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杭州热得大家以为夏天到了根据监测显示昨天下午的温度已经达到了29℃
据省气象服务中心了解
预计30日—5月1日全省大部分地区
最高气温会超过30℃
让你提前体验夏天的味道
//天气这么热,学校能否开空调?张文宏最新建议//
4月2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就“新冠遇上夏天”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张文宏表示,学校尽量不要开中央空调,万一有个别感染病例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就会造成较大风险。因为中央空调的一个特点就是密闭式,万一有个别的病人感染了,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就会对大家造成较大风险。
张文宏说,“当然我们也认为(学校空调)风险是极低的,但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底线思维。九、十月份的时候,大家开窗通风在相对比较热的环境里面读书,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可以。今天学生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都是没有空调的,这么多年也都过来了。这不是忆苦思甜,但是在疫情前面,我认为健康是第一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张文宏表示,南亚、赤道附近国家的新冠病毒仍在传播,所以气温杀死不了新冠病毒。张文宏建议,尽量不要开空调,“领导同志要带头在通风的环境当中开会,而不是在空调的环境当中开会。”
//什么时候可以开空调?//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林炳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现在依然不主张使用中央空调”。
首先,要肯定的是,在密闭的空间使用中央空调是可以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所以在疫情期间或者在疫情后期阶段依然是不主张使用中央空调。
而且现在部分地区仍有新发病例,随着复工复学,很多场所的人员又开始密集起来。
林炳亮解释,“在非典的时候,某一家医院曾出现过因使用中央空调导致了群体感染。因此,如果有可疑的患者在同一个密闭空间里,使用中央空调是有较高传染风险的。”
4月2日,广州市疾控中心研究人员也曾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新发传染病)杂志上发表文章,涉及了一同在餐厅就餐的A、B、C三个家庭,共10人在同一家有空调的餐厅用餐,结果每个家庭都出现了感染。研究也证实了,新冠病毒可通过空调气流传播。
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乔杰院士在参加央视直播时也表示,“我们不敢百分百确定中央空调风险的大小,但它确实存在风险。”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中央空调呢?
“疫情过后,我们的生活也要恢复常态化,因此,我觉得如果这个地方连续14天没有新增病例,那么使用中央空调的风险是很小的。”林炳亮补充,但是有时候不能确定中央空调覆盖的人群中是否有感染者,为了安全,一定要做好防护,因为使用中央空调的地方多数都是密闭空间。
如果在使用中央空调的环境中,最好依然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用酒精擦拭公共区域,做好防护措施。
哪种类型的空调可以用?
乔杰院士表示,中央空调应该要能保证放出足够量的新风、保证独立回风或者不回风。如果身处的室内场所的中央空调无法达到以上标准,则应该关掉中央空调。
独立的单体空调机是可以用的。林炳亮指出,除了使用单体的空调,要确保引进未被污染的新风,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清洁,空调中的滤网要及时取出清洗,同时用消毒液对空调机芯消毒,定期做好清洁消毒。
要注意,即使使用空调后,也仍应该多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气温升高,病毒会怎样?//
昨晚,@新华视点 发布了微博【科普:#气温升高能否减缓新冠病毒传播#】。
以下是全文——
常见呼吸道病毒一般是秋冬季节活跃,夏季相对沉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也是天气转暖后退去。随着居住着地球上约90%人口的北半球进入夏季,最早于2019年冬季报告的新冠病毒传播是否会因气温升高而得到遏制?
专家表示,依赖升温控制疫情的观点缺乏科研证据支持,但新冠病毒某些特性,以及人们的免疫系统和行为方式等可能随季节和气温变化,从而对疫情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持续扩散,已证明新冠病毒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传播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也表示,从迄今获得的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区传播,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无论气候条件如何,如果人们居住在或前往已报告新冠疫情的地区,都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教授汤姆·科特辛博斯近期对媒体表示,新冠疫情很快蔓延至世界各地,包括北半球和南半球。这表明要么新冠病毒传播不依赖于温度,要么这种依赖性并不重要。
那么新冠病毒传播究竟是否受温度影响?目前全球范围还缺乏这方面的确凿数据,少量已公布的试图找出其中关联的研究甚至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团队2日在英国《柳叶刀·微生物》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测试了新冠病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温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稳定。4摄氏度下,培养基中的新冠病毒在14天后仍保持稳定;22摄氏度下,病毒能够保持稳定一整天,7天后病毒传染性降低至0.1%;37摄氏度下,病毒仅能保持稳定3至4个小时,传染性在1天后就降至0.1%。
但中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8日在《欧洲呼吸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研究说,从在中国城市传播情况来看,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种疫情模式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似,当气温超过45摄氏度时,MERS病例数仍在增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怡芳教授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受实验数据制约,对于温度及疫情分析的范围比较窄,该结论能否扩展到全球还存在疑问。
科特辛博斯认为,关于气温对疫情发展的影响,虽然学界对此还缺乏深刻理解,但这种影响一定是存在的,这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人们的免疫情况、环境和行为条件等方面有关。
他说,澳大利亚即将进入秋冬季节,如果新冠疫情发生时期与流感季“叠加”,不但会给医疗系统造成极大压力,也会给个人免疫系统带来不一样的挑战。但也有研究表明,近期从病毒感染中恢复过来可能会加强免疫系统,有助于免疫系统攻击其他病毒。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领域学者迈克尔·斯金纳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可以设想在多数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国家中,新冠病毒主要在住户内以及住户之间传播。相比之下,住户间传播在更长距离下发生,比如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类传播很可能会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但很难计算这种影响有多大。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病毒学荣誉教授克里斯·伯勒尔认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传播的一大原因是“人们常聚集在一起”。比如学龄前孩子夏天都在阳光下活动,彼此之间没有太多身体接触。在冬天,他们待在室内并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温度对新冠病毒产生的任何影响,都不会像通过隔离措施限制其传播那样重要。
朱怡芳表示,并不排除北半球温度上升后疫情能够缓解的可能性,下半年北半球进入秋冬季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是否会随气温周期性反复等,这一切还是未知。
来 源:浙考一点通综合 浙江天气、新华视点、都市快报、19楼等报道
责任编辑:王英玺
监 制:王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