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铜壳子弹(一枚长得很像金刚钻的银样镴枪头)(1)

世界上第一个铜壳子弹(一枚长得很像金刚钻的银样镴枪头)(2)

世界上第一个铜壳子弹(一枚长得很像金刚钻的银样镴枪头)(3)

◎捉刀人

虽然高居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的第三名,评分也有7.7之多,但马特·里夫斯带来的《新蝙蝠侠》却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在《小丑》拿奖拿到手软之后,DC决定与满天飞的超英爽片划清界限,于是就有了身家万亿、神情忧郁的“文艺款”蝙蝠侠。然而,暗黑、忧郁、压抑的视听氛围感终因剧情的薄弱而不能抵达预期的深刻,反而让新蝙蝠侠的智商遭到质疑。有网友称,这是一部“打不出高分,又让人舍不得打低分”的电影。

早在DC宣布请马特·里夫斯来执导《新蝙蝠侠》的时候,笔者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看完全片,忍不住长叹一声:里夫斯,我真的没有冤枉你!

让我们翻一下导演里夫斯的作品列表:他第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导演作品是2008年的《科洛弗档案》,而熟悉这部电影台前幕后的人都知道,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的作用更大;2010年他翻拍《生人勿进》,如果你看过瑞典原版,你就会发现里夫斯根本没看懂原片,当他把那些关于性别和童年阴影的暧昧表达删得一干二净后,整部电影变成了老萝莉诱拐小正太的狗血故事;接下来,是由他掌舵的《猩球崛起》第二部和第三部,生生把第一部打下的基础给毁得连渣儿都不剩。

太阳底下从无新鲜事儿,温故便可知新。如果你像笔者一样看过他的每一部作品,你就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他只当导演(《科洛弗档案》 《猩球崛起2》),片子毁一半;他既当编剧又当导演(美版《生人勿进》 《猩球崛起3》),对不起,危了!而《新蝙蝠侠》,恰恰就是他既当编剧又当导演的作品。

他是怎么毁掉蝙蝠侠的呢?

说到这儿,必须要说一句题外话:笔者作为一个DC的铁粉,这些年活得像个DC的黑粉。原因无他,DC真的伤透了漫画读者的心。

不合格的蝙蝠侠电影

首先,它是一部非常不合格的蝙蝠侠电影。

DC粉之间有个内部笑话:“正义联盟有两种英雄,一种是老爷,一种是傻子。”除了钱之外没有任何超能力的蝙蝠侠,凭什么能在DC永远站C位?靠的就是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能不能拍出蝙蝠侠的暗黑骑士悲剧英雄感,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点上,诺兰版的蝙蝠侠,虽然魔改到只剩下主角们的名字,但实实在在地拍出了蝙蝠侠的精神。而《新蝙蝠侠》对于漫画的改编则又粗暴又肤浅:

它的人物塑造参考了《元年》。《元年》里的蝙蝠侠初出茅庐,能力虽弱了点儿,但逐步领会到了“恐惧”的力量。而《新蝙蝠侠》里的蝙蝠侠,“恐惧”的力量仅仅用在了电影开头的宵小之辈身上,后面就忘了这一设定,一路打过去,无论是跟黑警对打,跟打手对打,还是跟谜语人军团对打,你根本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恐惧”的力量。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对漫画的改编过于粗暴。

而它的故事线参考了《漫长的万圣节》,韦恩老爹给黑帮老大动手术一节,直接使用了漫画里的桥段。两次出现的“我相信哥谭”的句子,同样直接取材于漫画里的桥段——这甚至给了漫画迷一种错觉:哇哦,导演真的很了解漫画哦!

然而,导演对漫画的了解止步于此,导演对于哥谭的黑暗面描述也流于表面。关于这一点,在戈登局长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他发现前局长贪赃枉法时,他的表现是“哦,我的上帝啊!我不敢相信”;当他发现检察官徇私舞弊时,他的表现是“哦,我的上帝啊!我不敢相信”……天真善良得如此夸张——拜托,哥谭上上下下没几个好人这件事,你来哥谭的第一天不就知道了吗?如此惊讶,不是戈登局长的问题,而是导演的问题。但凡好好读一读《元年》《黑暗骑士归来》《致命玩笑》和《漫长的万圣节》,都不会让戈登局长有这样的心路历程。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对漫画的改编过于肤浅。

不合格的侦探电影

其次,它是一部非常不合格的侦探电影。

蝙蝠侠在创刊之初,走的就是偏硬汉侦探的路子,《新蝙蝠侠》也一直宣传说是“回归初心”的侦探电影。然而,宣传归宣传,整个故事的进程,只会让人感受到四个字——菜鸡互啄。人物智商全员下线。限于篇幅,笔者不展开讲了,只举一个例子:

电影到中段,蝙蝠侠连听了三个故事(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三个故事连着讲,导致这一大部分剧情过于臃肿):猫女痛说家史、黑帮老大揭发韦恩老爹、管家阿福维护韦恩老爹。

对于这三个故事,蝙蝠侠的反应是:他!全!信!

猫女说自己是黑帮老大的女儿,他就信猫女是黑帮老大的女儿;黑帮老大说韦恩老爹拜托自己杀记者,他就马上冲去阿福的病床“你骗我!你一直都骗我”;阿福说韦恩老爹不是那种人,他立刻低眉顺眼再也不鬼吼鬼叫……

对于猫女的故事,侦探这个职业有个最基本的素养:证据。对于后两个故事,逻辑学上有个最基本的常识:“要么全错,要么一对一错,不可能全对。”而我们的蝙蝠侠,他表现得就像是整个哥谭最天真最善良最不做作的男孩子,随随便便就被人唬了。对此,笔者不得不遗憾地说,在侦探这个领域,这一任蝙蝠侠的能力约等于毛利小五郎。

不合格的电影

即使完全抛开漫画,抛开蝙蝠侠,单纯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新蝙蝠侠》也是不合格的。

一部好的电影,是要讲究技法的,“Show, don't tell”是电影创作的常识,但《新蝙蝠侠》的故事推进,基本上靠对白来进行——失败;一部好的电影,是要讲究节奏的,《新蝙蝠侠》这点信息量,居然要用整整三个小时来解决——失败;一部好的电影,是要讲究铺垫的,谜语人水漫哥谭市这个大阴谋,有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的铺垫吗?哥谭市四面环水这个大前提,有哪怕一个大全景的展示吗?——失败中的失败。

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一句话: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儿,但里夫斯这个银样镴枪头,偏偏能一直唬住别人,而交出来的电影,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的评分网站上,偏偏还能一直保持在及格线以上,这其实是一种“交行活”的本事。但是,一部“emmm……还行吧”的电影,绝对不可以被吹成年度神作,这就是笔者试图跟诸君商榷的地方。

,