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1)

2022年8月28日,上海,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附近,市民和游客在滨江景观岸线散步健身。东方IC 资料图

黄浦江曾是上海的工业岸线,如今转变为一条可亲可近的生活岸线。

跑步、骑行、露营,滑板、攀岩、垂钓,看艺术展、逛公园、打卡工业遗址……在上海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有丰富多样的体验。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滨江两岸就人潮涌动,成为沪上热门打卡地。

2017年12月31日,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以建设世界级滨水区为愿景,滨江持续建设“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一座座艺术场馆、一处处历史旧址、一片片公园绿地陆续向公众开放,上海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绘好滨水“工笔画”,还江于民。

江水奔腾,秋风送爽,黄浦江见证着上海的日新月异,承载着人们对一座人文城市的美好期待,也印证着“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这一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2)

2022年2月27日,上海杨浦滨江保留着许多工业遗存。东方IC 资料图

贯通滨水空间,还江于民

黄浦江45公里岸线贯通背后,是15年的协同努力。

2002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确立基本原则为“百年大计、世纪精品”。

2013年,两岸地区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黄浦江两岸地区作为上海市六大重点功能区之一,两岸开发的工作重心逐渐聚焦到公共空间建设。

2014年,《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出炉,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将黄浦江两岸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黄浦江两岸都承担着生产功能,码头、工厂密布,想要开放公共空间并不容易。除了断点多、交通不便、配套不足等问题,还涉及众多利益方。

贯通岸线涉及的动拆迁量巨大,但在改造过程中,许多单位主动“腾地”撤出滨江,对两岸贯通给予全力支持。比如,8.3公里长的黄浦段,南外滩区域海事、轮渡、环卫等码头设施实现了全面腾让,实现7个主题公园点缀世博滨江;8.9公里长的徐汇段,近1000亩土地完成腾让,克服了淀浦河桥等桥梁及道路工程与沿线大型市政设施改造同步推进的多个工程难点。

2016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开放成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开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线。”沿江的杨浦区、虹口区、黄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都铆足劲推动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开辟一个个新的“城市客厅”。

也是那一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间,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到2017年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3)

上海杨浦滨江。人民视觉 资料图

在滨江打造更多生活方式

滨江贯通后,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沿45公里黄浦江岸线,共经过杨浦、虹口、黄浦、徐汇和浦东5个区,沿岸各区滨江风貌各具特色。

如杨浦区有船厂、纱厂、水厂和码头等工业遗存,虹口区有外白渡桥、浦江饭店、犹太难民纪念馆等深厚历史沉淀,黄浦区的外滩源、和平饭店、汇丰银行大楼等历史建筑彰显着上海风情,徐汇区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带来浓厚艺术气息,而浦东新区则以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展示现代风貌。

不过,黄浦江两岸怀揣着更大的梦想,要在空间上进一步“精雕细琢”。

2018年,浦江两岸开始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愿景,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

2018年9月,随着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展馆率先开馆,去外滩看展渐渐形成风潮。如今,几百米的步行距离内就有外滩美术馆、久事美术馆、东一美术馆等多家艺术场馆,莫奈、高更、博纳尔、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真迹都曾在此展出。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4)

上海西岸油罐艺术中心。人民视觉 资料图

艺术也融入废弃的历史遗存,成为独特的存在。2019年3月,上海市徐汇滨江原龙华机场旧址内的废弃储油罐、消防水池及相关配套设施,经过工业遗产至艺术空间的转变后,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身份重新出现于公众的视野中,成为网红打卡点。

2019年7月,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以黄浦江、苏州河两岸为重点的城市滨水区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9年11月,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阐释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他说,“我们这个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公共空间要扩大,公共空间要提质,让人民群众在这里,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之后,在滨江两岸,更多的体验被解锁。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5)

上海浦东美术馆。人民视觉 资料图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6)

2022年6月11日,上海,年轻人在徐汇滨江玩滑板车。人民视觉 资料图

2021年夏天,位于小陆家嘴滨江核心区的浦东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开馆即预约爆满。在黄浦滨江的江南造船厂旧址上,滑板极限公园去年开园,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滑板极限主题运动公园。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7)

2022年2月24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里的申园和江南园林全景。人民视觉 资料图

一份更大的惊喜来自浦东滨江。2021年最后一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四座原世博场馆诉说着世博记忆,古典园林风格的申园里山水环绕。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园计划于2023年底基本建成,包含双子山、上海温室、世界花艺园及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届时市民在滨江还能爬山、骑马、听歌剧。

历数不断涌现的打卡点,陆续开放新的公共空间,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除了地标性建筑,滨江的咖啡馆、驿站、书店、口袋公园等也在悄悄生长,于细微处彰显城市生活的美好。无论是专程看一场艺术展,还是随意散步吹吹风,人们在滨江都能拥有惬意的体验。

续写美好城市篇章

2022年9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工作时指出,“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眼世界级滨水区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能级、拓展内涵,做强功能、优化服务,真正实现“串珠成链”,让广大市民游客望得见水、触得到绿,更好品味城市历史、享受城市艺术。

为做好世界级滨水区这篇大文章,黄浦江岸线的发展,从未停下脚步。

2020年8月公布的《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中,将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

为落实滨水空间共治共享,上海专门为“一江一河”立法。2022年1月1日,《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这是上海首部针对公共空间的立法。

《条例》提出,建设黄浦江、苏州河全方位贯通开放、要素齐全、景观优美、亲水舒适、文化深厚、生态绿色的公共空间系统,促进一江一河沿岸地区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

水墨画工笔画山水画区别(上海如何绘好滨水)(8)

黄浦江与苏州河。人民视觉 资料图

发展节点也已经明确。根据《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至“十四五”期末,黄浦江两岸地区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其中,黄浦江两岸将实现新增滨水贯通岸线约20公里,新建滨水大型绿地及公共空间约400公顷。

五年内,黄浦江沿岸地区的任务清单上共有涉及八个方面140余项具体任务。

譬如,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加快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新地标建设,做强文化旅游体育功能;发挥黄浦江沿岸产业集聚和生态绿色优势,聚焦金融、航运、商贸、科创、旅游、文创等主导产业,增强滨江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沿岸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区建设;在滨江及腹地范围构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统筹发展的复合公共交通体系……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已深深烙入上海城市建设中。

随着滨水空间共治共享,“你在船上看风景,岸上看你是风景”将成为市民游客在“一江一河”游览休憩时的美好收获,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篇章仍在谱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