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很多自媒体在推送,开始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要治疗;现发展到:没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要治疗。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到底要不要治疗?该怎样治疗?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怎么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胃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到底需不需要治疗)(1)

胃镜及活检病理(上图)

A.慢性浅表性胃炎; B.慢性浅表性胃炎(Hp );C.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三个类型: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时称慢性浅表性胃炎);

2.萎缩性胃炎;

3.特殊类型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过去的诊断,现在为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统一,已摒弃不用,改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12年国内慢性胃炎共识明确指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旧时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017年国内慢性胃炎共识中已不在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这一概念。但在临床上,部分医院仍习惯使用“慢性浅表性胃炎”这一疾病名称。

胃镜下视角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其实,红肿充血是炎症的普遍表现,就像眼结膜感染了会泛红、充血的道理一样。

怎么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胃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到底需不需要治疗)(2)

显微镜下视角看浅表性胃炎组织:与萎缩性胃炎的区别在于,显微镜下看,浅表性胃炎的腺体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但很多“健康人”体检也被诊断浅表性胃炎,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胃粘膜浅层本身有少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属于正常现象,这种命名并不诊断任何临床问题。

怎么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胃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到底需不需要治疗)(3)

如何区分轻重

胃痛的厉害,检查结果是浅表性胃炎,而正常人也是浅表性胃炎。如此说来,这个病究竟属于正常还是不正常?

如果体检发现浅表性胃炎,没有任何症状,此时浅表性胃炎可以理解为正常。

如果是本身有胃痛,最近又喝了酒、吃了药,去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那就要考虑为“胃病”了,这是疾病还没进展,暂时局限在浅表部位,若不控制疾病继续发展,可能变为胃粘膜的糜烂或者萎缩。

怎么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胃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到底需不需要治疗)(4)

慢性浅表性胃炎要不要治疗?

这需要根据有无相关症状来决定。

该病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

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粘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怎么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胃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到底需不需要治疗)(5)

1.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不论有无症状都需根除!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是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这一点已十分明确!纵观国内外指南,都认为需要根除。大量研究也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减轻胃黏膜慢性炎症,从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还能预防胃黏膜萎缩,从而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2.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当然需要治疗。

这分为两种情况:

(1)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者,这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在诱因下加重的关系,以短期的对症治疗和保护胃黏膜为主。

(2)反复上腹不适者,往往还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这时应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单纯按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佳,需按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这类患者如果不治疗,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3.没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要治疗,要根据病理检查而定。

这是因为:

(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患者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2)患者症状有无、轻重还与患者耐受程度有关。

(3)长时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发病率。

据研究:50%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的肠化生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

因此,我建议

1、无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但伴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做根除治疗;

2、没有症状的患者,但活检病理显示中、重度慢性炎症,尤其是重度慢性炎症者,仍应适当治疗;

3、出现了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的浅表性胃炎患者,一定是需要治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