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1)

札甲是古代中国军队的常见护具,南北朝以后,札甲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各朝各代的札甲都大同小异,当然在细节上,不同朝代的甲还是存在区别的。那宋朝的札甲长什么样子呢?这得从宋朝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说起。《武经总要》成书于宋仁宗时期,主编是宰相曾公亮和副相丁度,书中说,甲的材料有铁、皮、纸,三种,一领完整的铠甲,由披膊,吊腿,身甲和兜鍪顿项组成。武经总要的插图中记载了五套铠甲的样式,这五领铠甲基本上大同小异,结构都是类似的,如书上所说由头盔、披膊、身甲组成,头盔上带有保护耳部和后颈的顿项,披膊上多数都附带有加强胸部防护的部件,身甲上带有保护小腹和裆部的鶻尾。

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2)

这些铠甲中的四领,都是典型的中式札甲,造型也较为俭朴,当为实战用具,唯有最后一领,装饰华丽,有复杂的凤翅和兽吞,同时防护面积也较小,甲面疑似有织锦之类的覆盖物。这领甲可能便是宋代的一种仪仗甲,《宋史·仪卫志六》记载:“甲以布为里,黄 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纹),红锦缘,青 为下羣,绛韦连膺,金铜铁,长短至膝。前膺为人面二,自背连膺,缠以锦腾蛇(锦带)”,仪仗甲的用处是阅兵,因此自然是越华丽越好了。

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3)

四领实战盔甲的主要区别在于头盔形制不同,其中一顶的头盔目测为小札片组成,这种小札片的铁盔历史那叫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去了,唐朝时期,这种小札片盔还相当普遍,如唐代陶俑和壁画中不乏头顶小札片盔的形象,到了宋朝时期,雕塑和壁画中便鲜见这种小片盔了,武经总要的五套铠甲里,只有一套的头盔为小札片盔,可见这种盔在当时已经不是主流头盔,属于个老古董了。

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4)

另外有两顶头盔,其盔体目测由大盔片组成的盔顶和札甲片编成的下缘构成,同时头盔下还缀有札甲片编成的顿项。这种以大盔片组成的盔顶和札甲片编成的下缘组装成头盔的做法,在我国西藏地区的部分盔甲中也有体现,至于为何则有待考证,个人认为应该是金属加工能力不足,制造大片盔片较难的原因。

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5)

最后的一顶,是被称为步人甲的铠甲配备的头盔,步人甲的头盔和上述两顶盔不同,是由大片盔片组成,没有采用局部小甲片的配置,可见这种盔应该属于一种较为精良的头盔。步人甲头盔下部所缀的顿项与常见顿项明显不同,疑似是一种带有面帘的顿项,这种带面帘的顿项平常可以收起到额部,避免影响视力,战时则可以放下,遮挡面部,宋朝和金国都有这种头盔。

宋朝统兵大将的盔甲 宋朝布人甲为何出名(6)

《武经总要》是宋代的官修兵书,因此这五领铠甲的形制还是值得相信的,从宋代一些较为接近实战情况的绘画和雕塑上看,宋军的甲与书上插图里的甲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宰相出品,那质量确实是有保障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