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完整资料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留言,专业整理考研资料欢迎随时咨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和答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和答案(现代汉语题库简答题50道)

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和答案

现代汉语考研题库简答题50道

需要完整资料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留言,专业整理考研资料欢迎随时咨询

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该如何理解这样的说法?

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说话、作文要因人而宜,因境而宜,因言语动机、目的而宜。人们问年龄时,如果面对的是一位老年人,应该说:“您老多大年纪了?”或者“您老今年高寿?“前者用于询问普通人,后者主要用于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如果是问年轻人的年龄,我们只要说:“你今年几岁了?”或者“你今年二十几了?就可以了。而碰到小朋友我们就要说:”你今年几岁了?“等等。如果言语失当,就会造成交际不成功。

2.基本语法结构有哪五种?各自概括的语法意义是什么?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答:基本的语法结构有:

(1)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头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样或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2)动宾结构:动宾关系由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组成部分组成,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3)偏正结构:

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头,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头,叫中心语。可分两种:

一种是定中短语,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标记。

一种是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记。

(4)中补结构:

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词充当;后头补充部分是补语,也由谓词充当,起述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

(5)联合结构: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3.映衬与对比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

答: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其它事物来进行烘托陪衬,所以映衬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如“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又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香。莲子虽然没坐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中,以景衬情,用“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等映衬莲子的喜悦的心情。对比则重在表明对立关系,对比的双方是平行并列,相互依存的,没有主次之分。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过对比,鲜明透彻地说明高尚与卑鄙者的不同。

4.普通话的声调,用“五度标记法”是怎样表示的?

答: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分成四格五度,由低向髙标上

,依次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在直线的左边用横线、斜线、曲线来表示普通话四个调值的高低升降变化。髙而平的线表示阴平,以55来表示;由中向高变化的线表示阳平,用35来代表;先降后升的线表示上声,用214来表示;由高而低的线表示去声,用51来代表。这就是五度标记法。

5.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区别。

答: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衬托,又有身手姿势和语音变化的帮助,因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撑。但是口语的声音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因而,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的严谨与完备。

6.语素可以分为几类?

答:从不同的角度,语素可以有以下几种划分:

(1)根据音节,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如“掌”、“说”、“虫”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叫做多音节语素,如“窈窕”、“乔姆斯基”等。

(2)根据意义,语素可以分为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只有一个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氢、唉、罗斯福”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如“盗”有“偷”和“强盗”两个意义。

(3)根据语法性质,语素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如“飞、书、水”是实语素,“吗、阿、呢”是虚语素。

(4)根据构词功能,语素可以分成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不同别的语素组合就可以成词的语素是成词语素,如“打、喝、红、好、人、动、你、吃、了”。不成词语素是不同别的语素组合就不能成词的语素,如“型、民、卫、境、奋、伟、阿、民、语”等。

(5)根据在合成词中的位置,语素可以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始终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的语素叫做定位语素,如“性、员、家(作家、画家)、者、阿、第、初、老”;有些语素位置不固定,既可以出现在别的语素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别的语素后面,如“人”,在“大人、高人”中出现在后面,在“人民、人家”中出现在前面。

7.什么是调值和调类?试举例说明。

答: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例如,普通话的“改革开放”,读起来,有的先降后升,有的逐渐上升,有的高而平,有的由高降低,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各不相间。用五度标记法把这种相对的音高变化形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些音节的调值了。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某种语言或方言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一般地说,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例如,普通话有“55(开)、35(革)、214(改)、51(放)”四个基本调值。所以说,普通话有四种调类,按传统习惯称为阴平(55调)、阳平(35调)、上声(214调)、去声(51调)。

8.汉字的形音关系是怎样的?

答:汉字的形音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个形体不止一种读音,一种读音又不止一种形体,前者叫多音字,后者叫同音字,它们显示了汉字形音关系的复杂性。当然,汉字中也有-音-形或-形-音的字,但不能代表汉字形音关系的全部,所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汉字都做到见形知音、听音知形,

9.简述汉语修辞研究。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对文章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隋唐五代时期,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有相当发展。南宋时期,陈骏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层递、倒装等辞格分别作了分析。元朝出现了以修辞命名的著作《修辞鉴衡》。明朝时期,胡震亨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断代修辞学资料汇编《唐音癸签》。清代王国维对修辞学也有很多贡献。“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1923年胡怀琛编写的《修辞学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修辞学著作。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10.汉语拼音正词法有哪些主要规则?

