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时的黎苏苏
当越南姑娘黎苏苏Thuy Thu Le在1988年拍摄越战片《越战创伤Casualties of War》(1989)中扮演一名越南少女时,她并不知道她将因这部电影留名影坛。
因为越南战争当时对于她只是一种遥远的恐怖的记忆,毕竟在她1975年离开西贡时,黎苏苏还只是一个儿童。
四处逃难时的黎苏苏
《越战创伤》是在东南亚拍外景,黎苏苏拼命回忆战争时的情景说:“我只知道当时在打仗,可是谁输谁赢都不清楚,我还是个小孩子呢,现在拍这部电影使我懂得越南人是怎么活命的,他们是多么恐惧啊。”
黎苏苏和唐·哈维Don Harvey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黎苏苏影片中她扮一名被美国兵劫持、强奸和杀害的越南少女,西恩·潘Sean Penn饰一名精神变态的中士班长,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 Fox饰一名想救出越南姑娘的上等兵。
《越战创伤》是根据丹尼尔·朗Daniel Lang所写的《越战创伤》新闻故事所拍摄的。丹尼尔·朗是越南战争时战地的记者,而他则是根据罗伯特·斯图尔的讲话写下来的。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左起:迈克尔·J·福克斯、黎苏苏、西恩·潘
故事发生在1966年,有一个美国侦察小分队,由大卫·杰瓦斯率领,他是一名获得过五枚勋章的优秀战士,这个队伍还有斯蒂芬、罗伯特等四人。
而后编剧大卫·拉贝David Rabe根据丹尼尔·朗发表在1969年《纽约人》杂志披露的发生在越南中央高地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本搬上银幕。
黎苏苏和西恩·潘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这个故事发生的1966年,正是黎苏苏刚刚出生的时候。在泰国外景地拍片,黎苏苏必须经受肉体和精神双重考验,她得穿上农家女穿的宽大衫裤,在短发上再套了长长的假发。
她说:“我从来没有扮过这么难的角色,有时回到住所真是心乱意烦,心想,上帝我究竟在做些什么?”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左二西恩·潘、左三唐·哈维、左四黎苏苏
作为一个当时生活在巴黎的越南人,黎苏苏觉得越南战争离她非常遥远,甚至不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但是1988年她看到美国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在巴黎唐人街的越南餐馆门口贴着公开招聘演员的广告时,她忽发奇想决定去应试。
“那时候我想找到一个工作也好挣些外快,假如我知道这是个重要角色的话,我才不会去了。”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黎苏苏和几十个应试者在试镜头时,规定要做出一种十分害怕的样子,并且要大声喊叫。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在看了她试演的录像后立刻到巴黎去作最后的选择,布莱恩·德·帕尔玛曾在纽约、洛杉矶和伦敦都贴了同样的角色招聘广告,他说:“在黎苏苏的眼睛里有一种象电流般的东西,她的激情令人晕眩。”
黎苏苏和迈克尔·J·福克斯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应该说在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眼里,《越战创伤》这部电影并不单单是激起观者某些情感因素的消费电影,它还有着对战争及人性道德的强烈反思。
在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视角里,黎苏苏饰演的这个越南女孩不单单只是一个女孩,她是越南的象征,以自己弱小的躯体承受美国无理的肆虐。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和迈克尔·J·福克斯
从她的遭遇可以看出布莱恩·德·帕尔玛对越战性质的强烈质疑,那些年轻的美军士兵是可怜的,他们在茫然无知中以对更弱者的暴力表现着他们的怯弱。
所以布莱恩·德·帕尔玛选中的不仅是镜头中的黎苏苏,更是让黎苏苏代表在这场战场中无数受苦受难的大多数越南群众。
在和布莱恩·德·帕尔玛见面几天之后,黎苏苏就踏上去曼谷待上四个月拍摄《越战创伤》。
黎苏苏和迈克尔·J·福克斯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黎苏苏突然来到泰国就跟14年前仓促逃离越南一样。她的父亲黎康查是越南政府的内政部长,母亲温煦坦是五年级的教师。黎苏苏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占领西贡市,她和父亲及两个哥哥逃到一艘船上,留下她母亲和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另外四个姐妹早已离开家乡了。
黎苏苏和迈克尔·J·福克斯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黎苏苏回忆说:“到处都在扔炸弹,城里一片混乱。我们也不知道这船要开到哪里去,人们都在拚命攀上去,我们也就上去了。”
