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榆林,军事重镇,千年上下,马背上彪悍的游牧民族一波又一波从沙漠、草原、戈壁涌来,黄河文化浸润下的农耕后生们一代又一代在这里征战,文明在这里惨烈厮杀,文化在厮杀中交流,民族在交流中融合。

游牧讲究流动,农耕需要安定。为抵御外敌,除了自身强大的吓阻,还需有效的防御,长城由此而生。

榆林市号称有长城 1770 里。是否中国第一,没考证过,但境内长城保存完好度在全国范围而言仍可圈可点,尤其是以镇北台为代表的几个屯兵之地至今仍较好存世,当实属不易。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1)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2)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3)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4)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5)

静静地坐在游人稀疏的镇北台哨楼顶端冥想。

遥想当年:无数抛家舍业的精壮后生,迎着毛乌素沙漠吹来的黄沙,望着苍凉的远方,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婆姨。突然远处狼烟升起,三个时辰后一阵黄沙从地平线开始的地方弥漫,十万铁骑呼啸而来:人与马一体,马与尘相随,其气势令人胆颤心惊,等待着这些与纤纤麦苗为伍的农家后生,将会是又一场生与死的抗争。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6)

从积极的角度看,正是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断相爱相杀中,有了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有了牛羊肉与小麦土豆完美结合的多元饮食文化,细腻秀美的榆林剪纸和无数榆林的传奇。但不管怎样说,这种结合毕竟是更多的人以放弃、逃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代价,是惨烈残酷的结晶。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7)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8)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9)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10)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11)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12)

陕北清涧县乐堂堡道情(陕北道情D5榆林镇北台)(13)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庆幸和感恩于生活的这个时代,一个甲子走过,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也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虽然有不少挫折,仍有很多不如意,但站在这苍凉的镇北台前,轻轻触摸着城墙上明朝的夯土,端着“拼三鲜”,吃着“炖羊肉刀削面”,喝着“粉丝洋芋杂碎汤”,啃着“肉夹馍”“马蹄酥”时,我还有什么能抱怨,可抱怨的呢?

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