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1)

周志刚一直认为小儿子周秉昆没什么好惦念的,他留在城里工作,从小老实巴交,又有他妈在身边操心着。

但是至死,看了周志刚临终前的遗言才知道,周秉昆最后成了他最惦念的人,而对生前深受他喜爱的周秉义却只字未提。

周秉义原本是父亲周志刚最不操心,不怎么惦念的一个人。为什么呢?用周志刚的话说,周秉义有主见,不用他这个父亲操什么心,而且千千万万的儿女都下乡了,自己的儿子下乡了也没什么好惦念的。而且他的婚姻大事在他下乡前就已与冬梅定下来,他觉得他们俩十分般配。

虽然冬梅的父亲被打为“走资派”,但周志刚不是拾古不化的人,他认为那没什么,起码证明冬梅爸爸曾经是老革命,是值得尊敬的人。

周志刚想得没错,周秉义很有主见,他知道自己这一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从他读中学起,他就已经知道了。他是属于党的人,属于国家的人,只要党要求他做什么,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他就会全心全力去做好,努力做到让组织满意。如果他认为不对的,他也会保留自己的看法,在适当时机点到为止提出意见,但绝不公开反对,还会去做。

他的感情是属于党的,而个人情感也更多是给予党的,至于其他的家庭亲朋之间的关系,在跟党的感情面前就变得小了很多。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怀,周秉义把对父母的尽孝,更多地放到了弟弟周秉昆的身上。他把周家传宗接代的任务也交到周秉昆身上。

当他得知妻子郝冬梅不能生育时,他从未想过放弃她;当周秉昆问他会跟嫂子离婚吗?周秉义的回答是坚决不会的。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2)

周志刚早就盼望抱孙子,周秉义一开始是以工作忙为由,说等工作闲些时再考虑。几年过去了,面对父亲的催生,周秉义撒了个大谎,说自己不能生育,不能生孩子是自己的问题。

周志刚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痛心,忍不住流泪。但他还是强装无所谓的样子,反过来安慰儿子周秉义,以事业为重是对的,有没有孩子,其实也没什么。

有哪个做父亲的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后代呢?周志刚再明事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心疼周秉义,才会安慰他有没有孩子都无所谓,其实内心早已心疼万分。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3)

《人世间》细想一下,站到“大我”的层面上想,周秉义其实是自私的。他把繁衍周家子嗣的任务全部放到弟弟周秉昆身上。

周家从周秉义开始,跳出了工人阶级,上升到仕途了。周秉义又没有孩子,那周家下一代的未来,就全靠在周秉昆的儿子周聪身上!周聪有没有出息还不知道,全靠他自己的造化了。如果周聪没多少出息,那么周家旺了一代,又要没落一代。

家族的兴旺依靠一代一代的努力和积累,说人不重视那是不可能的,有点大格局的人都会想到舍小我成就大我,家族兴旺是门面是脸面是高阶层。每一个家族成员都愿意为家族利益努力,当家族利益与小我利益冲突时,愿意放弃小我利益,成就家族利益,家族的事业才会越兴旺发达。

周秉义对冬梅无二话,绝对的好,为了跟她在一起宁愿谎称自己不能生育,也要保全他和冬梅的婚姻,从这个角度讲,他很深情很厚道。从周家的角度讲,他又很自私,他把繁衍周家子嗣的任务全部放到弟弟周秉昆身上。

按照基因遗传来说,高学历的孩子智商较高,更有可能靠读书跳跃阶层,而秉昆自小读书较差,郑娟也没念过几年书,从概率上讲,周秉义的孩子读书会比周秉昆的儿子厉害,靠读书读出一条光明大道机率更高。

周秉义自己,就很厉害

周秉义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做知青,后来当上教育处的副处长,因工作能力突出,兵团总司令部调周秉义前往沈阳军区报到,从报到之日起,就可以从知青干部转为正式军人。由于冬梅父亲是“走资派”的社会关系,不符合调动的条件之一 :“社会关系纯洁”,周秉义深刻考虑后,决定放弃调动。他要冬梅。

一九七七年,高考刚一恢复,周秉义就考上大学。那时正是全国知青返城的年代,师长找他谈话,愿不愿意跟他回军区,秉义拒绝了,这是他第二次放弃了成为军队干部的选择。

妻子冬梅,他早已把她当成自己的另一半,不可缺少的另一半。他已习惯了人生中不可无冬梅,如同基督教徒习惯了人生中不可无《圣经》。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4)

妻子冬梅不能生育,他宁愿选择欺骗父亲周志刚,也不愿因为冬梅不能生育这个事实,让她而受到异样的眼光。他想得很清楚,他一定要和冬梅过一辈子的,任何不利于他们的可能,他都会想办法清除掉。

