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对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给与了高度评价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2)

稀有剧种集体亮相北京舞台 李阳 摄

河南稀有剧种唱响新时代

中国艺术报记者 金涛

怀梆《大破天门》开幕演出一炮打响,河南稀有剧种唱响北京梅兰芳大剧院。11月17日至23日,7天时间,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河南稀有剧种划时代地登上北京舞台,以集体展演的形式引发各界关注。不少在京的河南观众说,从没见过这么多小剧种,很多名字都没听说过,可看了以后又觉得亲切有特点,好听好看,以后还会继续关注。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3)

陕州蒲剧《孙安动本》 李阳 摄

“《大破天门》做了一个精彩的亮相。”看过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刘文峰给出高度评价:“北方梆子腔剧种中,这些年有关大破天门阵的戏很少看到。怀梆《大破天门》生旦净丑齐全,文武都有,是衡量一个剧团演出水平的重要剧目。县级剧团能选这个戏,唱念做打俱佳,体现了剧团的实力。”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4)

永城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5)

宛梆《铜台关》 李阳 摄

虽然是河南稀有剧种,但多个团都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唱腔、念白、配乐独特。比如永城柳琴戏、内乡宛梆,都有一种特别的“花腔”,别有韵味。李树建看了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后说,唱腔非常好听,但整场演出只有几句“花舌音”,不够过瘾。又比如宛梆《铜台关》,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兼具,幕布的使用及一桌二椅的设计,都保持了传统戏曲的舞台叙事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社编辑赵倩来自河南南阳,宛梆是家乡戏,在他看来,宛梆主弦梆胡,发音高而尖,宛如鸟鸣,配合独特的“讴”音花腔,极具魅力。赵倩说,宛梆花腔,是一种高八度的无字行腔,原是历史上梆子腔剧种都使用的特色唱腔,但是目前仍然在运用并且有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变化的剧种,仅有宛梆一家。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6)

商丘四平调《小包公》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7)

清丰柳子戏《孝子张清丰》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8)

平舆丝弦道《德孝情》

除了独特的剧种特色,基层演员的唱功表演也可圈可点。有生活、接地气,小剧团唱出大剧团的水平,这是很多专家看过演出后的共同感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菊说,她作为一个研究戏曲的河南人,还是第一次看四平调,“七窍玲珑的少年包公、温柔贤淑的嫂娘、‘墙头草两面倒’的老父亲、八面玲珑机关算尽的包公二嫂,四平调《小包公》表演细腻,唱腔动人。”而表演艺术家李法曾则表示,基层院团经常下乡演出,今天在大剧场取得了成功,由此看到了演员身上的担当与自信,“我看了陕州蒲剧《孙安动本》、永城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都非常成功,好就好在都是老戏,情节熟悉,我们就看导演的安排和演员的唱腔、表演,非常好。”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9)

安阳淮调《西门豹治邺》 李阳 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戏曲的小河流淌

“宁叫面发酸,也要听听道情班。”在豫东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道出了当地百姓对道情戏的喜爱。河南老百姓,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戏曲的小河流淌。对戏曲的喜爱,也成为基层工作者坚守一线的巨大动力。

开封二夹弦没有参加本次展演,但在展演新闻发布会上,年近八十、一头白发的二夹弦老艺术家田爱云亲自到场助阵。当年,为了培养二夹弦学员,田爱云卖了两套房子办戏校,如今,这批学员都已经40来岁了,虽然还能演,但缺少年轻演员。“我下去演出,问年轻学生,你想学二夹弦不想?学生们就问,一个月多少钱?我说我不要钱,白教你,等你会演出了,再发给你工资,行不行?孩子们说,俺不学,出去打工一个月还能挣一两千。”田爱云很着急,她说,靠自己,力量有限。现在,政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让她对稀有剧种增添了信心。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0)

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 李阳 摄

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沁阳怀梆剧团,也曾走过一条坎坷之路,在稀有剧种中具有一定代表性。1992年,怀梆剧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团长秦铁牛介绍,这个剧团成员由三部分构成:上世纪80年代初,沁阳戏曲学校招生,从四五千报名者中择优选了60名,经过3年培养,期间淘汰20多名,最后毕业的进入剧团,接替团里的老人。这次演出穆桂英、八贤王、焦赞的演员,都是那时培养的。1985年,沁阳和新乡市文化艺术学校合办沁阳怀梆校外班,又招收50多名学员。现在,团里的主力就是这些80级、85级学员。这些人后来成家、有孩子,但团里工资很低,上有老,下有小,很多好演员开始流失。大约从1990年开始,怀梆剧团进入低谷,不再演戏,前前后后停了将近十年。剧团名存实亡,转给私人承包后,被分成两个歌舞演出队,唱念做打的功夫都放下了,结果队伍越带越散。不过,最苦的时候已经熬过来。2000年时,沁阳又成立了朱载堉艺术学院,培养年轻演员,这次演出的女兵、番兵,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必须得后继有人。”秦铁牛强调。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1)

范县四平调《石磨的婚事》

“剧团取消过几次。柳子戏不好唱,年轻人不愿意学。”清丰县柳子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常银良介绍,柳子戏属于曲牌体,历史久远,男女唱腔各有区别。五大声腔,九大套曲,曲牌繁杂,有“百调”之称,经常用的曲牌就有200多个。“不好传承,前景不乐观,现在年轻演员少,大部分都50多岁了。”

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非遗保护,出台各种扶持戏曲的政策。此次进京的大部分剧团,目前身份都已转变成保护传承中心,有事业编制,有固定的经费支持,解决了一些后顾之忧。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天印介绍,太康县给予道情很多优惠,2013年道情艺术学校成立,学生学费、吃住全免。到现在有40多学生,有的已进入剧团工作。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付梅说,通过文化下乡、非遗展演,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现在每年能保持接近200场演出。半年前,知道要进京演出的消息,商丘市梁园区为此专门拨付了30万元的经费支持。“大家干劲很足,有的演员带病工作,还专门从外面请导演指导。”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2)

“一戏一评”研讨会现场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3)

恒品文化·戏缘APP现场采访直播 李阳 摄

由于是集团军作战,对于河南稀有剧种的媒体报道、研讨,力度空前。恒品文化·戏缘APP每场演出都进行直播,点击量少则五六万,多则近十万。“一戏一评”延续了近两年中国豫剧北京展演的经验。比如平舆丝弦道,曲艺、戏曲杂糅,形式独特,演出结束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等共同为剧团把脉。强大的专家点评,为稀有剧种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不少好建议。文艺评论家康式昭指出,稀有剧种要传承发展,一定要注意剧目建设,还要翻翻家底,把音乐、表演上的好东西整理出来。王馗表示,稀有剧种必须强调独立性、唯一性。稀有剧种不仅仅是传播乡情,如果要让城市欣赏戏曲的主流人群接受,还必须在传承发展中有独特的思考。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4)

观众座无虚席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5)

梅兰芳大剧院大厅内人潮涌动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6)

演出结束后依然不愿离开等待加演的观众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7)

演员谢幕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8)

演员后台化妆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19)

稀有剧种配乐独具特色 李阳 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20)

早晨动员会 李阳 摄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艺术报记者金涛摄)

河南戏曲一共有几大剧种(7天9个剧种10家县级剧团)(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