答: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规则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移行规则等。

(1)分词连写法:词与词之间分写,词本身连写。

(2)成语拼写法:四言成语分为两个双音节来念的,中间加短横。不能按两段来念的四言成语、熟语等,全部连写。

(3)人名、地名拼写法:汉语姓名的姓氏和名字分写,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分写,分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等。

(4)大写字母的用法: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国家、团体、组织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等。

(5)短横的使用:短横“—”作为连接号,表示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

(6)标点符号的使用:汉语拼音书写时的句号用实心圆点“·”。

11.传统的“六书”是什么意思?

答:“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2.与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有什么特点?

答:与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特点。

(1)语音方面:从总体上讲语音系统简化。主要表现在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清鼻音声母消失,复辅音声母不存在了,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为调类。

(2)语汇方面:新词大量产生;词的双音化倾向明显;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一大批印欧语词和日语汉字词进入语汇系统。

(3)语法方面:量词越来越丰富;介词、语气词已基本更换;代词系统明显简化;词类活用现象明显减少;动态助词成为常用词类;动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成为基本句法结构;句子的连带成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产生一些欧化句式等。

13.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答:总的说来,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了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2)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

(3)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4)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体的异体字都减少了。

14.部件与偏旁、部首有何联系?

答:部件和偏旁都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构字单位。但是,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分析,是固定的;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件可以表意、表音,也可以不表意、表音,而且部件可大可小,是有级别的。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字典中大部分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部首不等于部件,有些部首还可以再分为几个部件。

15.阐述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过程和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答:(1)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秦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通常称作“文言”或“文言文”。

(2)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产生了。影响最大的则是明清小说,像《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这些白话文学作品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4)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6.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别?举例说明。

答:一般词汇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如“囹圄、如此、余、其、之”等;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如“宰相、太监、驸马、尚书”等。方言词是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如“名堂、垃圾、搞、别扭、陌生、忽悠”等。外来词也叫借词,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如“浪漫、幽默、马达、摩托、景气、取缔”等。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如“正数、负数、电荷、电压、青衣、花旦”等。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如“荣同志、郝师傅”等。

17.有少数简化字,一般情况下用简体,但在一定语境中,还可用繁体,试列举几例,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用简体,在什么情况下用繁体?

答: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场合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而是要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规定,除以下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其他一律得使用规范汉字。特殊情形包括: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18.什么是语音?它具备哪些性质?语音与自然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又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物体的振动不是生理现象,并不具有生理属性。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的根本区别,是它具有社会属性。

19.语调和声调有何联系?

答:语调和声调是不同的:语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而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语调的功用在于表达整句的意思和感情,而声调的作用是区别词义和语素义;语调主要包括句调、重音、停顿等,而声调则指音节的高低升降。但是语调和声调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句调的抑扬最明显地表现在句末那个字上,往往会影响句末那个字的读音,使其调值发生变化。

20.按照“十区说”,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哪十区?官话大区包括哪八区?

答:按“十区说”,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区:

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

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

其中,官话大区又分为八个区:

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

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

2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现代汉语方言的关系怎样?

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分支,只通行于有限的地域。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汉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用于不同方言区的交际。一方面,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会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它又要从不同方言吸收有益的语言成分以丰富、发展自己。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方言也可以上升为民族共同语。

22.什么叫轻声?轻声为什么不是一种独立的声调?轻声有什么作用?

答:轻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汉语中的“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读轻声。我们把读轻声的字叫作轻声字,把含有轻声字的词叫轻声词。轻声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3.什么是整句?什么是散句?它们各有哪些修辞效果?

答: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组句子。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具有形式上的整齐美,表意上的凝重深沉美。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语气各异的一组句子。散句灵活自然,能取得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具有变化美和飘逸美。

24.辅音和声母有什么异同?元音和韵母有什么异同?

答:辅音和声母的关系非常密切,凡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全是声母,两者不能替代。这是分析音节得出的两种不同的概念。语言学里把音素分析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是从构成音节的语音单位而言的。我国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是把一个字的发声和收声分成两个部分,发声的部分叫声母,收声的部分叫韵母,这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的。

元音和韵母这两个概念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普通话里元音有10个,而韵母却有39个,大大超过了元音的数目。凡元音都是韵母,而韵母却并不只是元音。所以韵母和元音有密切的关系,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韵母的范围比元音要大的多。与辅音和声母一样是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前者是语音学分析音素的结果,后者是音韵学分析一个字音构造成分的结果。

25.举例说明音位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关系有哪些类型?

