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苦难中的巨人——蒋勋谈米开朗基罗》。

就像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亲眼看见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大卫》、《囚》而落泪一样,我读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及其作品的图片也为他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作品而落下了眼泪。

美丽的生命是什么?是为信仰活着的生命,是为信仰死亡的生命。

美丽的作品是什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呼吸的声音。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1)

创世纪局部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就是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的一生,其人生是美丽的,作品更是美丽的。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取得辉煌成就,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只有米开朗基罗一人。

米开朗基罗147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著名的圣克罗齐教堂附近,他的童年浸染在教堂壁画美丽的图像世界。

他成长于正是佛罗伦萨全力推展文化创造力的时代,与精英文化的接触为他打下了厚实的人文与美学基础。

米开朗基罗从十四岁开始创作直至将近九十岁生命的结束,他将长达七十五年的毕生精力都倾注在自己钟爱的艺术创作上。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2)

创世纪局部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专注的人。

他33岁创作罗马梵蒂冈西斯汀教堂600平米天花壁画《创世纪》。历时4年5个月,共绘有343个人物,全部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创作时他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更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崇尚自由的他在创作时不得不长时间仰着头在天花板上画画,精神和肉体被持续不断的超负荷工作给拖垮了,这让他在三十七岁完成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时看起来更像一位老人。

60岁时米开朗基罗又在西斯廷教堂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幅震惊世界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66岁绘制完成时耗尽了生命中一切的力气,就像一张随处飘荡的人皮。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3)

大卫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完美主义者。

他说“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在其艺术创作上一旦出现了一丁点的不满意或者是失误,米开朗基罗就会放弃创作再从头开始。他的四件杰作《囚》,45岁开始雕刻,到他89岁一直留在身边不断被修改,不出售,也不展示。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为艺术献身的人。

他生命最后的七八年 ,排尿困难,上下楼梯都难以行动,写信需要别人代写。然而一直到他死前一天,还拿着捶凿敲打石块。

他说:“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4)

酒神

只有当《酒神》、《大卫》、《摩西》、《囚》等这些代表艺术巅峰的令人敬畏的雕像,一个个被禁锢的躯体从石头中解脱出来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才会感到自己的灵魂也被解放了,自己也似乎不再那么痛苦了。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

米开朗基罗在《最后的审判》画中把自己画成一张剥成空荡荡的皮作为自己的签名,如此惨伤痛苦的自己,悬在天界地狱之间,这是历史上创作者最奇特、最伟大的签名方式。他留在画面上的不是虚浮与自豪,而是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在向艺术殉道。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5)

摩西

米开朗基罗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之路。

米开朗基罗肉体上追求最大的欲望解放,心灵上又祈求圣洁与和平,他完全打破了文艺复兴前期的古希腊美学风格古典与均衡的传统,雕刻之中兼有希腊古典美学和基督教信仰美学,雕刻之中使人体扭动起来,展现律动之感,开启了之后的矫饰主义,为五百年来的欧洲文明走向现代化打下了不朽的基础欧洲

米开朗基罗有强烈的粗狂阳刚之美的追求特质,他放弃精雕细琢的技法,大刀阔斧在岩石上劈出粗狂混沌的造型

他相信肉体远比衣服圣洁完美。

他使雕刻不再只是结果,而是一种时间延续的过程,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考

与被誉为“神之手”的雕塑相比他不擅长绘画和建筑,尽管不愿意去画画和修建,他还是将每一个作品做到完美,他以雕刻的观念涉入绘画和建筑,改写了绘画的历史,影响了欧洲的巴洛克建筑,创作了融合建筑、空间、雕刻,最完美的作品美第奇家族陵墓“圣彼得大教堂”。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6)

洛伦佐之墓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的作品都持续思考和展现着人性的意义。

人,为什么而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欲望使肉体沉沦吗?热烈的爱为什么像火焰般燃烧,使肉体炙痛?他的作品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23岁时年轻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刻的《哀悼基督》人物雕刻精细,极深的刀法刻出人体的平顺光滑,突显肌肉的凹凸,受光部分的明亮与背光凹处的暗黑,形成强烈对比。从解剖的角度看,简直无懈可击,集中表现了青春身体的美,基督的死亡如诗句,如花朵。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7)

哀悼基督

作品《战斗》《酒神》《大卫》《昼》、《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隶》《摩西》、,这些旷世之作的形象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中年以后的米开朗基罗逐渐以雕刻表现哲学的思维,此时的人体雕刻《胜利》、《被缚的奴隶》、《囚》等每一处斑驳,每一处凹凸,每一处刀斧的痕迹就像人身上的伤疤,是跌倒受伤后痊愈的记录,雕刻不再只有造型上的意义,而是他希望借人体承载更丰富的象征意义。

因美而生为爱而行(为美而生)(8)

哀悼基督

75岁最后一次雕刻《哀悼基督》,作品粗狂未经修饰,展现出生命呐喊时留给世界的回声,生命的沉重与飞升,死亡与救赎,肉体与灵魂在作品里达到高度一致。

看着旷世奇才的旷世之作图片,我可以感觉到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感觉到人物灵魂,感觉到生命和呼吸,感觉到人性的狂喜与剧痛。

1564年米开朗基罗结束将近九十岁的生命,结束了自己七十五年的创作生命。

他写下最后的遗嘱:

灵魂交给神

肉体交给大地

物质交给亲属

他的遗体埋葬在他童年住处佛罗伦萨的圣塔克罗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