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在刚添加微信时,他就提醒记者,有任何涉及到卡的问题,不要用微信打字,最好直接语音,“保证我们双方的安全。”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你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物美价廉”所心动?

今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活动前夕,澎湃新闻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买的所谓流量上网手机卡,实为“物联卡”。按卖家提供的教程激活并预充购买套餐后,遭遇商家跑路,充值费用打水漂的情况。

微信如何使用不打字的语音(涉及到卡的问题)(1)

记者在京东、淘宝平台上随机搜索,有购买使用的消费者直接点名商家出售的流量卡,实为物联卡

物联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等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但各大运营商仅支持企业客户办理,不对个人用户销售。

近年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相应法规文件,对物联网卡行业“拉闸限电”。公安部网安部门也持续部署“净网”“断号”等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均被明确列为禁卖商品。

但记者调查发现,为了逃避监管,不少商家在销售时玩起了“文字游戏”。与此同时,仍有大量“卡贩子”在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伺机揽客,已实名好的物联卡可随意购买。

一位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多年的公安机关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物联网卡流向社会主要存在两个隐患,一是流量限制技术不成熟,被人破解后会变成无限制上网卡;二是伪实名制的问题,和普通电话卡流量卡一样,如果犯罪分子用这种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成本非常高,难度非常大。

消费者称买卡预充后

商品下架、商家跑路

河北邯郸的张先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