答:字母是拼音文宇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音位是最小的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普通话的音位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等关系,即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如字母b代表[p]音位,宇母d代表[t]音位。

(2)合作关系,即两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如zh两个字母共同代表音位

、ng两个字母代表音位

(3)兼职关系,即一个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代表几个音位,如i字母代表[i]、

三个音位。

26.修辞词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者有什么好处?

答:修辞词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地恰当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辩证地分折修辞现象。

27.举例说明长句和短句各有什么修辞作用。

答: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长句字数多,结构较复杂,层次也较多,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精确的思想;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读起来省力、易懂。举例:“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知识青年。(长句)”“在牧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知识青年,他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短句)”

28.借代有几种基本类型,运用借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借代也叫“换名”,是不直接说某人或者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借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特征、标志代本体:即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2)用专名代泛称,即用具体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3)具体代抽象,即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5)结果代原因,即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运用借代要注意以下问题:(1)借体与本体关系密切,在上下文中,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能明白本体是什么。(2)借体一定要能代替本体,才能通过借体突出本体事物。(3)注意借体在语境中的褒贬色彩,以便正确达意。

29.请简述词汇系统的性质。

答:词汇系统主要具有三种性质。

第一,体系性。词汇是一个有序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各种秩序显示了词汇系统的体系性。词汇网络的联系是井然有序的,每一个网结发生变化,就会带来词汇系统的相应变化。比如sofa进入汉语成了“沙发”,语音形式有了变化,意义也有了变化;而汉语的“茶叶”进入英语成了tea。这些对外来词语的民族化改造,充分说明了词汇系统的体系性。

第二,层级性。词汇成分不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处在不同的层级上。词汇成分大致可以分为语素、词、固定短语三个层级,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

第三,开放性。词汇是一个开放的集合,其成员数量难以枚举。人们可以根据交际现实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自由地创造新词语,淘汰旧词语。

30.在新时期大力推广普通话有何重要意义?

答:“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民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普尤其重要。

第一、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第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1997年12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即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下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31.声调和语调有何不同?又有何关系?

答: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语调是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声调跟语调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语调存在于声调之中,它的总体音阶走势必须通过声调实体体现出来;而声调实体本身的实现又受语调综合旋律的制约,在语调的总体框架内发挥它的语言学作用。汉语的语调与声调作为各自独特的音高运动模式,既相对独立,又同时并存,其内在本质就在于它们是音阶的相互叠加,而不是调型的相互叠加。

32.现代汉语中哪些词可重叠,重叠的方式如何,重叠之后都表示什么意思?是否存在着貌似重叠的现象,怎样解释?

答:“重叠”有两种:一种是构词重叠,一种是构形重叠。从构形重叠的角度看,一般可以重叠的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和量词。

(1)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看看、听听、说说、想想。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打扫打扫、商量商量、研究研究、合计合计、清理清理。可重叠的动词限于可持续的动作动词。语音上多伴有轻声出现,如AA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ABAB式的两个B音节都读为轻声。语义上重叠后表示短暂、轻微的动作,表示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

(2)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AA(的)、AA(儿);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AABB(的)、AABB(儿)。形容词重叠以后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

(3)汉语中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但是重叠之后可以。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多,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做补语、宾语。

(4)在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有很清楚的解释——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词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这也就是说,所谓的名词不能用重叠式,指的是构形法中的重叠。而像“人人、年年”这些貌似名词重叠的现象,重叠后有“每一”的意思。

33.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有哪些?

答: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是“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是指规定汉字的数量。定形是指规定汉字的标准字形。定音指规定汉字的标准读音。定序指的是确定汉字的排列顺序。

34.如何辨别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答:(1)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后一分句表示这个条件实现后将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就(那么)、即使(就算、哪怕)……也(还)”等。例如:①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②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条件,后一分句说出结果。后面的结果能否成为现实,那就要看前面的假设条件能不能实现。这种复句的结果与条件是一致的。关联词语一般要成对使用。

又如:即使发生了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前一分句先承认假设的事实,后一分句转入正意。这种复句的结果与条件是不一致的。

(2)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提出一个或多个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不管(无论,任凭)……也(都,还)”等。例如:①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只有……才”关联,是必要条件句,就是一定要具备这个条件,才会产生后面的结果,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成。②这种水雷,只要受到马达的震动,就会爆炸。此复句为充足条件句,表示有了这条件就会有后面的结果,但也不排斥别的条件也能有这样的结果。③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这一复句为无条件句,即不以分句提出的条件为转移,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同样的结果。

35.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吗?

