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 孟宪晖 ARTYOO

20世纪60年代,新兴事物——录像(Video)走入艺术家们的视野,原理等同于留声机,凭借一枚高速移动的唱针,图像通过阴极射线管被记录下来,图像质量差、画质渣是必然。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

  • 早期录像艺术的渣画质

早期录像通常录制于磁带上,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变坏或者被洗掉重复使用。但它比胶片影像易于编辑,时间显示精确。对摄影机的依赖也没有电影那么高,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种种新颖特性让艺术家对录像艺术大加青睐。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2)

  • 60年代黑科技,便携式摄录机

  • 索尼大法好

    1965年,白南准买了一台索尼牌Portapak(便携式摄像录像机),当天就在工作室中创作出《扣子偶发事件》(Button Happening,1965)。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3)

    • Portapak

    通过简单地解开系上外套纽扣的动作,白南准为录像艺术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一个相信录像中潜在着巨大创造力并努力探索的艺术家。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4)

    • 白南准《扣子偶发事件》视频静帧,影像,黑白,有声,02分00秒,1965年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5)

    • 艺术家白南准

    沃霍尔的“女精分”

    同年,安迪·沃霍尔用一台Norelco camera(一种16mm摄影机)拍摄出《内与外》(Outer and Inner Space)。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6)

    • 安迪·沃霍尔同款Norelco camera

    沃霍尔首次创造出四个特写两个分屏的拼接画面,女演员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在作品中自说自话演绎出一个漂亮的“女精分”。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7)

    • 安迪·沃霍尔《内与外》视频静帧,16mm影片转换为电子文档,黑白,有声,双屏幕,33分00秒,1965年

    “虐狗狂魔”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

    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上演的行为艺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现场》至今还在各位的朋友圈里游荡,她与多年未年的前男友乌雷流泪凝视不知道发出去多少狗粮。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8)

    • 2010年MOMA的相遇

    1978年2月,这对曾叱咤行为艺术界的情侣应一家比利时电视台的邀请,第一次只面对摄影机而没有观众进行表演。这件作品名为《AAA—AAA》,他们面对面跪坐于地,对着对方大叫,脸也越来越近,一直到一方失声为止。他们试探着个人身体的极限,也探索两人关系的变化。

    “女厨神”的神奇解读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先锋艺术盛行。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算是其中的弄潮儿之一,1975年她的《厨房符号学》简直就像一部教学片。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9)

    • 玛莎·罗斯勒《厨房符号学》1975,6分9秒

    在作品中,她化身“女大厨”根据字母顺序依次拿起厨房用具,以武器的方式挥舞它们,以此质疑家庭范围内的性别角色和任务分配问题。

    读词典就像新闻联播那样一本正经

    1988年,张培力从朋友及同学的单位那借了录像设备,拍摄记录了《30X30》,被视为中国录像艺术的开山之作。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0)

    • 张培力《30 × 30》录像屏,1988

    在他的另一件作品《水——辞海标准版》(1991)中。艺术家邀请中央电视台女播音员邢质斌以标准语速朗读《辞海》中以“水”字开头的条目,看似严谨的制作,却弥漫着一股荒诞的气息,明明那么正经地念着词典,却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拒绝触摸屏

    时光荏苒,录像艺术也在与时俱进。80后艺术家林科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2011)简直就是为逼死处女座量身打造,伴随着海浪的声音,在一幅岛屿为桌面的背景前,观众会看到名为“鲁滨逊”的文件夹被拖来拖去。幸好电脑屏幕不是触屏,否则绝对想一把按住。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1)

    • 林科《鲁宾逊漂流记》,2011

    弹幕护体——(゜-゜)つロ 乾杯~

    最及时的动漫新番,最棒的ACG氛围,最有创意的Up主,当弹幕文化入侵到录像艺术,就催生出了苗颖的作品《健康的畏惧》(2015),成龙甩头的“duang”、庞麦郎“我的滑板鞋”、哔哩哔哩网站弹幕、鬼畜……网络浏览器提供了新的录像艺术播放阵地。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2)

    • 苗颖《健康的畏惧》网络播放器,2015

    艺术要维持其活力,必须一再地投入到文化价值的舞台。当艺术开始完全摆脱客体的限制,任何抽象的想法都可以作为艺术品来展出。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3)

    观念成为了发明艺术的机器,无论昨天的渣画质,还是今天的弹幕,艺术家已经用观念刷屏50年。未来的4K、8K、VR中,艺术刷屏也不会停止。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4)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中

    怎么拍出90年代的画质感(50年录像艺术从渣画质起步)(15)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分为“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和“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两部分。前者呈现出过去50年对西方影像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后者则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还囊括了香港录像艺术特别放映项目“同时性——重构香港II”,通过对1989年至2014年间香港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艺术、动画片和纪录片进行筛选,审视那些可能被排除或者被遗忘的香港形象。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可以点击/搜索 ARTYOO微信号,直接关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更可以成为我们的用户

    ARTYOO网址:artyoo

    ARTYOO官方微博:@ARTYOO网站

    ARTYOO助理dryoo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