科恰好是整个CPA考试记忆量最大的科目,如果感觉自己不擅长记忆性科目,千万不要搭配起来考试,否则会背到怀疑人生。

高顿君将CPA报名科数及科目选择做成了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保存参考: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10)

最后,2022年CPA的备考已经提前开始了,这份2022年CPA六科提前学习打卡表送给大家,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高顿君【打卡表】领取。

打卡表样式:

考cpa几年通过(几年通过CPA最合适)(11)

▎本文由高顿CPA原创发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