答:一般地说,除独体字外,每个字都由几个偏旁组成,但却只有一个部首。例如,“转”字偏旁是“车”和“专”,部首是“车”。在这里部首是其中一个偏旁。“辉”字的偏旁是“光”和“军”,部首是“小”或“车”。在这里部首和偏旁完全不同。部首是为查字典服务的,有时没有名称。

合体字大多有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或者由独体字和部件、部件和部件组成。偏旁就是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部首则是字典、辞典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取其相同的部分作为查字的依据,分部排列,相同的部分就是部首。偏旁和部首不是一回事,但有一定的关系。部首和偏旁的关系是:部首也是偏旁,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的数量比部首多。例如,“她”字的两个偏旁是“女”和“也”,部首是“女”;“雷”字的两个偏旁是“雨”和“田”,部首是“雨”;“就”字的两个偏旁是“京”和“尤”,部首是“尤”(没有点的“尤”)。

36.什么是“把”字句,把”字句有哪些特点,使用“把”字句须注意什么?

答:“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它又叫处置式。“把”字句有四个特点: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例如:“把花放在桌子上。”“把荒地种上棉花。”“把水倒了。”“把雨衣带着。”“把经过说说,或者是动词前面有状语,例如“别把衣服到处扔”。

但是如果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例如:“不要把剩饭倒掉。”韵文中可以不受上述限制,如可以采用“把家还”之类的表达。

(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例如:“把饭拿来。”“把那支雨伞带上。”说“把雨伞带上”时,这雨伞是确定的某把伞。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例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比较少见,例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例如:不能说“我把衣服没有弄坏/为什么把这消息不告诉他”。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例如“怎能把人不当人呢?”

有时候,“把”的介引成分(关涉对象)跟动词没有多少语义上的联系,而是跟动补短语有联系,整个短语用来说明使介引成分怎么样。例如:“把眼睛哭肿了。”“我的故事把在座的朋友都讲哭了。”

37.四种书面语体: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公文语体:①有一套自己专用的词语(固定的习惯用语);②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较少用口语句式,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③在辞格运用上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④在篇章结构上有严格的规格要求。有一定的固定格式。

科技语体:专门科技语体:①大量运用专业术语;②不断吸收外来词和国际通用同;③句式严整而少有变化,大量运用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④不追求语言艺术化,在辞格选用上有很大局限性。通俗科技语体:少用专门术语,往往以日常口头词语来代替,句式比较灵活多样,有时还运用形象化的辞格。

政论语体:①词语广泛,不断吸收新词语;②较多使用陈述句、祈使句;③常运用熟语;④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

文艺语体: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38.声母和辅音有何联系?

答:声母和辅音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普通话里大多数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是,辅音不一定都可以作声母或者都只能作声母。普通话的辅音有22个,其中,辅音n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辅音ng则只能作韵尾;其余的20个辅音只能作声母。另外,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在声母的位置上没有辅音的实体,是零声母音节。

39.什么是一般词汇?举例说明一般词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1)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2)一般词汇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①古语词一般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如:“底蕴、磅礴、余、此、及”等。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如:“宰相、丞相、尚书、太监”等。

②方言词是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例如:名堂、把戏、垃圾。

③外来词也就是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如:法兰西、马达、幽默。

④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如:数学界:正数、函数。

⑤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使用的特殊用语。例如《纪实精华·贼王》中的“荣同志”就是窃贼的统称。

40.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义词?什么是多义词?

