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康在港上市(源于中山大学的云康集团递交赴港IPO申请)(1)

据港交所9月6日披露,云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康集团”)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招银国际、浦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曾于2021年2月26日向港交所递表。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云康在港上市(源于中山大学的云康集团递交赴港IPO申请)(2)

据了解,云康集团源于中山大学,是国有上市企业中山大学达安基因(002030)控股从事专业医学服务、大众健康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是中山大学医学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成员和执行单位。

招股书显示,云康集团是一家全面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为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其次为非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以来,大规模检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抵抗疫情以及判断是否能解除封城状态的关键手段;这为相关医疗诊断测试方案供货商带来庞大商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20年按收益计,云康集团为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的第五大公司,市场份额为3.7%。

自2008年成立以来,云康集团开始向医疗机构提供标准化的诊断检测服务,进行诊断检测并分析结果。利用该公司在中国的六家独立临床实验室及门诊,云康集团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平台,承揽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加,于2020年已有超过2,000项检测项目及已进行超过1,000万次诊断检测。

云康在港上市(源于中山大学的云康集团递交赴港IPO申请)(3)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20年,云康集团为中国诊断外包服务市场的第五大提供商,按2020年收益计,市场份额为3.0%。

在费用收取方面,云康集团将根据已进行的检测类型及数量向其收取诊断服务费。截至2018年、2019 年及2020年12月31日以及2021年4月30日及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公司已建立79、132、199、227及246家共建诊断中心,并均建于医联体内的龙头医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医疗体截至同日分别约占中国所有医联体的1.0%。

云康集团已为共建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覆盖了600多家医疗机构(包括医联体内成员医院)。于2020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该公司是中国为共建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检测服务的第二大提供商,按收益计,市场份额为12.5%。

财务方面,于2018年、2019 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四个月,云康集团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5.96亿、6.78亿、12亿及4.55亿元;年内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人民币-6151.5万元、-2115.7万元、2.76亿元及1.17亿元,来自诊断外包服务的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75.3%、68.3%、71.5%及64.6%。

云康在港上市(源于中山大学的云康集团递交赴港IPO申请)(4)

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四个月,云康集团为共建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2.5%、49.3%、51.9%及53.2%。

同期,云康集团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8.4%、44.0%、66.0%及65.4%。云康集团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48.4%下降至2019年的44.0%,主要是由于门诊自2019年开业以来营运的若干固定成本增加,而主要受2019年终止与保险公司的业务的影响,于门诊进行的检测量减少。云康集团有关服务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44.0%增加至2020年的66.0%,主要是由于非医疗机构对COVID-19检测需求因COVID-19疫情而有所增加。

从行业上来看,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于2015至2020年,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总额由人民币29,540亿元增加至人民币46,4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

然而,中国医疗保健开支总额占其GDP的百分比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于2020年,中国医疗保健开支总额仅占其GDP的7.1%,而美国及日本的医疗保健开支总额于2020年分别占其各自GDP的19.2%及12.4%。

此外,中国人均国民医疗保健开支于2020年仅为745.8美元,而美国人均为12,114.8美元,日本人均为5,407美元。随着医疗保健及人口老龄化意识的日益加强,中国医疗保健服务市场总规模预计将于2025年达至人民币75,200亿元,即2019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

疫情对行业造成深远影响,同样也作为催化剂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按下了一个加速键,云康集团本次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后续将如何提升商誉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