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地学习汉字,其体会似乎更加深刻。现在我们参照她的书,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举几个例子说一说。

殷墟甲骨文图解(殷墟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1)

这字多么像一只船,这船有船头船尾还有防水舱。这种船直到现代还有近似的。林西莉教授拍了张照片,很形象,现附于下,以便探讨。

殷墟甲骨文图解(殷墟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2)

殷墟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从字形可以看到中国三千多年前的舟船制造。那时的舟船制造已经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了。我们看到印第安等民族古老的“舟”大都是独木的,将树截断,削平一面,然后将树心挖空即可浮游划行,很简单。而中国那时的船已经是两边用阔板围,船底另用板拼成。船头用木板将两边的围板连紧,加固,以防御碰撞。船尾除用木板连接两围板外,后面留空,以便撑、划或者摇撸。当中用木板将两边围板撑开,加大空间利用和当防水舱。有防水舱,一舱进水,另舱空,船不易翻沉;船进水,在船上也容易自救。而“舟”字是像船的平面形状。

这与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有关。河水平稳,船的头尾也较平。海边的船因海浪大头尾才需要高翘,从河岸上看船的主要特征是见其平面,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特殊的文化意义就从这“舟”字形中表现出来。

殷墟甲骨文图解(殷墟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