在周家传宗接代和冬梅不能生育的事实上,他选择了冬梅。周家的传宗接代没有冬梅在他心里的分量重。

周秉义是厉害的,军区两次给他抛过来橄榄枝,如果他接受,一定能在军人干部上大干一番事业。他并不一定要靠冬梅爸妈的关系才能有所发展,而是他本身就很强。

周家从周志刚开始成为工人阶级百姓,到了周秉义是更上了几层楼,直接跳跃到军区干部。可以说,周秉义崛起了,周家也跟着沾光了。光字片就出了两个大学生,都是周家的,而且周秉义还是光字片的军区干部第一人。

如果周秉义跟别的女人结了婚,生了孩子,通过周志刚,周秉义两代人的努力,第三代应该会发展得更好。但是周秉义放弃了拥有子嗣,他把周家的大任通通交到弟弟周秉昆的肩上。他对周秉昆说过:“我绝对不会和你嫂子离婚,因为我非常非常爱她。你要替我和周蓉在父母面前尽孝。”

周秉昆的局限

周秉昆是周家最不显山露水的一个孩子,是周家的老疙瘩。周志刚对他是恨铁不成钢。周志刚认为,周秉昆与郑娟照顾着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妈,带着姐姐的闺女,养着郑娟的儿子,这些都是借口,就是没有这些事,周秉昆也考不上大学,因为他从小学习成绩在班里就是倒着数的。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5)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6)

周秉昆一生的愿望,就是得到父亲周志刚的认可,他知道哥哥周秉义不会有孩子,他知道周家传宗接代的任务只能自己扛下。他和郑娟因为不知道怀的是男娃还是女娃,提心吊胆。郑娟怀着肚子特意跑去北陀寺找弟弟光明问,肚里的孩子是男娃还是女娃,就怕让周志刚失望。

很庆幸郑娟生的是男娃,取名叫周聪,就是希望他能很聪明,比周秉昆还要聪明,考上大学。按周志刚的话说,总之周家要一代比一代强的,周家的后代以后都要考上大学。工人阶级的孩子,考上大学才有好的出路,不能让他们再窝在光字片里生活了。

周秉昆文化水平不高,郑娟也一样,那周聪有没有读书的天分呢?谁都不知道。周聪想要考上大学,更多的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与韧劲。

从周秉义和周秉昆两兄弟开始,只有一个后代男丁,周家是从人丁兴旺走向了凋零。刚从周秉义开始崛起,很快又要面临没落。

对于周秉义而言,他对国家是大爱,对家庭延绵子嗣,孝顺父母是小爱。他为了大爱,放弃了小爱,从这个角度讲,他对冬梅的深爱,就是对周家的自私。

为什么周秉义一死妻子就改嫁(人世间周父临终遗言)(7)

周志临终前遗言,

他只对周秉昆说:

“人嘛,各有各的命,一代又一代当老百姓本没什么不好,习惯了也能过出些滋味儿,当光之片的老百姓太懊糟了,如果也过得有滋有味,除非天生的猪脑子。看来啊,不脱胎换骨,光字片哪一户人家的下一代也没好日子过。老百姓家的儿女除了上大学,没别的出路。比如你哥你姐,要是都没上过大学,都和春燕他姐他姐夫似的,工作不好,没住的地方,自己都有孩子了,还得和爸妈挤在光字片的小屋里,那咱家的日子还有法过吗?我今天还不如死过去算了,咱们周家的下一代可都要尽量考上大学啊!”

周志刚的临终遗言,对周秉义只字未提。

就像他说的,他对秉义没什么惦念的,他有主见。

周志刚临死最惦念什么呢?他最惦念的是周家的后代,要一代比一代好,最起码不能一代比一代差。幸亏周秉昆生的是儿子,如果是女儿,那周志刚可能要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人世。而周秉昆,从最不惦念的那个儿子,成为最令父亲惦念的人,也只是因为周家的后代。秉义对父亲的不孝,是由周秉昆弥补的。周秉义对冬梅的深爱,正是对周家的狠。

周秉昆抱着父亲号啕大哭,他直到父亲临死才知道,他才是父亲最惦念的人,他终于成为父亲寄予厚望的人。

周秉义是属于国家的人,他一生清廉,从未循私替家里办过一件事;他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毫无怨言。自古忠孝古难全,周秉义对国家的忠,注定他无法对父母尽太多的孝。

对于周爸来说,他的希望就是周家一代比一代强,周家的后代一定要上大学,因为他觉得读书出来才有更好的出路。周爸的思想跟千千万万的中国父亲一样,就是家族的兴旺,子嗣的发达。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每个人人生的取舍各有不同。人生没有完美,人世间的好事不能让你占全了。人生有遗憾,也许这样才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