答:(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例如:

蜻蜓:昆虫,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能高飞。

木偶:木头做的人像,常用来形容痴呆的神情。

(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例如:“宽”

①横的距离大(跟“窄”相对):马路很宽。

②放宽,使松缓:听了他的一席话,心就宽了一半。

③不严厉,不苛求:对他要从宽处理。

④宽裕,宽绰: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41.现代汉语有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现代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区,其中闽东、闽南、闽北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各方言区的语音、词汇、语法都存在一定差别,但主要差别是语音方面的差别。

42.简述语体分类的原则。

答:语体的分类,除了遵循一般的逻辑划分要求之外,还应坚持三条原则:(1)语言因素原则:即应主要考虑语言因素,而尽量不考虑非语言内素,如故事的虚实,叙述的顺倒等等。(2)综合性原则:即要综合考虑各种语言因素(语音、词语、语法、修辞方式等)的使用特点。(3)典型性原则:即以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谈话为准。

43.什么是形容词,说明形容词的分类和语法特征?

答:形容词是指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属于实词的一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不定量形容调三大类。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观点模糊~模糊观点”。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老实说,具体分析”。它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用做状语。例如:“轻轻放丨吃吃地笑丨得意地看着”。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丨走快(点)”。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奢侈、太胖”。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纯洁队伍”(使队伍纯洁),有致使义,又叫“使动词”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比如早早、长长的、绿绿的、好好儿、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比如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A里AB式:马里马虎、糊里糊涂、小里小气。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红彤彤、亮堂堂、黑咕陸咚、灰不溜秋”。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雪白雪白、漆黑漆黑、血红血红”。

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髙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

44.形声字和会意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寒”、“治”、“慕”、“灸”、“爬”、“看”、“炙”、“步”、“问”、“修”等字中哪些是形声字?

答:形声是以形旁和声旁组合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义类属,声旁表字音,如“肚、瓷”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为造字单位来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显示所造字的意义,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形声和会意都有表意的部件,不同的是形声还能标示整个字的读音。“治”“慕”、“灸”、“爬”是形声字。

45.句群与复句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首先,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其次,二者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不同:在复句中经常成对运用的关联词语,在句群中大都不能成对运用。另外,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和复句的类型绝大多数相同。但是复句没有解说句群中的问答式。句群没有选择复句中限选关系和决选关系。因此句群和复句之间有些是不能互相变换的。

46.简述三声的变调规律。

答:上声除了在句尾、句中停顿或单念时念本调之外,其他场合都不按本调[214]来念,它的变调有两种:

(1)上声 上声-阳平 上声

①两个上声相连,第-个上声字由[214]变为[35],和阳平调值相同。例如:

雨水—鱼水、土改—涂改

②后上变轻声

(2)三个上声相连

①双单格(2 1),如: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②单双格(1 2),如:小老虎、纸雨伞(2135214)。

(3)四音节及四音节以上一般要根据词语或短语的含义适当分组。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不过,如果语流速度比较快,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上声,前面的一律读为阳平。

(4)上声 非上声半上 非上声

①上声 轻声→半上 轻声,例如:打听、眼睛

②上声 轻声→阳平 轻声,例如:打扫、小姐

③上声 “子”→半上 “子”,例如:椅子、斧子

④亲属称谓中上声字的重叠→半上 轻声,例如:奶奶、姥姥

47.名词有哪些特点?

答: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等。①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不能做补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表示日期、天气、节气、节日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做谓语。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③名词不能用重叠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少数词,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④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48.简述修辞与语法的关系。

答:修辞与语法的关系很密切。一般说,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话说得合乎语法,语句写得合乎语法,才有调整加工的可能,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话语和文章的意蕴、气势、力量、情彩、跌宕等方面的效果往往要靠句式的选用和调整,要靠句群的有效组织,如讲求句的长短、句的整散、句的分合,讲求句的繁简、句的常式与变式等。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利用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语法和修辞虽然都离不开句子和句群,但修辞主要是从近义形式选择的角度研究科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句子、句群有各种类型,选用什么样的句式,组织什么样的句群,是由表达的需要和要获得什么样的修辞效果决定的。总之,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形式,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比如没有语法上的并列句,也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手法及其语言模式。而句法修辞内容的丰富多彩,也正说明了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49.量词单独做句子成分有什么条件限制?

答:量词一般不能单用,量词单独做句法成分需要重叠,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做补语,如“门门都是满分(主语)、浪花朵朵(谓语)、条条大路(定语)、节节败退(状语)”。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在“带份礼物给他”“那份留给你”中“份”是“一份”的省略。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

50.什么是主动句?什么是被动句?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选用被动句更合适?

答:一件事情里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就是主动句,用受事作主语的就是被动句。在下面两种情况下,用被动句更合适:一是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二是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