这艘船停靠在菲律宾,在几个星期中,黎苏苏和家人被送到美国,安置在佛罗里达的一所难民营里。后来她跟着父亲辗转流落了大半个国家。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
父亲就在当地为难民们所设的福利机构做事。她母亲是最后离开越南的,1979年在巴黎看到她的一个儿子,但从此再没有见过丈夫一面。
1981年父亲死于癌症,黎苏苏到伊利诺斯州的惠顿去,和一个姐姐在那里读完中学。1986年她在巴黎和母亲会面,打算一起回美国去。
但是她的婚事却打断了此行,她认识了8年前和全家人一起从越南来到法国的一名医学院学生,他们相爱了。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和唐·哈维
黎苏苏觉得在电影《越战创伤》中她受到强奸的一幕是很难演的,她恳求迈克尔·J·福克斯扮的上等兵帮她逃走而并不知道他早就想救她。
“我说的是越南话,我得让迈克尔·J·福克斯和观众都懂得我在说什么。”黎苏苏说。
迈克尔·J·福克斯后来回忆说“黎苏苏没有台本,大量恳求的话都是她当场自己编的,这真叫我吃惊,她把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和迈克尔·J·福克斯
要知道在这每一场战争中都伴随着对妇女的残害,毫无例外,女人就像战利品一样被丢来换去。
但只有在《越战创伤》中说明了暴力和性残害的关联,士兵在无条件的服从杀死对方的同时,实际上也接受了无条件的做任何事。
如同迈克尔·J·福克斯在电影中的角色所说:“不能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就允许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黎苏苏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美军的暴行是以往所有越战片的禁区,只有极少几部影片中有一闪而过的暴力镜头。
这部影片却大胆地涉足于这个禁区,影片到了最后,以极长的镜头拍摄了黎苏苏逃出美国兵的追杀。
黎苏苏逃上一座大桥,头上盘旋着直升飞机,身边是美越两军对垒,在枪林弹雨中她未能幸免一死。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和唐·哈维
尽管原来剧本安排的是她已逃出死神,而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却将此改为以死亡来昭示人性的复归,只有死亡才能更彻底地唤醒人类的良知,去谴责暴行。
这部影片在揭示战争中人性的灭绝时已达到一种十分明朗并且深刻的程度,它和初期越战片那种晦涩模糊的手法相比,无疑是一次飞跃。
拍《越战创伤》这部影片使黎苏苏对战争有了全新的理解。
黎苏苏在电影《越战创伤》(1989)中的影像
她说:“片名就叫《越战创伤》,这就让你感到每个人都是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个被强奸和杀害的姑娘,还有那些美国兵也是受害者,尽管他们是那么凶残,他们这么做也是挺难受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也许黎苏苏并没有意识到,她的思维已经并不是亚洲的思维方式了,而是带着鲜活的移民策略和双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真正的受害人。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
黎苏苏拍完这部电影后非常想回到祖国去,但她早于1987年12月结了婚,而且拍完这部电影后还和自己的丈夫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居住。
所以回国也成了她的一个口头禅,也许在她记忆深处的祖国和现在的越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毕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孩子,人生的某些记忆并不是她愿意时刻留存在“硬盘”中,而是极力格式化,恢复出厂时的状态。
电影《越战创伤》(1989)剧照,黎苏苏
这个1966年8月23日出生于越南西贡的黎苏苏如今已经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人,而且在一所中学任教,即将退休。
黎苏苏说:“拍《越战创伤》这部电影时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也让我重新认识自己,不管怎样,我现在是一个美国人,而能给我最直观的人生体验是我现在在这里的生活很好,这就够了!”
电影《越战创伤》(1989)外景地,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左)和黎苏苏
- 安能辨他是雌雄:《哭泣游戏》背后的故事
- 划开好莱坞浮华皮囊: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悬疑生涯
- 她是德温特也是简·爱,经历四段不幸婚姻,首任丈夫曾悔婚
- 电影《大地》的中国之行,不受中国欢迎,女主演104岁去世
- 并不《甜蜜的16岁》,片中有200多处粗口,在英国18岁以下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