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起读第119天,一起继续哦……今天是论述人之高矮、胖瘦、黑白不同,刺治之道各异的——

《灵枢 逆顺肥瘦篇》

黄帝内经人的五行分类(通读黄帝内经之119)(1)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歧伯对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木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我从夫子您这里受教了针刺之术的道理,很多内容都知晓了,夫子您所传授的道理和方法,在临床中取得效验、祛除病患就像手中物品掉落一样快,据此治疗没有顽固不愈之证,那么夫子您是勤于向老师学习呢,还是擅长审察事物从中领悟出这些道理的呢?

岐伯说:圣人所学习研究的道理,在上必与天道相符合,在下必与地理相符合,而在中则与人事相符合,一定会明晓其中的道理、规律,并以此来创立相应的法度、规则,才可以传诸于后世。所以匠人不能放弃测量尺寸的量尺而臆测物体的长短,弃置划直线的绳墨而随便在木料上取平直,工人不能丢置圆规而画圆形,放弃方尺来画方形。明白了这些道理再去学习研究,就是掌握了自然的事物之理,平易实用的法则,事物逆与顺的常理。

黄帝说:我愿意听一听事物的自然道理是什么?

岐伯说:临深决水,从高处疏导,让水向下而流,不用耗费很大的力量,水就可以放尽。循掘掘冲,顺着洞穴疏导,打破其中的淤塞,水路就可以疏通。用这样的例子可以来形容人体气机是滑利还是滞涩,血液是清利还是浑浊,气血的运行是顺还是逆。

黄帝说:我愿意听一听不同人皮肤黑与白,体型胖与瘦,身材高与矮,在刺治时各有一定的规矩吗?

岐伯说:年纪正当壮盛,体格强健,皮肤紧致坚实,因邪气加害而生病的,刺治这样的病人,进针要深一些并且要留针,这是体型肥壮的人。这类人肩膀宽阔,但腋部、项部肌肉较弱,皮肤厚颜色发黑,嘴唇肥厚而大,血液也颜色发黑而浑浊,气机运行滞涩、迟缓,在做人方面,多贪求获取更多,刺治此类病人,不但要深刺、留针,还应增加刺治的次数。

黄帝问:如何刺治体型较瘦的人?

岐伯说:身形较瘦的人,皮肤薄,颜色浅,肌肉瘦损就像刀削一般,嘴唇薄,说话声音轻,血液清稀、气机滑利,正气容易耗散,血液容易损伤,刺治此类病人,进针宜浅并且要即时出针。

黄帝问:怎样刺治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平常之人?

岐伯说:查看病人肤色是白还是黑,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调治,其中体格端正、肌肉厚实的人,其血气一定和谐顺畅,刺治此类病人,不要背离刺治之术的常规。

黄帝问:怎样刺治身形强壮、骨骼粗壮有力的人?

岐伯说:刺治身形强壮、骨骼粗壮有力的人,要注意他们多为肌肉坚实、骨节舒缓,强壮有力的人,此类人多性格沉稳少动,所以气机易滞涩,血液易混浊,刺治此类病人,进针要深并且要留针,增加刺治的次数。如果是性格多动的人,则一般气机滑利、血液清澄,刺治此类病人,则进针要浅并且即时出针。

黄帝问:怎样刺治婴儿?

岐伯说:婴儿,肌肉柔弱,血气少而弱,刺治此类病人,要用长而细锐的毫针,进针要浅,出针要快,可以一天刺治两次。

黄帝问:您所说的“临深决水”,在刺治中如何应用?

岐伯说:病人血液清稀,气机浊滞,刺治之时用泻法快速泻除,病气就可以消散了。

黄帝问:您所说的“循掘掘冲”,在刺治中如何应用?

岐伯说:病人血液混浊黏滞,气机壅塞,刺治之时用泻法快速泻除,经脉、气血就可以畅通了。

黄帝内经人的五行分类(通读黄帝内经之119)(2)

黄帝问:经脉运行的逆与顺是怎样的情况?

岐伯说: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从相应之脏循行到手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从手部循行到头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从头部循行到足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从足部循行到腹部。

黄帝问:为什么只有足少阴肾经向下循行?

岐伯说:不是这样的,向下循行的不是足少阴肾经而是冲脉。冲脉,是五脏六腑气血的汇聚之海,五脏和六腑都从冲脉中禀受气血。冲脉上行的部分,由上腭与鼻相通的孔窍而出,将气血渗注到各条阳经中,灌注精气到经脉;冲脉下行的部分,注入足少阴肾经的大络脉,在气街穴而出,沿着大腿内侧面进入腘窝中,再伏行于胫骨(小腿骨)内,向下到达内踝偏后的位置分为两支,其中下行的一支与足少阴肾经并行,将气血渗注到足之三阴经中,而前行的一支则伏行出于踝关节,向下沿着足背进入足大趾中,将气血渗注到各条络脉并温煦肌肉。所以,如果冲脉的分支别络凝结不通足背的脉气就会凝滞不动,凝滞不动就会发生厥逆,发生厥逆足部就会寒冷。

黄帝问:如何诊查这些病变呢?

岐伯说:用言语引导病人说出真实的症状,用切脉的方法来加以验证,如果不是冲脉的分支别络滞涩不通,足背上必然会有脉气搏动,然后就可以明晰经脉运行的顺与逆了。

黄帝说:这于我真是难题啊!圣人创立的医学之道,比日月还要明朗,比毫厘还要精微,如果不是夫子您,谁又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