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

深圳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焕活力。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老牌国际学校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在开学周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共邀请了9名深圳非遗传承人为全校师生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1)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2)

非遗传承人与负责此次活动的老师们合影

在课堂中,肖氏肖像剪纸传承人刘万讲、树叶吹奏传承人卓忠明、中国结传承人杨林娟、棉塑传承人罗晓琳、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麦氏奶茶传承人余庆池、锔瓷传承人方瑞华、广东口哨传承人伍达泽、脸谱绘画传承人彭芳向师生分享了非遗故事,展示并传授非遗技艺。他们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引导师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更多师生了解非遗、亲近非遗、爱上非遗,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通过传统知识、传统技艺、传统娱乐、传统习俗、传统信仰等表现出来,是一个民族、社区或群体世代传承的活的文化精神。作为移民城市,深圳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多元文化在这里相融相生,并成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非遗进校园”,意义深远。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3)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4)

中外籍老师对深圳非遗项目都颇感兴趣

此次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创始人、院长傅腾霄教授表示,学院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文化在国际教育中的价值,这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课程为载体,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帮助同学们树立文化自信,这对推进深圳非遗、深圳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未来,我们将更深入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希望可以寻觅到学校里的“小小传承人”。

据悉,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已于8月16日开学,开启了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该校秉承“融汇中西、坐言起行”的校训,致力于将学生培育为身心健康、人格完美、思想独立、意志坚韧,具有家国情怀、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17年办学历程,助力上千名学子进入世界名校,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国际教育领域享有盛名。2019年“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美本方向全国No.24、深圳No.3。2020“中国国际化学校品牌价值百强榜”全国No.26、深圳No.2。2021年荣膺首届“中国最佳国际学校”、“福布斯中国杰出国际化学校”,在“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年度评选”榜单中荣登前50,稳居全国国际学校50强。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5)

刘万讲和完成肖像剪纸作品的学生们合影

“老师,我想做一个肖像剪纸送给我爸爸,他马上要过生日了,我想给他一个惊喜,今天课程结束后我可以再向您请教吗?”8月17日上午10时许,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图书馆里,一名9年级的男生微笑着和肖像剪纸非遗传承人刘万讲交谈,其他同学正动手完成自己的肖像剪纸“处女作”。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6)

卓忠明正在演示花瓣吹奏

“真没想到,这么多孩子都喜欢这些传统的技艺!”在音乐礼堂里,看着学生们听得入了神,学得有模有样,树叶吹奏非遗传承人卓忠明展开了笑颜,激动地说道。他向学生们展示了树叶吹奏的绝活。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仍经常辗转各地,致力于将树叶吹奏的技艺带出国门,让树叶吹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扬。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7)

杨林娟教授学生制作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有着独特的中国色彩。中国结非遗传承人杨林娟在课堂上将中国结的历史发展与制作技巧娓娓道来。看似繁复缠绕的中国结其实只有一根绳子,在她手里相互穿插游走,便呈现出了一个个美好的作品。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8)

核雕传承人胡堂山讲解雕刻技艺

一枚小小的橄榄核能做什么?在胡堂山的手中,它被赋予了艺术生命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果核经过巧妙构思和精雕细刻之后,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们为之惊叹。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9)

罗晓琳和学生展示棉塑作品

棉塑手艺,又被亲切地称为“母亲的艺术”,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丛中的一朵奇葩。学生们在棉塑传承人罗晓琳的带领下,从认识一朵棉花开始,穿针引线、打结、缝制、塑造成品,用简单的针法制作草莓、装饰物,亲自动手体验棉塑技艺,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10)

余庆池演示麦氏奶茶制作技艺

麦氏奶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其传承历史已逾百年。麦氏奶茶传承人余庆池冲制的奶茶有着“超一流”的口感与外观。他用茶袋过滤红茶,在煲红茶的过程中,经过醒茶、煲茶、撞茶、焗茶、撞奶等工序,令茶的味道更为香浓滑口。冲茶过程犹如表演魔术,茶香、奶香四溢。学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奶茶!”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11)

伍达泽用口哨演绎《贝加尔湖畔》

“吹口哨入非遗,不仅是对吹口哨艺术的文化认同,更是对多种形态文化的鼓励”,广东口哨传承人伍达泽说到。在他看来,要吹出完整的歌曲,不仅仅是动动嘴,还要舌头、嘴唇、手指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吹出韵律。他用口哨吹响天籁之音,学生们如痴如醉,被他的技艺所折服。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12)

方瑞华讲解锔瓷工艺

锔瓷,是一种在陶瓷上钻洞,再用金属锔钉做搭扣(“锔子”)使残器得以卯合的修复技术。锔瓷人不但要精通各种修缮技艺,还要兼具绘画功底和美感。锔瓷传承人方瑞华向学生们展示了10多件经过修缮的器皿,件件精典别致,焕发新生。

深圳非遗首展(深圳非遗进校园)(13)

彭芳指导学生进行脸谱绘画

脸谱绘画传承人彭芳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华脸谱艺术之美,更加深了他们对脸谱人物的理解和认知。“非遗进校园,就像是撒下了一粒粒文化传承的火种,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彭芳说,未来孩子们出国留学,他们会像一颗颗蒲公英,把我们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审读:喻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