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冰(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培养好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培养好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闫冰(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新征程上,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质量测评体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的明确要求。应加快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发展潜能,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相统一。坚持以效果评估为重点,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力争直观体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情况,科学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立足我国国情、文化、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研发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标准化教育质量测评工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指出:“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重视财政、科技、金融等领域政策创新,为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支持和引导高校依托自身学科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风投机构、创业园区、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完善校校、校地、校所、校企等长期共建模式,创新以项目为纽带的更加灵活的协同育人模式,汇聚合力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
优化制度供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指出:“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创新型人才价值实现的过程,对于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发挥创新型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作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整合高校、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企业等多个主体的优质资源,打通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向创新链下游渗透的创新通道,以完整的创新链条拓宽创新领域;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政、产、学、研各方加强合作,以合理的价格机制激励创新行为;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激励创新投入的税费减免机制,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社会融资渠道,以多元充足的经费来源促进自主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来源: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