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就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作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今年的重点大戏,《杨月楼》演员阵容很是耀眼。李宝春的自编自导自演,演员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明星,包括曾是越剧名家的演员何赛飞,集演员、剧作家、导演于一身的金士杰、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以及上海评弹团新生代丽调传人陆锦花。

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1)

《杨月楼》海报

但在这满台明星背后,却有一个“隐身”的明星——表演指导杨立新。

9月底,刚刚从加拿大巡回演出陈佩斯导演的舞台剧《戏台》回到北京,演员杨立新时差未倒,就径直赶到了《杨月楼》的剧组开始工作。手中的剧本,早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只不过,这一回,这位北京人艺的资深演员,担任的不是剧中某个角色,而是幕后指导。

《杨月楼》是个形式全新的作品,融汇京剧、话剧、评弹、现代歌曲、交响乐等多种艺术样式进行创新融合,演绎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月楼案,讲述绝代名伶杨月楼的人生传奇。

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2)

2016年,李宝春与杨立新探讨《杨月楼》

杨立新参与这部作品的筹划,已经整整两年,剧中剧场经理的角色原是为他度身打造,却因为档期原因最终错过。

不过,在金士杰接下这个角色后,杨立新“放心”地进入剧组,尽心地做起了“表演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妥的表演细节。

排练场上,杨立新对每一个角色都烂熟于胸。遇到演员表演有难题,他就现场演示,时常还进行一下慢镜头式的分解动作,为演员剖析人物行为动机。“猪八戒头上插花——不像话”,杨立新还时常用此类歇后语讲解表演,排练场笑声不断。

杨立新和该剧的结缘,颇有一段故事。

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3)

《杨月楼》彩排照片 摄影:柴美林

《杨月楼》的出品方的天桥盛世集团一直致力于“光扬中华戏曲文化,为天桥演艺区内的剧场打造能够长续演出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在成功推出第一部作品《北京法源寺》后,又相继出品了《石中剑传说》、《老舍赶集》等作品,但在本土音乐剧领域,却始终有些“难产”。

2015年,天桥开始筹备首部音乐剧作品。当时,陈佩斯和杨立新主演的话剧《戏台》在演出市场创造了极大的票房奇迹。邀请杨立新参与创作一部融入传统戏曲元素的舞台剧,成为当时出品方的想法。

在不久后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杨立新在发言中提到了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关系,制作人当即坚定了要力邀杨立新成为主创的想法。

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4)

金士杰在排练场说戏 摄影:柴美林

彼时,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陈敢权的《一页飞鸿》进行了本土戏曲音乐剧改编的视野。台北新剧团的京剧艺术家李宝春也被受邀担任导演,并尝试把剧本改编融入京昆元素进行创作。

剧组同时把剧本寄给了杨立新,却始终没有回音。事隔很久,杨立新见到出品人时说,“跟我想要的本子不太一样”。

这和李宝春给出品人的回复不谋而合:“《一页飞鸿》讲的是一位粤剧编剧的故事,不一定适合京昆表达。”李宝春于是推荐了一个新的题材,也就是今天剧戏音乐剧《杨月楼》的故事。

始料未及的是,杨立新在拿到《杨月楼》剧本后连夜读毕,第二日就给制作人电话,表达了一见如故的感受。并从此拉开与李宝春长达两年的创作沟通。

两年间,杨立新和李宝春不断沟通剧本,常常从傍晚聊至深夜。一来二去,修改稿的剧本已经堆成一尺高。

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才下戏台又上杨月楼)(5)

《杨月楼》排练照:何赛飞与孙丽英 摄影:柴美林

虽然为剧本投入了两年的思考,杨立新却最终因为档期,错失了剧中剧场经理的角色。

但杨立新还是成为了这部剧的表演指导,并对作品表示了极大期待:“我非常喜欢宝春导演的戏,他每次来京演出我都会赶去看。他一点都不守旧,很愿意创新,尝试创作过很多京剧创新类剧目。这次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形式极具多样性,有着‘技在戏中’的巧思,虽然融合了话剧、评弹、RAP等各种元素,却一点也不突兀。”

而李宝春的导演设计也力图回应着杨立新“不守旧”的评价。

在这部《杨月楼》中,现代多媒体影像将融入整个舞台空间。剧中的影像故事都是为了此剧专程拍摄,其中不少取景于北京著名的湖广会馆,影像中,杨月楼从红遍上海滩的名伶,到混迹野台班十年寒苦的落魄艺人,既保留戏曲艺术写意的美学,又具有电影质感的艺术语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