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国家文字而言,汉字之一大魅力就是用少量的数字就可以组织出许多优美句子。今天,中国常用汉字3000左右,可就是这3000文字,就足以应对日常生活之需要,无论是写诗歌、散文,还是长篇大论的博士论文,都可以轻松搞定。不过,汉字主要是表意,每个字均有特定之内涵,这有时会限制文字之使用范围,毕竟并非每个汉字都是褒义。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王洪秀全脑洞大开,为了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相继封了2700多为王爷,碾压历朝历代所封王侯之数量,可谓是“滥封”。对此,如何给这些王爷取名,就成为一特大难题了,洪秀全又是如何搞定呢?

历史王朝排名顺口溜(封王2700常用汉字3000洪秀全是如何给这些王取名)(1)

1851年9月,萧朝贵、罗大纲采取声东击西战术,攻占永安,为太平天国军兴以来攻占的第一座城市,意义非凡。同年12月,天王洪秀全在永安进行分封建制,册封“首义五大王”:杨秀清东王九千岁,管辖东方各国;西王萧朝贵八千岁,管辖西方各国;南王冯云山七千岁,管辖南方各国;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管辖北方各国;翼王石达开五千岁,职责是羽翼天朝。以上所封之王,悉归东王节制。此时封王不多,名字比较好取,东、西、南、北、翼,简明扼要,一看便知各王之具体职责所在。定都天京后,胡以晃攻破庐州,击毙江忠源,战功十分显赫,受封为豫王;秦日纲呢?杨秀清派遣他率兵增援北伐,于是给请求洪秀全封他为燕王,即是“燕地之王”,寓意他能攻入燕京(北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历史王朝排名顺口溜(封王2700常用汉字3000洪秀全是如何给这些王取名)(2)

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回京辅政,“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众心欢悦”。可天王洪秀全不高兴,为了制约石达开,于是加封两位草包兄长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一起管理政务。为此,石达开不满,于是负气出走,洪秀全为了挽回石达开,加封其为“义王”,并罢免安王、福王,可无济于事。经此折腾,洪秀全决定不再封王。不过,洪秀全毕竟是个权力欲望强烈之人,为了将大权牢牢控制在洪氏手中,很快就改变“不再封王”之决定。1859年,族弟洪仁玕来到天京不足一个月,受封为干王,众人不服。为此,洪秀全决定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蒙得恩为赞王、林绍璋为章王。这些王之名号听起来霸气,也不难理解。如英王陈玉成,寓意“英明神武”;忠王李秀成,寓意“万古忠义”;李世贤的“侍”、杨辅清之“辅”,从字面也可以理解其含义。

历史王朝排名顺口溜(封王2700常用汉字3000洪秀全是如何给这些王取名)(3)

1861年9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孤城,后因年轻单纯,中了奏王苗沛霖之计,被清军俘虏,因拒绝投降,受凌迟处死。陈玉成惨败安庆后,李秀成一家独大,洪秀全于是开始“滥封”。为了惩罚英王陈玉成丢失安庆之罪,也为了制约李秀成,洪秀全先封陈玉成手下四位大将为王:扶王陈得才、遵往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不久,李秀成手下陈坤书、谭绍光、郜永宽、汪安钧等相继封王。陈玉成死后,太平军士气低落,洪秀全为激励将士杀敌,更为了制衡李秀成,将“滥封”推向了高潮。对此,李秀成在自述中说:“无功贿赂之人,亦受封,众心不服”;黄文英在自述中则说:“两广之人,无论何军功,悉数封王”,对洪秀全“滥封”举动十分不满,毕竟2700位王爷不是一般多。

历史王朝排名顺口溜(封王2700常用汉字3000洪秀全是如何给这些王取名)(4)

常用汉字也就3000来,洪秀全却弄出2700位王爷,这取名就有点困难了。要知道,丑、恶、嫉、妒、贱、奴、卑等多数常用之贬义词自然不能给人取名,3000汉字实在是安排不过来啊。不过,这难不倒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洪天王,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有多大胆,王有多大产”,天王可以搞定。这2700位王爷自然是有等级的,虽说不能节制对方,可地位还是有高低贵贱之分。洪氏家族受封人员除外。第一等为,东、西、南、北、翼、燕、豫等。第二等为,英王、忠王、侍王、辅王、赞王、章王等。第三等为,护王、慕王、康王、堵王、纳王、首王、遵王、扶王,等等。第四等则是无名号,统一称为“列王”,人数一大堆。第五等则是“小王”,这小王不是说他们小,而是为了与前面之王相区分,其“王”字前面要加三点水。不得不说,洪秀全的确具有创造力,轻松搞定2700位王爷之名号问题。

历史王朝排名顺口溜(封王2700常用汉字3000洪秀全是如何给这些王取名)(5)

从上述可知,洪秀全所封的这2700位王爷,凭借自己的创造力,硬是能从常用3000汉字中搞定他们名号问题,着实够厉害。不过,洪秀全“滥封”所带来之恶果相当严重,各王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相互见死不救,李秀成将其视为“十误”之一,是太平天国灭亡之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