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翠园初中和实验第二初中(深圳市翠园中学)(1)

翠园中学的办学特色鲜明,关注学生的多元和个性发展。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深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翻开全新一页。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中学校是什么样的?深圳市翠园中学(下称“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的理解是:“高质量发展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定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一定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进入翠园中学的学生,75%左右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同时在特色社团、校园足球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现,涌现出深圳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王迪瑶、广东省英语单科第一名刘子昕,百万转会费加盟职业队的足球小将段刘愚,获评“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的吴明昱,被誉为“动物小说王子”的青年作家袁博,凭借防烫勺的发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的邓禹等一批优秀学子。

近年来,翠园中学秉承“为师生的出彩人生搭建舞台”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翠园样本”。

撰文:叶淑萍 马平

以改革驱动创新▶▶构建“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格局

作为深圳的老牌名校,翠园中学近年来焕发新活力的硬核源于在韩冬青的带领下,以改革驱动创新,构建了以高考为主体、科创和足球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格局。

2018年高考,王迪瑶同学以666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第6名,勇夺深圳市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19年高考,李文杰同学以695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录取。2020年陈雨辰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自2000年以来,翠园中学累计已有31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20年高考,翠园中学高分优先投档率达75.1%,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市唯一连续11年重本率保持增长的高中。

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换句话而言,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完全代表高质量发展。这也是翠园中学“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内核所在。

除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外,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和科创教育同样享誉全国。学生要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就是一个方面。2014年,翠园中学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正式注册的中学足球俱乐部。

近年来,翠园中学的足球俱乐部向中超、中甲、西班牙俱乐部等职业球队输送优秀球员11人,向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输送高水平足球运动员40人。学校还荣获“首届中国男子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成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

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注重体教结合,借助已形成的“四级”足球联赛,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职业俱乐部”的成长链条,最终实现两个目标:为大学输送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为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优秀的球员。目前,体教融合的“翠园模式”已在深圳乃至广东和全国被借鉴推广。

开放、交流、分享,接触前沿技术、激发创造潜力、动手将创意实现……“创客”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和欢迎,也成为新时期深圳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标签。近年来,翠园中学通过组建科技联盟,建设了多个现代化科技创客工作室,众多学生在这里将梦想变为现实。

2020年,邓禹、马俊楷双双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创新潜力奖”(最高奖项),翠园中学成为全国唯一“双金奖”学校。2021年,翠园中学学子在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中国赛全国一等奖。近三年,翠园中学科创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4项,科创教育走在广东乃至全国前列。

面向全体学生▶▶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摇篮

成绩斐然,并非偶然。背后是翠园中学高瞻远瞩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现实情况是: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和实验设施、基层教育阶段很难有创新人才。如何破题?

创新就是基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聚焦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等核心素养,翠园中学认为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社团则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翠园中学以人为本,构建起涵盖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三大类别的课程图谱。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基于课程标准,实现学科内知识内容的纵向整合。拓展性课程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性课程则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融合校内外的科研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挑战性课程,旨在培养创新型、拔尖型人才。

在翠园中学,多元、拓展、创新、丰富的52个社团,是学生兴趣延伸、个性发展、特长展示的最好平台。如文学社是“全国十佳文学社”,艺术创客中心已成为省、市、区三级挂牌的创新实践基地,合唱团曾获广东省合唱比赛一等奖并应邀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跨界协作则是翠园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特点。一方面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另一方面要打破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课程体验。学校有计划地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学府开展研学交流,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知识应用和开阔视野的平台,开阔学生眼界。

翠园中学还与清华大学慕华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引进清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学校的创新驱动、人才集聚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开创了普通高考、美术特长、航天航空、强基计划等多种进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路径。

跨界协作、课程建设、内引外联、牵头高校,在“四驾马车”的齐驱并进之下,翠园中学形成了一个全面而不断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

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

2015年9月3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篮球场,第43届亚洲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热战正酣,绿茵场上奔跑着的是来自翠园中学的足球小将,与他们对战的是新加坡代表队。当天适逢“9·3阅兵式”,赛场上的大屏幕正在进行实况转播,在踢进第一个球后,少年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自发转向国旗敬礼。那一瞬间,坐在观众席的韩冬青潸然泪下。

对孩子们来说,那场比赛只是漫长人生中的珍贵回忆,而在韩冬青看来,那次自发的敬礼恰是翠园中学用教育实践诠释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体育运动是手段,立德树人才是根本。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迸发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教育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翠园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为师生的出彩人生搭建舞台”,因此,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孩子,还要关注老师,只有高质量发展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学生。

翠园中学教师有一流的敬业精神和一流的专业能力,始终以研究的状态看待一切。学校现有教职工21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5人(本土培养4人),全国优秀教师及特级教师1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32人,省市名班主任7人。现有省市区名师工作室15个,国家级及省市区课题研究67个。2019年,孙殿元老师获评深圳市“年度教师”,53人获评市级区级名优教师、骨干教师。2020年,学校教师共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23项、市级奖项61项,区级以上奖项共计166项。

2020年,学校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广纳贤才,一次引进23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硕士、博士,为学校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通过发扬“导师制”结对、结伴的传统,每一位进入翠园中学的新教师都要参加拜师仪式,跟随一位资深教师学习三年。口口相传、手把手教,翠园中学教师队伍的精髓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代代相传,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翠园中学的办学特色鲜明,关注学生的多元和个性发展,把‘为师生的出彩人生搭建舞台’的办学宗旨诠释得非常好!”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评价道,翠园中学的教育底蕴与历史文化,她的根与脉,在深圳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