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庐山高图轴

【年代】清

【作者】沈周

【现状】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

【尺寸】192 X 97 CM

【材质】纸本 设色

《庐山高图》此画画于成化丁亥年(1467),为沈周(号醒庵)41岁时为其老师陈寬70寿而作。之所以选景庐山,是因为陈宽祖籍江西。他极力刻画庐山“仰之弥高、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借此来表达师恩浩荡的主题。

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黑色浓淡怪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位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庐山高图,原属北京故宫旧藏,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周山水画精髓欣赏(每日读一画清沈周庐山高图轴)(1)

清 沈周《庐山高图轴》题诗

《庐山高图》的题诗气势恢宏,豪迈雄健: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岌科二千三百丈之,谓即敷浅原。培何敢争其雄?西来天暂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春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时有落叶於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於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於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淩天风。

沈周山水画精髓欣赏(每日读一画清沈周庐山高图轴)(2)

清 沈周《庐山高图轴》局部

此幅作品由于有着重大意义,故此沈周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沈周山水画精髓欣赏(每日读一画清沈周庐山高图轴)(3)

清 沈周《庐山高图轴》局部

沈周的山水画以北方画风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秀美、凄迷之韵,使南北画风有机融合,又各尽其妙。虽然此图着意模仿王蒙笔意,仍然明显具有明代特点。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师古能化,自出机杼”,还与其人品、阅历及修养的历练有关。因为他不仅受元代文人画的影响还有受北宋画风熏陶,大山堂堂构图有北宋气势,王蒙式的解索皴中更多融入了董巨的披麻皴,减弱了符号感,露出蓬勃明朗气息,属细沈风格。。

他作品风格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细笔”画为主,晚期呈现出粗笔放逸的风格,《庐山高》尺幅之大,为存世之最。可以说是两种风格兼具的代表。此画是沈周由奠基阶段转向变革阶段的显著界碑,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山水画精髓欣赏(每日读一画清沈周庐山高图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